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编委会工作总结

首页 > 编委会工作总结 >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23年《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编委会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1日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创刊于1981年,现为双月刊,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与中国力学学会共同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在主管、主办单位的指导和支持下,期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刊方向,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科技期刊的政治引导,强化科技期刊的社会效益。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学习,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制,党建工作在杂志社图书馆党支部中抓牢抓实。本刊主要刊载国内外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方面的学术论文、综述性文章和学术动态等,反映我国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领域的优秀科研成果及国内外的最新科研进展。在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推动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学科的发展、减轻地震灾害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相关服务。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的宣传纪律和出版法律法规,传播有益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促进学术交流,在严格遵循《出版管理条例》《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合法、合规的出版经营活动。按照出版要求高标准组稿、审稿、定稿,严格按照国家各项科技期刊标准进行编辑出版,得到了国内外众多专家以及读者、作者的好评。根据中国力学学会要求,对2022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础性工作

(1)出版情况

本刊为双月刊,每期页码250页左右。在我国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学科迅速发展的形势下,2023年各重大课题的立项及成果亟待推广应用,投稿数量达400余篇,审稿周期为3个月左右。全年出版6期。按照规定的刊期,我刊每期选载论文约25篇左右,全年发稿量在150篇左右,稿件采用率为35%左右,保证了精选本学科前沿或核心论著,圆满地完成了全年的出版计划。期刊始终坚持严把质量关,聚焦本领域重大关键问题或社会关注热点,主动及时报道、深入有效引导。刊载文章具有较高的文化、学术、创新价值,为我国防灾减灾事业作出了贡献。

(2)编委会工作情况

2023年在第六届编委的支持下顺利完成全年出版工作。

编委会在所长领导下,对期刊编辑出版工作起指导、监督和咨询作用。

◆严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编辑出版的方针、政策和法令。审定期刊编辑方针、办刊宗旨以及编辑部的编辑出版计划。

◆定期检查指导编辑部的工作,对期刊学术质量进行指导和把关。

◆带头为刊物撰稿,组织、推荐学术水平较高的稿件。

◆收集并反映读者、作者及本人对期刊质量和编辑部工作的意见,积极提出改进工作建议。

◆认真按时完成编辑部委派的审稿任务,积极推荐审稿专家。

                                             

upfile

二、进展性工作

(1)学术质量提升,出版周期降低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具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有严格内部质量管理制度。我刊坚决落实“三审三校”制度,一直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学术研究服务于党和国家防震减灾事业。《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办刊始终以内容质量建设为核心,在审稿环节严格把控质量关。

在初审环节,由1名编辑和1名青年编委担任,在审读全部稿件的基础上,对选题内容的社会效益、文化价值和出版价值进行审核,严格把好导向关、知识关、文字关等,形成初审报告,对稿件提出取舍意见和修改建议。送外审环节,由2位相关领域的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对文章进行学术严格把关。在复审环节,由青年编委和副主编审读全部稿件,并对稿件质量及初审、外审意见、作者返修答复提出复审意见,给出总体评价。在终审环节,主编根据初审、外审、复审意见,对稿件的内容,包括出版导向、学术质量、社会效果、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等方面给出最终审稿结果。

稿件编校环节由专职校对人员负责校对,各校次的质量监督检查以及付印样的通读,对校对质量负责。专业校对不低于三个校次,高标准严要求,确保校对准确无误。

2023年投稿数量达400余篇,审稿周期为3个月左右,有专人负责超时的稿件,定期与审稿专家联系催审,保证了审稿的进度,缩短出版时滞,出版周期在10个月左右,受到作者和读者的好评。

(2)积极组织约稿,发表高水平文章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规划,积极向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学科领域知名专家约稿,针对《“十四五”国家防震减灾规划》中的主要任务“强化活动断层探测和城市活动断层强震危险性评估”,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谢礼立团队撰写题为《跨断层工程输入地震动模拟及其应用研究进展》的综述文章,发表于2023年第1期;针对重点任务“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工程设防能力”,特邀清华大学王进廷教授撰写《高拱坝模态参数识别综述》高水平研究综述,发表于2023年第2期。密切关注学科热点文章,向积极活跃的中青年学者约稿,特邀教育部长江学者、同济大学周颖教授高水平文章,于2023年第2期出版;特邀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2023年“黑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林旭川研究员与西南交通大学潘毅教授联合撰写的高水平文章,于2023年第2期出版。密切关注全球突发地震灾害,为我国防灾减灾救灾提供积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3)数字化建设和期刊宣传工作情况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网站和公众号的全面升级更新,规范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方便了作者网上的投稿,时时查询稿件状态等工作,增加了英文界面窗口和HTML导出方式,便于国内外数据库的检索。对采编系统中专家库的优化,提高了稿件的审稿速度。时时关注专家信息动态变化,更好地对稿件质量严格把关,更有利于缓解审稿周期延滞等问题。

upfile

upfile

通过邮件和微信公众号的推送等方式发布论文,有利于期刊内容的传播,改善作者的阅读体验,提高潜在的被引率与下载量,扩大和宣传期刊的影响力,完成新媒体传播和网络推广工作。

upfile

upfile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主动应对传播环境变化,布局新媒体产品,不断提升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本刊除了传统纸质版之外,还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等平台实现全文网络出版,并广泛利用新媒体,刊登内容关注度高、转载量较大。

(4)中国知网统计数据分析情况

据中国知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23版)》中:影响因子1.519,较去年1.256增长0.263(20.9%),近年引证指标稳步提升;总被引频次6290,较去年5724增长566频次;土木建筑工程学科影响力指数排名29/180位(Q1)。

upfile

(5)期刊宣传工作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学术会议布展宣传,与作者面对面交流分享,让作者更好地了解期刊,扩大宣传力度,提升服务能力。

upfile

upfile

编辑部与作者和学者开展座谈会,与会学者为更好地发展科技期刊提出了宝贵的建议。2023年10月18日在“地震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与期刊同行的编辑老师进行如何办好高质量科技期刊进行交流与探讨。编辑部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门前做期刊宣传工作。

upfile  upfile

upfile

三、期刊获奖或资助情况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被国外的文摘引文数据库SCOPUS、地学数据库GEOBASE、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文献数据库JST收录。再次入选中国知网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1版),使得国内外的影响力继续提升。

中国科协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评选目录中,《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入选地质学领域 T2级高质量期刊。

中国知网公布《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年报》对每个学科期刊按照影响力指数(CI)由高至低进行排序,划分出Q1-Q4共四个分区,以反映收录期刊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水平,《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位于Q1区。

本刊蝉联入编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属于论文使用率(包括被引率、文摘率、流通率等)较高,学术影响力较大,受到该学科(或专业)读者、作者、专家重视的期刊。

本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超星等数据库全文收录。

四、2024度工作计划和安排

期刊积极应对传播环境变化,主动布局新媒体传播,提高刊载文章的关注度和转载量。进一步完善期刊网站建设,细化和丰富网站服务内容,加强细节体现期刊的严谨,给读者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给作者一个良好的投稿体验,给审稿专家一个良好的审稿感受。期刊系统建设基于良好的期刊网站模块,将增加热点文章、期刊高被引文章、高影响力专题的展示度, 扩大和宣传期刊的影响力,完成新媒体传播和网络推广工作。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规划,针对《“十四五”国家防震减灾规划》中提出的重点任务,积极约稿组稿,开拓优质稿源。鼓励编委积极为期刊投稿,协助主遍邀约部分高质量论文,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期刊的影响力;提升组稿与专题建设质量,重点关注创新性突出,实际应用价值较强的专题;提升审稿评价与审稿质量,综合评价为优秀的文章考虑快审快发;提升期刊的新型出版传播与知识服务能力,提高用户关注度,扩大传播途径,增强期刊品牌形象。

结合行业专家意见,确定期刊的重点研究方向及专题策划方向等。通过多目标联合提升期刊质量、聚焦度和影响力,为期刊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逐步建设专业化、国际化的期刊品牌。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