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首页 > 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 动力学与控制

2021年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10日

一、2021年亮点工作

1.召开动力学与控制学科发展研讨会

2021416-18日,动力学与控制学科发展研讨会在长沙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和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国防科技大学承办,孟光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科学部副主任孟庆国研究员、力学处处长雷天刚研究员、综合与战略规划处长张攀峰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胡海岩院士、西南交通大学翟婉明院士、国防科技大学于起峰院士、李东旭院士应邀出席了本次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50余位动力学与控制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李东旭院士、孟光教授、杨绍普教授、李俊峰教授、田强教授、罗亚中教授做了大会报告。会议就动力学与学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未来的发展思路、重点领域和发展举措等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2.召开第十五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暨第十八届全国非线性振动会议

202157日至9日,第十八届全国非线性振动会议第十五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广州大学承办。会议主席、副主席分别由北京工业大学张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孟光教授担任。全国各地187家高校、院所、企业的120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孟庆国副主任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非线性振动、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科在国家科技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并介绍了近几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基金资助情况。胡海岩院士在大会致辞中代表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对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简要回顾了本次会议的举办历史,指导非线性学科领域的年轻人为人为学,大道至简,并给予深切的勉励和殷切的期望。杨卫院士、胡海岩院士、翟婉明院士、何国威院士作了大会特邀报告。

3.召开第十五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和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湖南大学承办,中南大学和动力学与控制学报协办,于2021924-27日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宾馆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孟光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科学部综合与战略规划处处长张攀峰处长,湖南大学副校长蒋健晖教授分别致开幕辞。

4.多体动力学与控制、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和分析力学专业组开展联合学术会议

2021514-17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办,多体动力学与控制专业组、航天动力学与控制专业组和分析力学专业组联合协办,辽宁大学主承办,《动力学与控制学报》、《Acta Mechanica Sinica》和《力学学报》编辑部、东北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开放大学、辽宁省航空宇航学会和沈阳市科学技术学会协助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多体动力学与控制暨第七届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和第十五届全国分析力学联合学术会议在沈阳顺利召开。北京理工大学胡海岩院士任大会主席,辽宁大学校长潘一山教授任组织委员会主任委员。

5.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国际空间轨道设计大赛

航天动力学与控制专业组罗亚中教授,牵头国防科技大学和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联合主办了第十一届国际空间轨道设计大赛(11th Global Trajectory Optimisation Competition , GTOC 11)。竞赛活动于20211010日至117日顺利举行,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欧洲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航天机构、高校和商业航天公司等共计94支队伍参赛,参赛队伍数量创历史新高。清华大学和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联队获得本届竞赛冠军,欧洲航天局联队和奥克兰大学联队分别获得亚军和季军。本届赛题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长远发展,聚焦于地球文明的能源获取问题,以“戴森球建造“为背景,使得现实航天任务融入了科幻背景,赛题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竞赛将于1218日举行颁奖及专题研讨会,并将在著名航天类国际期刊Acta Astronautica上组织一期专刊。

二、分支机构内部建设情况

分析力学工作组在2021年这一年中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讨论,在“第十二届全国多体动力学与控制暨第七届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和第十五届全国分析力学联合学术会议”会议期间召开了工作组会议,讨论了分析力学学科发展与建设,人才培养,组织优化等问题,为分析力学学科未来发展知指名了方向,确定了于2021年底召开第一届全国分析力学青年学者研讨会的决议。

三、分支机构本年度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情况

在学会的支持和指导下,本年度组织了多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主要包括:

1.第十五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暨第十八届全国非线性振动会议

202157日至9日,第十八届全国非线性振动会议第十五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NVND2021)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广州大学承办。会议主席、副主席分别由北京工业大学张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孟光教授担任。全国各地187家高校、院所、企业的120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设置了大会主会场和20个分会场,共17个专题,投稿661篇,大会特邀报告10个,分会场邀请报告23个,口头报告603个,墙报26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孟庆国副主任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非线性振动、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科在国家科技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并介绍了近几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基金资助情况。孟庆国教授希望非线性振动、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科,结合学科前沿与国家重大需求进一步凝练关键科学问题,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胡海岩院士在大会致辞中代表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对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简要回顾了本次会议的举办历史,指导非线性学科领域的年轻人为人为学,大道至简,并给予深切的勉励和殷切的期望。

本次学术会议一共安排了10个大会特邀报告,8号上午是4位院士的大会报告。杨卫院士在大会开幕式作了题为《智柔体与数智机器人的力学》的首场大会报告,介绍了“智柔体”的概念,讨论了类生命体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展示了智柔体、数智机器人的相关成果和应用前景。胡海岩院士作了题为《工程动力学建模的若干问题》的报告,讨论了工程动力学建模中的系统的离散问题、模型的降阶问题、模型区间参数问题。翟婉明院士作了题为《磁浮交通系统动力学研究》的报告,围绕磁浮交通领域的关键动力学问题,结合我国的研究情况,综合介绍高速磁浮车辆与轨道梁系统动力学建模、仿真、试验以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何国威院士作了题为《高雷诺数流固声耦合系统的时间精准模拟》的报告,介绍了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与展望,讨论了复杂几何边界、时间精准湍流模型的建模方法。

2.第十五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和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湖南大学承办,中南大学和动力学与控制学报协办,于2021924-27日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宾馆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孟光教授担任会议主席,湖南大学、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共同负责组织安排。

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孟 光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科学部综合与战略规划处处长张攀峰处长,湖南大学副校长蒋健晖教授分别致开幕辞。西北工业大学邓子辰教授、大连理工大学郭旭教授、北京工业大学杨晓东教授等分别结合自身研究方向,为与会代表们做了精彩的大会特邀报告。

3.第十二届全国多体动力学与控制暨第七届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和第十五届全国分析力学联合学术会议

2021514-17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办,多体动力学与控制专业组、航天动力学与控制专业组和分析力学专业组联合协办,辽宁大学主承办,《动力学与控制学报》、《Acta Mechanica Sinica》和《力学学报》编辑部、东北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开放大学、辽宁省航空宇航学会和沈阳市科学技术学会协助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多体动力学与控制暨第七届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和第十五届全国分析力学联合学术会议在沈阳顺利召开。北京理工大学胡海岩院士任大会主席,辽宁大学校长潘一山教授任组织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科学部副主任孟庆国研究员、力学处处长雷天刚研究员、综合与战略规划处长张攀峰研究员、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胡朝斌副主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宋征宇研究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龚自正研究员应邀出席了本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辽宁大学、中国科学院、航空航天领域研究机构等90余家单位的四百余名代表。

4.第八届振动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723 -26日,第八届振动工程国际学术会议(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ibration Engineering, ICVE2021)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主办,由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和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联合承办。会议主席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海岩,执行主席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讲席、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孟光。会议设置大会主会场和8个分会场,共24个专题,涵盖动力学、振动与控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结构动力学、非线性动力学、多体动力学、航天动力学与控制、转子动力学、随机动力学与控制、神经动力学、超材料及其应用等。会议共录取论文529篇,安排了8个大会特邀报告(其中4个为海外学者报告),464个分会场报告和65个墙报。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大会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方式举行,有500余名振动工程领域学者到场参加会议。

5.第一届数据科学与随机动力学论坛

528日至31日,2021年数据科学与随机动力学学术会议在宁夏银川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随机与神经动力学专业组主办,北方民族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宁夏智能信息处理与大数据重点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和工信部复杂系统动力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承办,会议主席为西北工业大学许勇教授。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就数据科学与随机动力学及其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研讨交流。哈尔滨工业大学曹登庆教授,浙江大学宦荣华教授,石家庄铁道大学田瑞兰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张飞鹏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邓飞其教授,西北工业大学裴斌教授,云南财经大学石磊教授等13位专家作了大会报告,参会人员进行了交流研讨。本届会议为数据科学与随机动力学的科研人员搭建了了解国际学术发展动态、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有助于推动我校在数据科学与随机动力学领域的交叉研究工作。

6.第二届国际随机动力学研讨会

2021623日,第二届国际随机动力学研讨会在线举办,由西北工业大学承办。会议邀请了来自日本九州大学、日本西信州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英国斯旺西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和中科院等9场报告,会议由西北工业大学许勇教授主持。重点讨论随机动力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及其相关应用,给出了该领域关注的一些公开难题,吸引了国内外60余人参会,极大的促进了随机动力学的发展。

7.第二届国际非线性动力学与复杂性网络会议

2021104日至6日,The 2nd  online Conference on Nonlinear Dynamics and Complexity(第一届国际非线性动力学与复杂性网络会议),由葡萄牙波尔图大学(University of Porto)承办在线会议。随机动力学专业组组织了 “Symposium on Stochastic Dynamics and Data Science”主题论坛,论坛主席为许勇、靳艳飞、宦荣华和马少娟。非线性和随机性的存在使得系统动力学与控制问题的研究变得非常困难。数据科学与随机动力学系统的融合吸引了诸多学者兴趣,成为随机动力学研究领域的热点。本论坛旨在为数据科学与随机动力学系统交叉融合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论坛吸引了来自德国波茨坦大学、巴西State University of Ponta Grossa、西北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华侨大学等多个高校学者参与,安排了20个口头报告,涉及方向包括:随机系统数据驱动建模、随机共振、数据驱动可靠度分析以及随机动力学在生物、智能检测、车辆和机翼等领域的应用等。论坛的召开有利于促进非线性随机动力学学科的快速发展。

8.第十届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大会   

2021123日至5日,在福建厦门,由华侨大学承办第十届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大会。会议将邀请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和意大利马尔凯理工大学等12场大会报告,20余场快闪报告以及30余尝张贴报告,预计200人参会。会议将在随机动力学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等方面开展交流,并关注当前机器学习与数据驱动为随机动力学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会议的召开,将有力的推动我国随机动力学的健康发展。

9.第一届神经动力学与类脑智能交叉研究学术研讨会    

2021103-5日,第一届神经动力学与类脑智能交叉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会议由同济大学徐鉴教授、云南师大化存才教授、东华大学韩芳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刘深泉教授、北京邮电大学孙晓娟教授共做了5个大会报告,报告内容包含了仿生动力学、神经动力学在理论、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会议进行了为期半天的热烈讨论,主要从神经动力学与力学、信息科学、临床医学以及复杂性科学等多学科的有机交叉融合,发展完备的神经动力学理论体系和架构等重要科学问题展开。此外,讨论了神经动力学理论方法在精准医疗、类脑智能、人工智能理论和装备中的应用的关键问题。会议为国内从事神经动力学与智能控制、非线性动力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学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

10.第五届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

20211210日至12日在浙江杭州市举办第五届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主要学术议题包含:神经模型与神经动力学分析,实验结果与实验数据解读,脑机协同智能技术,类脑智能及应用等。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学者做25场大会报告,6个分会场,预计200余人参会。会议的召开,将有力的推动我国神经动力与智能学的健康发展。

11.原定举办“第一届全国分析力学青年学者研讨会”

根据2021年中国力学学会学术活动计划,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分析力学学科组计划于今年1112日至15日在广东医科大学(广东东莞)举办“第一届全国分析力学青年学者研讨会”。分析力学学科组和广东医科大学都对此高度重视,积极筹备,并于7月中旬发布了第一轮会议通知。后因10月初接到通知,“中国力学大会”由于疫情原因延后至115日至8日举办,考虑到“中国力学大会”中已有“分析力学”专题研讨会,经分析力学学科组和广东医科大学商议,决定将“第一届全国分析力学青年学者研讨会”延后至明年56日至9日举办,并于10月底向中国力学学会递交了2022年学术交流活动申请表。

12.第三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及控制会议

2021129日至12日,第三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及控制会议将在广西桂林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转子动力学专业族主办,浙江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承办。会议主席由浙江大学祝长生教授担任。会议将主要针对目前高端装备领域的热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讨论,内容包括:转子单元及系统动力学模型,转子系统动力响应,非线性转子系统动力学,随机及不确定转子系统动力学,转子系统稳定性,转子系统动平衡,故障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故障诊断及寿命预测,多场耦合动力学,转子系统振动主动控制等。会议安排了国内著名学者的7个大会报告以及专题报告。会议的召开,将有力的推动转子动力学及控制理论在各类重大装备中的应用。

四、党建和思想政治引领

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和各专业组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人才、科学研究等方面中的引领作用,注重将科学研究与国家科学发展和科学布局结合,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更好地为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经济服务。

2021416-18日,由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动力学与控制学科发展研讨会在长沙顺利召开。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本次会议举办地长沙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专委会党的工作小组利用此次难得契机,在会后组织了党小组活动。

孟光教授担任临时党小组组长,组织了十余名专家到秋收起义纪念馆、胡耀邦同志故居、胡耀邦同志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参观考察,并重温了入党誓词。大家一路上回顾和讨论了我党创业的艰难和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富强的不易,大家心中升起对革命先烈由衷的敬仰和缅怀之情,每个人从内心深处都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史和党性教育,更加坚定了心中的红色信念。

为了促进基层党建工作与前沿科技创新的融合,分享动力学与控制专委会基层党建方面的工作。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在第十八届全国非线性振动会议第十五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NVND2021)举办前夕,于202157日在广州国际长隆国际会展中心202室,联合开展了党支部学习活动并召开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党小组长孟光主持了会议,专委会和专业组的党员同志参加了会议,非党成员列席了会议。重点学习并深刻领会“习近平致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贺信”等重要材料。学习完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后,所有委员都心潮澎湃。在孟光主任的带领下,会场中的全体党员共同重温了入党誓词。在随后的会议讨论中,孟光主任格外强调: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不是普通的世界一流大学,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我们大学的建设要全面为党,为人民,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而服务。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必须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政策,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

大会开幕式由广州大学文桂林教授主持。在前奏曲阶段,结合了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庆,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王洪涛副院长、欧阳铭芮老师激情演唱了歌颂祖国和党的歌曲,唐颖老师钢琴演奏了圆周率π谱写的钢琴曲,精彩地展现了一场振动之美的音乐实验。    

2021924-27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和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在长沙顺利召开。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本次会议举办地长沙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专委会党小组利用此次难得契机,在会后赴韶山开展以缅怀⼀代伟⼈,不忘初⼼使命为主题的党性教育活动,追寻伟人故里的红色基因,汲取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力量。

分析力学专业组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在“第十二届全国多体动力学与控制暨第七届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和第十五届全国分析力学联合学术会议”,分析力学专业组召开工作组会议,对分析力学专业组的党组织建设工作,展开讨论,对如何开展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的领导和组织作用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五、2022年工作计划

   1. 专委会会议安排

1)北京工业大学承办“动力学与控制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2022415-17日,会议主席:孟光。

2)广西大学承办“第十六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20221014-16日,北海,会议主席:孟光。

3)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第六届国际动力学、振动与控制学术会议(The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ynamics, Vibration and Control, ICDVC-2022)”20221021-24日,上海。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办,会议主席:孟光。

4)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动力学设计与反问题研讨会”,2022520-22日,哈尔滨,会议主席:胡海岩。

2. 专业组会议安排

 (1) 非线性动力学与运动稳定性专业组

2)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第九届装备振动与噪声控制青年论坛”,2022415-17日,上海,会议主席:瞿叶高。

(2) 神经与随机动力学专业组:

1)第二届数据科学与随机动力学会议, 20224月,河南洛阳,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联系人:申建伟,许勇。

2)数据驱动的非线性和随机动力学(IUTAM研讨会),202265-10日,西安,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西北工业大学,洪堡大学,联系人:许勇。

3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Safety and Reliability (ICOSSAR2021+1)2022621-25日,上海同济大学,联系人:陈建兵。

4)第二届神经动力学与类脑智能交叉研究学术研讨会,20225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系人:王青云。

(3) 分析力学业组:

1202256日至9日在广东医科大学(广东东莞)举办“第一届全国分析力学青年学者研讨会”。会议主席改为郭永新。

(4) 多体动力学专业组:

1)河海大学承办“第六届全国多体系统动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2022513-16日,常州。会议主席:刘才山。

5)航天动力学与控制专业组

1)第七届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论坛,2022513-15日,江苏常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会议联系人:陈提。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