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年03月10日
2021年,固体力学专委会积极、平稳地开展了各项工作,组织或参与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国内外学术会议或学术活动,促进了固体力学的发展,为推进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力学同行了解固体力学领域的国内外学术动态、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为国举贤方面,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周又和教授喜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时入选中国科学院技术学部院士;而由专委会推荐的西北工业大学景泽教授则成功入选了第六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在分支机构建设方面,由中国力学学会批准,专委会本年度新成立了波动力学专业组。而在以党建引领学会建设方面,专委会通过联合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在毛主席故居韶山成功举办了“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的党建强会特色活动。
一、2021年的亮点工作
1. 联合北京大学工学院成功举办了王仁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暨固体力学前沿研讨会
2021年是我国著名力学家、地球动力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仁先生诞辰100周年。5月15日至16日,由北京大学工学院和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力学与实践》期刊协办,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承办的“王仁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暨固体力学前沿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5月16日上午,“王仁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举行。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出席会议,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龚旗煌院士在会上致辞。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方岱宁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谢心澄院士先后作为嘉宾代表致辞。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教授,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张恭庆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伍小平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杜善义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孙承纬院士,中国力学学会原理事长、中科院力学所白以龙院士,大连理工大学程耿东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浙江大学杨卫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章亮炽院士,北京大学魏悦广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万林院士等学界代表,与多所高校和相关单位领导、嘉宾,会同王仁先生的家属、友人和学生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了纪念会及研讨活动。纪念会由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段慧玲主持。
龚旗煌在致辞中代表北大全体师生向王仁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缅怀。他表示,王仁先生的一生是在爱国主义旗帜下,为科学事业奋斗的一生,他始终把祖国利益作为最高利益,把民族振兴作为最高追求。自1953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王仁先生参加了留学生争取回国的斗争,克服重重阻难归国,为中国第一个力学专业——北大力学的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又响应祖国需要,面对陌生领域开拓向前,在北大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地球动力学硕士点。教学科研以外,他还多次参加国际会议为我国争取有利的学术地位,鼓励和带动年轻同志进行研究,桃李天下,影响深远。龚旗煌指出,和同时期诸多学者一样,王仁先生的成就有很多是在相当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他们的奋斗精神和其成果一样,都是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宝贵财富和源泉。今天我们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教育家,不仅是因为他为我国的塑性力学和地球动力学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贡献,也不仅因为他培育了大批成为学科中坚的优秀人才,更重要的是为了继承和发扬王仁先生的精神,仁厚笃实、辛勤奉献、甘为人梯,以振兴祖国科学事业为己任,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坚持“四个面向”,努力把北京大学建设成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学。
在塑性力学和地球动力学两个领域,王仁先生做出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工作,为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力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也是国内将力学与地球科学相结合进行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先驱者。方岱宁、谢心澄先后致辞,共同回忆了王仁先生为祖国力学和地学科研教育事业不断探索、奉献、前进的一生,指出科技工作者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先辈留下的无价精神财富,学习王仁先生勤奋、严谨、创新的治学态度和对国家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淡泊名利、立德树人,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
为了纪念王仁先生,将他的学术思想发扬光大,经王仁先生家属同意,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自2016年起设立“王仁力学讲座”,邀请国内外在力学领域及力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知名学者来访,同师生分享领域前沿及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该讲座被列为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研究生必修课,至今已邀请嘉宾70余位,其中包括21位院士。纪念会上,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系主任杨越向与会者作了相关报告,介绍王仁力学讲座的设立和进展情况。
作为王仁先生的同事、学生,北京大学原力学系主任苏先樾教授,北京大学校友、中科院力学所赵亚溥研究员,北京大学原力学系主任方竞教授分别主持了“王仁先生生平介绍”环节的三个报告。北大力学系1958届毕业生武际可教授作了主题为“王仁先生生平简历及对中国力学发展贡献介绍”的报告,北大力学系1963届毕业生黄筑平教授作“王仁先生塑性力学成就简介”报告,北大地球物理系蔡永恩教授作“王仁先生地球动力学成就简介”报告,详细梳理了王仁先生生平以及与北大相关学科发展之间的深厚渊源。
魏悦广主持了以“缅怀王仁先生”为主题的自由讨论环节。王仁先生的友人、学生代表,王义遒,张恭庆,白以龙,杨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余寿文教授,杜善义,程耿东,郭万林,兰州大学周又和教授等先后发言,北京大学王金枝教授代表北京大学黄琳院士、北京大学陈璞教授代表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崔俊芝院士宣读书面发言。因疫情无法来到现场的香港科技大学余同希教授进行线上发言。大家满怀深情地共同追忆了与王仁先生相识相交中的点滴细节,让现场所有科技工作者再次聆听到了他的谆谆教诲,生动展示了一位仁厚笃实、育人不倦的科学家与教育家形象。
王仁先生的家属代表王鸣燕回忆了王先生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细节,展现了有血有肉、和蔼可亲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侧影。她对长期以来一直怀念王先生的同仁和朋友们表示感谢,同时为我国力学和地学发展中取得的显著成果表示祝贺。
段慧玲作总结发言。段慧玲表达了对王仁先生的缅怀和尊敬,并代表北京大学工学院对众多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她表示,王仁先生为北大力学学科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为后来人勇于探索科学边界、敢于担当报国大任,树立了优秀的榜样。王仁精神是北京大学的宝贵财富,是力学界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国科学家精神的典范。以实际行动弘扬王仁精神,践行报国之志,不断进取,勇攀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是我们永远铭记王仁先生的最好方式。
16日下午举行了“固体力学前沿研讨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孙承纬院士作了题为“Experiments on Material Dynamics under Extreme Loadings (极端加载条件下材料动力学的研究)”的报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嘉陵教授作了题为“动物抗冲击的防护策略:几个实例剖析”的报告;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深圳市跨尺度制造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南方科技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的章亮炽讲席教授作了题为“On the Manufacturing Mechanics in Composite Machining (复合材料切削加工中的制造力学)”的报告;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力学进展》主编,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戴兰宏研究员作了题为“金属高速切削剪切带的涌现与控制”的报告;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韦小丁教授作了题为“金属玻璃黏弹塑性本构理论与超高应变率实验表征”的报告;香港大学岳中琦教授作了题为“多层和梯度材料弹性力学空间问题的闭合基本解和应用研究进展”的线上报告。结合这九个大会报告的主要内容,参会专家和学者们针对固体力学学科前沿与国家重大需求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大会报告后,参会代表举行了圆桌研讨会,就固体力学领域的前沿核心科学问题、“卡脖子”工程技术问题、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与潜在的新增长点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与思考,并集体交换了意见。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兰州大学周又和教授主持了本次研讨会。北京航天大学的陈玉丽教授,湖南大学的侯淑娟教授等代表女性力学学者在缅怀王仁先生在力学教学科研方面的杰出贡献的基础上,积极发言讨论了如何将王仁先生的崇高精神发扬光大,助力我国力学科技工作者在“四个面向”指引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随后,第10届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召开了第二次全体会议,讨论并一致通过了关于“波动力学专业组”人员建议名单。此外,会议期间还召开了第10届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党员学习会议。会议宣读了中国力学学会关于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党小组周又和组长与王建祥副组长的人选提名批复意见。学习了中国科协的有关党建工作部署。讨论了如何围绕中国科协“众心向党、自立自强”主题实践活动,落实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要求,组织固体力学学者走进革命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教育,挖掘“红色足迹”的科技资源,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开展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家精神、科技志愿服务等活动,搭建技术支持服务平台,发挥科技服务团作用,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乡村振兴,做优“科普中国”,做强“科创中国”,做精“智汇中国”,做实“科技工作者之家”,逐步建成组织、搭建平台、并形成机制。最后决定于2021年由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联合湖南大学组织固体力学学者赴毛主席故居追寻红色足迹,开展党建强会特色活动。
本次会议在圆满完成预定的所有议程后顺利闭幕,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本次会议通过缅怀王仁先生在力学教学科研方面的杰出贡献,交流国内外力学学科各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有助于广大固体力学工作者将王仁先生的崇高精神发扬光大,助力我国力学科技工作者在“四个面向”指引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联合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和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湖南韶山成功举办了固体力学前沿研讨会
2021年10月17日,由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和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的“固体力学前沿研讨会”在湖南韶山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魏悦广教授,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戴兰宏研究员,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冯西桥教授,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兰州大学周又和教授,中国力学学会副秘书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玉丽教授,中国力学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委员会秘书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邵丽华副教授,湖南大学党委常委姜潮教授,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副院长戴宏亮教授,以及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从事固体力学领域研究的学者、在读博硕士研究生共计6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本次会议还得到了中国力学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委员会的大力支持。
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冯西桥教授主持开幕式,湖南大学党委常委姜潮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辞,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戴兰宏研究员代表中国力学学会致辞,中国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兰州大学周又和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
本次研讨会是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党建强会”的学术交流部分,旨在交流固体力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前沿动态,推动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促进力学学科的蓬勃发展。会议采用前沿科学家特邀报告与4位年轻学者最新成果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就相关研究给予充分的交流讨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魏悦广教授做特邀报告;北京大学裴永茂教授、兰州大学张兴义教授、重庆大学李卫国教授、湖南大学侯淑娟教授做邀请报告。专委会主任周又和教授、副主任王建祥教授、副主任申胜平教授先后主持了以上报告。
魏悦广院士的特邀报告《固体的强度和破坏问题与大数据分析》为本次会议带来了新视角、新理念和新途径。他指出:在当今社会,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和方法已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甚至渗透到科技、工业和社会等的方方面面,这一发展动向已经越来越强烈地吸引着诸多领域专家学者们的注意力,人们在思考可否借助于这一新兴技术提升自己领域的科技发展水平,固体力学领域也不例外。报告首先结合大数据分析的成功领域案例,总结相关领域问题特征,分析其与力学行为分析的关系;然后围绕他在固体的强度和破坏问题的研究领域,给出了引入大数据分析方法的可能性、局限性、大数据分析在力学行为表征中可能发挥的新作用等;随后针对三个典型力学案例,探讨了在力学行为表征时引入大数据分析的特点、思路、方法以及当前将大数据分析应用于力学分析的局限性等;最后给出发展展望。魏悦广院士在固体力学领域率先提出“力学与大数据分析”这一研究方向与科学概念,报告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紧扣热点、瞄准前沿,吸引了在场所有专家、学者、博硕士研究生的注意力,大家全神贯注、积极提问、热烈研讨,有望在大数据、高通量领域充分发挥固体力学学科的优势与潜力。
四位年轻学者的报告也具有鲜明特色,他们从力学理论与实验研究方法出发,介绍了各自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及其重要的工程应用。如北京大学裴永茂教授在《声学计算超材料设计理论与实验方法研究》的报告,提出了可调计算超材料以及全息计算超材料设计方法,为声学计算超材料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兰州大学张兴义教授在《超导材料力学基础实验及其进展》的报告中,针对极端使役环境下超导新能源材料的多常耦合力学特征量测量需求驱动,通过提出实验方法及原理、搭建实验平台,实现了力学量及其对超导特性影响的有效测量。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近年来所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和兰州大学团队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推导我国这一高新技术应用水平提升所取得的成效等。重庆大学李卫国教授报告题目《力热能量密度等效原理及其拓展应用》,介绍了超高温服役条件下固体力学行为与强度理论、力热能量密度等效原理及其团队在高温试验及仪器设备研制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代表性成果。湖南大学侯淑娟教授的《汽车碰撞安全性优化设计》报告,介绍了在她的带来下,近年来在汽车碰撞安全性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与算法、轻质结构的动态能量吸收与优化设计、生物材料和结构的吸能机理与仿生设计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与主要科学贡献。这些报告展现出了在推导力学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在推动我国重大需求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会代表基于报告内容,就固体力学前沿发展展开了充分研讨,大家见微知著、旁征博引、触类旁通、集思广益,为固体力学的大发展献言献策。本次研讨会丰富了参会者对固体力学相关领域与前沿理论的认识,并为其今后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可行的思路、方法与方向,具有重要的总结作用与启发意义。研讨结束后,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兰州大学王记增教授主持召开了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撸起袖子加油干,加快推动固体力学的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促进力学学科的大发展,为实现下一个百年宏伟目标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二、分支机构内部建设情况
2021年4月经中国力学学会批准,在固体力学专委会下设立了波动力学专业组这一分支机构。专业组成立至今,积极开展了内部组织建设和工作交流,主要建设情况如下:
1.组织召开了“波动力学专业组第一次工作会议”
2021年8月2日,波动力学专业组以线上形式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全体组员出席会议。会上专业组组长周萧明教授总结了波动力学专业组成立的背景以及筹备、申报的过程,与全体组员共同研讨了波动力学专业组今后的工作重点。专业组全体成员踊跃发言,对专业组未来的工作方向进行了热烈讨论,达成了多项共识,包括:
(1)专业组应积极关注国家重大需求,引导波动力学科研力量解决国家重大装备、重大工程问题,促进波动力学学科领域与实际工程需求的深度融合。
(2)专业组每年组织筹办至少一次学术交流活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波动力学研讨会、暑期学习班、青年学术沙龙等。
(3)专业组成员应总结归纳本专业领域的学科特点、前沿热点问题、人才培养情况等,为本专业年度学科发展报告做好素材储备工作。
2.组织了多场“波动力学前沿学术论坛”
波动力学专业组联合北京理工大学波动力学实验室等多家学术单位,组织举办了第9、10和11期“波动力学前沿学术论坛”线上系列讲座。论坛主要借助学术报告形式深入研讨波动力学领域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为从事波动力学研究的学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与成果分享平台,促进了学者之间的科研合作。
(1)第9期“波动力学前沿学术论坛”于2021年9月14日召开,邀请的主讲人为华中科技大学王琳教授,报告题目为“输流管大变形动力学”。
(2)第10期“波动力学前沿学术论坛”于2021年10月27日召开,邀请的主讲人为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景云教授,报告题目为“Bilayer phononic and photonic graphene: a new playground for twistronics”。
(3)第11期“波动力学前沿学术论坛”于2021年11月3日召开,邀请的主讲人为华盛顿大学航空航天专业Jinkyu Yang教授,报告题目为“Origami:A novel way to tailor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三、分支机构本年度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情况
本年度固体力学专业委会各分支机构主办了多项较有影响的学术交流活动。
1.波动力学专业组组织召开了“波动力学研讨会暨波动力学专业组启动会”
为了深入研讨波动力学专业组的未来工作方向,并交流波动力学学科前沿与应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2021年10月20-22日,由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承办,波动力学专业组协办,在北京市密云区古北水镇组织召开了“波动力学研讨会暨波动力学专业组启动会”。
会议邀请了北京理工大学胡海岩院士和北京大学魏悦广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孟庆国副主任、力学处雷天刚处长、综合与战略规划处张攀峰处长等多名专家学者以线上或线下形式出席会议。开幕式上,波动力学专业组组长、北京理工大学周萧明教授首先致欢迎词,对与会专家莅临启动会表示热烈欢迎,对中国力学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广大专家学者对设立波动力学专业组的大力支持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冯西桥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孟庆国副主任、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党委书记龙腾教授先后致辞,对波动力学专业组的成立表示祝贺。
开幕式后,胡海岩院士作了题为“关于动力学建模的若干问题”的主题报告,报告中胡海岩院士从离散周期系统和连续系统之间的关系、靠近/远离平衡点处复杂模型降阶问题、基于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方法在复杂系统建模中的可行性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思考与观点,并展示了不同细节程度下动力学问题解的奇异性现象,为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的求解提供了新的认识。
汪越胜教授作了题为“固体弹性波动理论的前生今世”的主题报告,介绍了弹性波动理论的发展脉络,包括理论的起源、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重点及面向重大工程应用的分支方向等,对弹性波动理论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黄迅教授作了题为“湍流与噪声—围绕‘四个面向’的科学问题探讨”的主题报告,介绍了湍流噪声研究的起源及发展现状,及在世界基础科技前沿、国家重大装备跨越式发展、人民生命健康保障等方面的典型研究案例。
周萧明教授汇报了“波动力学专业组工作规划”,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波动力学专业组的申请成立过程,汇报了专业组工作目标和未来发展规划,与会专家在学术交流、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对专业组的未来工作规划提出了宝贵建议。
此外,会议研讨了波动力学研究在“重大装备”、“电子电磁器件”、“无损检测”和“超材料”领域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重大装备波动力学的专题研讨中,卢天健教授和辛锋先教授针对国家重大装备减振降噪的应用需求,介绍了基于先进材料结构的减振降噪技术。在电子电磁器件波动力学的专题研讨中,王骥教授和马廷锋教授介绍了谐振器非线性振动分析方法、换能器中SH波激励方法和作动器中精细的动力学建模等相关研究进展与技术挑战。在无损检测波动力学专题研讨中,胡宁教授和朱睿教授介绍了无损检测的应用背景和无损检测手段,着重介绍了利用大波长信号来刻画材料微米级细观结构与非线性属性的非线性超声技术,及其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在超材料波动力学专题研讨中,胡更开教授和王毅泽教授从超材料分类、优化设计以及前沿理论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超材料在众多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应用前景。
在本次研讨会中,与会专家就力学领域波动力学的发展各抒己见、充分交流,指出波动力学专业组应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团结和凝聚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引导青年学者面向国家需求和科学前沿,聚焦重大基础科学问题,推动波动力学学科不断创新发展。
2.塑性力学专业组成功举办了损伤与断裂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研讨会
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塑性力学专业组于2021年5月21~23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成功组织了“2021年损伤与断裂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研讨会”。
清华大学冯西桥教授、成都大学王清远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康国政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李振环教授担任本次会议的共同主席。中国科学院方岱宁院士、张统一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赵亚溥研究员等特邀嘉宾和来自全国7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300余名损伤与断裂力学领域的学者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大会采取线下会议和线上直播相结合、主副会场同步的方式进行。华中科技大学航空学院院长李振环教授主持会议开幕式,会议共同主席清华大学冯西桥教授、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方岱宁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解孝林教授分别致辞。开幕式后,会议特邀专家方岱宁院士、张统一院士、赵亚溥研究员、王清远教授分别做了特邀报告,就损伤与断裂领域的科学前沿及其重大工程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围绕“涂层/界面损伤与断裂” “材料/结构的疲劳与断裂” “微纳米材料断裂力学” “复合材料损伤与断裂” “生物材料断裂与强韧化” “多场耦合损伤断裂力学问题” “极端环境下的损伤与断裂” “疲劳、断裂与结构完整性” “智能材料断裂与损伤” “增材制造材料断裂与损伤”等10个主题开展研讨,与会专家汇报了这些领域的最新进展,会场研讨氛围热烈。
本次会议达到了充分交流断裂与损伤力学前沿研究成果及其工程应用的目的,取得圆满成功。
四、党建和思想政治引领
2021年10月16日,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和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联合承办的以“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为主题的“党建强会特色活动”培训班在湖南韶山成功举办。中国力学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方岱宁,中国力学学会党委委员、副理事长戴兰宏和冯西桥,中国力学学会党委委员、专职副秘书长汤亚南,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党支部书记、主任委员周又和等领导同志参加了本次党建活动。
今年10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的重要文章中,再次强调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
中国力学学会党委按照中国科协“追寻红色足迹”、“众心向党、自立自强”的“党建强会计划”精神要求,在方岱宁书记的带领下认真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精心组织、部署和制定了“追寻红色足迹,开展党建强会特色活动”的实施方案。在中国力学学会的大力支持下,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党支部、湖南大学力学教工党支部和兰州大学力学教工党支部组织了本次“党建强会特色活动”培训班。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的专业委员会委员、学会秘书处支委以及其他从事固体力学教学科研工作的党员与部分非党员代表共60余人汇集到伟人毛主席的故里韶山,实地体验红色足迹,领略伟人在带领我国“站起来”的发展壮大历程中追寻革命的远大理想抱负和家国情怀以及卓越领导能力。从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中,来深切体验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从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重大成就中吸取力量。
本次培训班由韶山市红色文化培训学校承担,得到了培训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校长范文明教授、院长王思远老师和培训班班主任陈卓老师的亲自组织下,培训学校为这一培训班制定了以“红色文化培训、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的书面培训手册,包括详细的培训大纲、教学计划、现场教学和伟人毛主席的生平业绩介绍等。现场教学由《故园请客话乡情》、毛泽东铜像广场、《毛家人的家国情怀》、毛泽东纪念馆、毛泽东故居、滴水洞的《滴水情深忆主席》六个课程组成。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全班学员佩戴毛主席像章、党员同志还佩戴了党徽。
上午8:30,开班仪式在韶山市韶山村党委会议室正式启动,班主任陈卓老师主持了开班仪式。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全班学员起立齐声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随后,中国力学学会党委书记方岱宁同志致辞。方书记详细介绍了学会实施“党建强会特色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希望通过举办“党建强会特色活动”的红色教育来提升力学工作者的创新激情和能力本领,并肯定了本次党建活动的鲜明特色、系统严密的教学组织。他代表中国力学学会对于本次培训班的组织实施尤其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支部党员侯淑娟带领湖南大学同志们的辛勤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谢,对于培训学校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崇高的敬意。接下来,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党支部书记、班长周又和同志做了开班发言。他指出,本次培训班是在中国力学学会党委和方岱宁书记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开展的,是学会“党建强会特色活动”的一部分。他代表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党支部对于方岱宁书记等中国力学学会各位领导的莅临指导、长期的关怀和大力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对于固体力学各位同志们的到来和积极参与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祝愿本次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最后,方岱宁书记向班长周又和授予了标有本次党建特色活动字样的红色班旗,并与学员代表和旗手王记增一道合影。
紧接着开始现场教学。除了班主任陈卓老师外,培训学校的彭青青老师与韶山市管理局的李伟超老师还先后深情并茂地为学员讲解了每一课程。例如,在毛泽东铜像广场,伴随着培训老师对伟人事迹与伟人情怀的讲解,举行了向毛泽东铜像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在方岱宁书记的带领下,全班学员列队紧随着敬献花篮缓缓来到毛泽东铜像前。在沥沥细雨下,方岱宁同志和周又和同志神情庄重地出列,缓步走到摆放花篮前驻足凝视,仔细整理敬献花篮上的缎带。然后回到队列与全班学员一道向毛泽东铜像深深三鞠躬。礼毕后,大家移步铜像左侧,在方书记的领誓下,全班党员学员进行了重温入党誓词的庄严宣誓。伴随着广场音乐的响起,学员们以无比崇敬的心情缓步绕毛泽东铜像一周,来表达对伟人毛主席的深切缅怀和敬仰。最后全班学员以在毛泽东铜像前的合影来结束这一课的教学。
在每一课的教学现场,学员们无不被培训老师们的深情并茂讲解所感染而激动。例如,在故园一号楼的现场教学过程中,学员方岱宁的眼角就冒出了泪花。他在与学员们分享时指出,我的确被老师们对毛主席家国情怀和远大理想抱负的高水平讲解深深感动了,这是我参加所有党建学习活动中最为感人的一次,我要给讲解老师们大大的点赞和感谢。
学员们与方书记都有同样的感受体验,都深深地被伟人毛主席的远大理想抱负和家国情怀所感染。大家纷纷表示将会用伟人毛主席为党奋斗的历程和伟大成就来鼓舞斗志、凝聚力量,用他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来坚定信念、砥砺品格,用他的成功实践经验来启迪智慧、奋勇开拓,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创新能力与实践来加快推动我国固体力学的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以及高水平人才培养,促进力学学科的大发展,为实现下一个百年宏伟目标贡献出各自的智慧和力量。
五、2022年工作计划
在2022年度,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在党建强会方面拟与中国科技大学一道,在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和“宪法故里”的革命圣地井冈山举办特色学习活动,追寻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在科技扶贫方面,专委会联合力学学会在兰州市皋兰县已执行学会首批20万元的奖助“智力扶贫”,并拟定了励志学术活动等。但因疫情,这些具体活动的执行将顺延推迟到2022年。
在学术交流方面则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计划:
1.于2022年主办中国力学大会“新领域、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高性能”固体力学分会场
由于疫情,原计划2021年在成都举办的“中国力学大会-2021”延期至2022年。依托此次学术盛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将主办以“新领域、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高性能”为主题的固体力学分会场。分会场设置了以下特邀和邀请报告:
(1)特邀报告 :纳米尺度的固体 —— 极致强度与弹性 (杨卫,浙江大学)
(2)特邀报告:从聚变电站的设计看对力学的需求(李建刚,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3)特邀报告:中国高速铁路的轮轨磨耗问题(翟婉明, 西南交通大学)
(4)特邀报告:Thermal Stability of Nano-Grained Alloys(张统一,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enzhen))
(5)特邀报告:结构超滑中的力学挑战 (郑泉水,清华大学,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超滑技术研究所)
(6)特邀报告:空间结构展开动力学建模、计算与优化(胡海岩,北京理工大学)
(7)特邀报告:适用于非均匀被动约束混凝土的通用三维弹塑性本构模型(滕锦光,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8)特邀报告:多尺度固体的跨尺度力学行为 (魏悦广,北京大学)
(9)特邀报告:粒子加速器高场超导磁体及其力学性能研究需求(赵红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10)邀请报告:焊接与增材制造金属材料的长寿命疲劳行为研究(王清远,四川大学,成都大学)
2.于2022年3月份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高温材料与结构论坛
高温材料与结构是指在低至100-200℃,高至几千度高温使用的材料或者构件,涉及到航空航天、船舶海洋、核工业、冶金工业、石油化学工业、交通运输等几乎所有工业领域,如航空发动机、航天火箭发动机、先进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等热端部件的关键材料,是国防武器装备和国民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原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核心技术是高端材料自主供给的关键”,而高温材料与结构正是关乎国防安全与国计民生的关键卡脖子领域,体现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为推进高温材料与结构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多学科思想和方法的融合,加强学术交流,激发思想碰撞,拟于2022年3月25日-27日在西安市陕西宾馆举办“高温材料与结构论坛”。由中国力学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航发集团共同举办,由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超高温材料与防护涂层分会,中国航发集团科研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承办。
3.于2022 年 7 月份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第六届全国复合材料力学与工程研讨会
随着力学与计算机、物理、信息科学技术等领域的深度交叉,以及先进制造与仿真技术的发展,新型复合材料及结构不断涌现和应用,复合材料力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迫切需要高校、 研究机构的学者与企业技术专家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本次研讨会以我国航空、航天、国防等重大工程领域对复合材料相关需求为背景,为相关学者和工程专家提供学术与技术交流平台,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与思想碰撞,激发创新灵感,从而促进复合材料力学和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研究及其与国家重大工程需求的深度结合。
4.于2022 年 8 月份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全国塑性力学会议
全国塑性力学会议是塑性力学领域的系列全国性会议,由我国老一辈塑性力学家们创办,最早于 1986 年 11 月在杭州召开,最近一次是 2017年 10 月在长沙召开,一般每隔 4 年举办一次。 拟于 2022 年 8 月召开的本次会议旨在开展我国工作者在塑性力学理论、计算、实验和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促进塑性力学在各个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本次会议将邀请一批国内相关领域的著名学者、专家前来报告塑性力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5.于2022年9月份在北京市召开第一届力学波动前沿与应用研讨会
会议主要目标是交流与研讨波动前沿与应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波动力学科研人员之间的联合与协作,聚焦重大基础科学问题,推动波动力学学科不断创新发展。学术议题包括:波动力学基础理论进展;波动力学多学科交叉研究进展;波动力学学术前沿进展;波动力学重大工程应用进展;波动器件与测试技术进展,等等。
86 10 6255 9588
86 10 6255 9588
office@cstam.org.cn
100190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
学会微博 |
力学科普 |
力学学报 |
力学学报英文版 |
力学进展 |
力学快报 |
力学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