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0-01-01
蒋咏秋,1920年9月10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少年时期正值军阀混战,故而经常停学逃难。七七事变后,他自己流亡至四川,被收容在合川县四川中学读高中。国耻家仇,促使他刻苦学习,后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保送到西北工学院学习。他立志“航空救国”,就读于航空工程系,后又转入当时迁到四川乐山县的武汉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1942年获得工学士学位。1947年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主修结构力学,副修工程数学,仅以一学年的时间获得了硕士学位,并获得凯文奖学金。继之,又用了两年时间以优异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哥尔多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任工程师,从事房屋结构应力分析和设计工作。他设计的许多工厂、学校、教堂至今完好地耸立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各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祖国号召在国外的留学生回国参加建设。1951年1月回国,并自愿到环境较艰苦的西北地区工作,担任西北农学院水利系主任及教授。他开设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钢木结构设计、工程数学等课程。1957年院系调整,他调到西安交通大学,先后任水利系、数理力学系副主任和工程力学系主任。他是该校工程力学专业的创始人之一。
1979年12月,国家派蒋咏秋组团到美国参加国际性的美国机械工程师冬季年会。在那次年会上,蒋咏秋意识到,作为一项高技术,复合材料不仅可以满足单一材料无法达到的性能要求,给人们在选择和设计材料时提供更多的自由度,而且能够从本身的发展中带动其他产业和科研领域的发展。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不发展高科技,不发展复合材料是不行的。蒋咏秋决心探索这个新的领域,为复合材料科学在中国的发展洒下自己的汗水。从美国归来,蒋咏秋立即向有关部门提供了这个信息和研究报告。然后在西安交通大学力学系开设了复合材料力学课,派教师出国进修。他自己也潜心进入复合材料的研究之中。10年时间里,他完成的关于复合材料力学的论文达60余篇。其中25篇被国内外权威刊物录用或在国际会议上交流。
86 10 6255 9588
86 10 6255 9588
office@cstam.org.cn
100190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
学会微博 |
力学科普 |
力学学报 |
力学学报英文版 |
力学进展 |
力学快报 |
力学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