在煤炭资源开发相关的灾害性力学行为和规律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有:
在煤岩变形破坏机理和稳定性理论基础上,建立了煤矿严重灾害的冲击地压失稳理论,根据失稳模式进行了冲击地压分类,分别按失稳理论建立了相应数学模型,编制了相应软件,已应用于实际对冲击地压发生危险的数值预报和对开采设计的改进。引入塑性梯度本构理论研究了变形局部化后变形及稳定性,建立了新的冲击地压判据,提出了冲击地压物理模拟的相似准则,解决了冲击地压相似模拟的关键问题,建立了钻屑法煤体注水防治冲击地压的力学数学模型,为确定钻屑冲击地压危险指标并为工艺参数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提出了煤与瓦斯突出固流耦合理论、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的统一失稳理论,为既有冲击地压又有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灾害防治提供了理论支撑。建立了国内第一套矿山微震监测系统,并在3个现场矿山得到应用,实现了煤矿灾害现场控制技术。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观测了瓦斯赋存运移规律,为瓦斯灾害防治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主持或参加完成了近60余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2004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深部采场围岩破坏、瓦斯渗流及相关的非线性动力学基础研究”资助。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被SCI、EI检索31篇,在国外召开的学术会议上,2次做大会主题报告。成果在阜新、抚顺、新汶、北京等矿井的冲击地压预测及治理中得到成功应用。
作为辽宁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积极参加和组织本单位力学工作者参加学会各项活动,多次协助省学会召开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组织在本校召开1次省学会的理事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