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编委会工作总结

首页 > 编委会工作总结 > 岩土工程学报

2021年《岩土工程学报》编委会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17日

一、前言

《岩土工程学报》创刊于1979年,是中国科协主管,由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和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月刊。创刊以来,在学报的主办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报一直严格坚持高学术质量标准发表论文,坚持严谨的出版作风,坚持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学报的学术质量保持了较高的水平,在相关的学科领域中有较大的学术影响。2021年,在各主办学会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报的各项工作有较大的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也有明显的提升,现就2021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二、基础性工作

1.出版情况

1)出版发行情况。2021年,《岩土工程学报》全年计划出版12期正刊和2期增刊。目前为止,已经顺利完成了11期正刊和2期增刊的出版工作,第12期的出版工作也即将完成。全年正刊发表学术文章270篇,期刊页码为2338页,2期增刊刊发论文111篇,共539页。2021年本刊通过邮发等途径发行纸本期刊的数量减少较多,面临纸版传播削弱的现实,我们加强了期刊电子阅读和网络传播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组稿情况。到20211130日为止,全年学报组织稿件数量1519篇,其中正刊1417篇,增刊102篇。与前两年相比,今年的投稿总数有一定量的回升,这是一个比较可喜的现象。处理完成稿件1410篇,其中录用了283篇,录用率为20.1 %,退稿1127篇,退稿率为79.9 %。稿件录用率和退稿率维持在本刊以往的正常水平,保证了期刊的正常出版和较高的学术质量。

2. 编委会工作情况

1)筹备和组织了新一届编委会的换届工作。按照《岩土工程学报》编委会章程的规定开展了编委会换届工作。新编委候选人由学报六个主办学会和编辑部分别推荐产生,经过上一届编委会全体编委无记名投票,通过选举等程序产生了《岩土工程学报》第十三届编委会。新一届编委会共有编委123人。

2)召开了《岩土工程学报》第十三届编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通过了新一届编委会的主任、副主任、主编、副主编和常务编委人选名单,会议审议了上一届编委会的工作报告,并对学报未来的工作规划进行了讨论。

3)一年来,学报编委会在学报的出版工作和学术质量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学报编委及其团队的高质量投稿,编委们积极参与学报的审稿工作,以及包括主编在内的26位常务编委负责学报的终审定稿工作。

三、进展性工作

1.学术质量提升情况(约稿、刊发专刊等)

 继续办好本刊的特色栏目“黄文熙讲座”, 2021年第1期和第2期分别发表了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杨光华教高题为“现代地基设计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的讲座论文,和浙江工业大学蔡袁强教授题为“吹填淤泥真空预压固结机理与排水体防淤堵处理技术”的讲座论文,两文发表后,读者反响很大,点击下载数和引用数均位居本刊论文的前列。选举邀请了2022年黄文熙讲座的主讲人天津大学郑刚教授,他的讲座文稿将发表在本刊2022年第1期的黄文熙讲座栏目。黄文熙讲座栏目的开办有效扩大了学报的传播和影响力。

2.出版周期降低情况

本年度本刊大多数稿件的出版周期为6~12月,出版时滞得到了较大改善。

3.数字化建设情况

在继续做好本刊网刊和中国知网等平台的数字化传播的基础上,为了扩大期刊的影响力、方便读者移动端阅读,建设了《岩土工程学报》电子微刊平台。在这个平台读者可以通过手机方便阅读本刊,读者阅读时,对期刊的体验感强,培养了读者与期刊的亲和力。本刊的电子微刊出发布今年新出版期刊外,还回溯了本刊2019年和2020年的过刊。在电子微刊平台上,实现了本刊内容(包括审稿意见与作者答复、作者补充数据资料等)和显现手段(包括文本、音频和视频等)上的扩展出版。

4.期刊宣传工作推进情况

设计制作期刊宣传海报,在多个线下学术会议现场进行本刊的展示和宣传。建设了《岩土工程学报》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公众号大力宣传期刊形象,并对期刊发表论文进行阅读推广和扩展出版。

5.国际期刊推进国际化进程工作情况

在编委会换届工作中,增加编委会国际编委名额,新一届编委会中国际编委23人,比上一届的13人增加了近80%

6.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工作情况

120215 16 日,2021年黄文熙讲座(第24讲)学术报告会在北京西郊宾馆隆重开幕。黄文熙讲座主讲人、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杨光华教高做了题为“现代地基设计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的讲座报告,他针对地基沉积计算不准的问题,提出了一套新的地基设计理论,实现了稳定与变形分析的统一。黄文熙讲座主讲人、浙江工业大学蔡袁强教授做了题为“吹填淤泥真空预压固结机理与排水体防淤堵处理技术”的讲座报告,他从宏-细观机理、计算方法、工程应用等角度,阐述了在吹填淤泥预压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创新。陈祖煜院士、陈云敏院士、张建民院士以及来自全国30所高校和20个科研院所的400多位岩土工程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参加了现场报告会,线上参会代表达到4666人次。学报黄文熙讲座的举办进一步扩大了学报的传播和影响力。

2)在本刊微信公众号上举办了《岩土工程学报》青年论坛,分专题举行岩土工程领域的青年学者学术成果展示和演讲,加强了本刊与年青学者的联系,促进了学术交流。到目前为止共推出了三个专题近20个报告,单个报告的阅读量高达两三千次。

四、2022年度工作计划

2022年学报编辑部将继续围绕提高期刊的学术出版质量,扩大学术影响力开展工作,主要工作安排有如下几方面:

1.拓展优质稿源

多渠道开拓优质稿源,增强组稿能力,加强重点和重大项目的跟踪。安排更多的编辑力量走出编辑部,走进科技人员群体,走进项目里,深入了解工程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策划一批选题,有针对性地组织一批稿件。

2.提高编辑出版质量和效率

加强编辑出版工作质量标准和考核制度的建设,并组织实施,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和有效实施提高编辑的责任心、工作效率和出版质量

3.办好本年度的黄文熙学术讲座

举办第25讲黄文熙讲座学术报告会,促进学术交流,扩大学科和学报影响力。推举评选产生第26讲黄文熙讲座的主讲人,保证讲座活动的延续性。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