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编委会工作总结

首页 > 编委会工作总结 > 固体力学学报/AMSS

2023年《固体力学学报》和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编委会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05日

一、前言

《固体力学学报》中文版创刊于1980年,英文名2010年更改为Chinese Journal of Solid Mechanics(简称CJSM)。CJSM发展目标是:成为中国固体力学领域的标志性刊物,在中国固体力学的学科前沿基础创新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固体力学学报》英文版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简称AMSS)则创刊于1988年,1995年起被SCI收录;其发展目标是: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固体力学国际学术刊物,成为固体力学及相关交叉学科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促进固体力学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重要作用。

《固体力学学报》中英文版编委会在主管单位中国科协和主办单位中国力学学会领导下,在承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的支持下,顺利完成了2023年度的出版和发行工作,以下将本年度两刊情况进行简要总结。

二、基础性工作

1.出版情况(收稿量、发稿量、退稿率)

目前,中文版CJSM和为英文版AMSS均为双月刊。中文版CJSM电子版由中国知网网上发行,英文版AMSS电子版在SpringerLink网上出版发行。2023年度(截止到11月30日)CJSM收稿量为134篇,全年共发稿58篇,退稿77篇,退稿率为57.4%;论文知网首发平均周期为83天。截止2023年11月30日英文版AMSS收稿量为290篇(不计sendback to author的空号),全年6期共发稿79篇,退稿率为66.2%,稿件平均录用周期约为93天,在SpringerLink首发的平均周期为121天。

2.编委会工作情况

(1)顺利召开第三次全体编委会会议

2023年7月21-23日,固体力学前沿研讨会暨《固体力学学报》(中英文版)第十届编委会第三次会议在西安临潼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复杂服役环境重大装备结构强度与寿命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固体力学学报》(中英文版)编辑部共同主办,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承办。会议邀请到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魏悦广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副主任孟庆国,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冯西桥、曲绍兴教授,中国力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汤亚南,《固体力学学报》(中英文版)主编王铁军以及大部分编委(包括青年编委)等1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议题包括:固体力学发展前沿、《固体力学学报》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

(2)编委会严把学术质量关,积极组织高水平专刊

编委会和编辑部严格实施“责任副主编制”和“责任编委制”,每篇稿件分配给一名相关领域的副主编或编委作为稿件责任人。责任副主编和责任编委在初审阶段负责第一轮学术把关,可直接一次性退稿或选择审稿人进入下一步送审。实行“主编终审制”,每篇稿件均由主编完成终审,并由其确定是否接受发表。充分发挥两刊青年编委作用,青年编委全员被设置为候选“责任编委”。编委会积极组织专刊,本年度组织出版中英文专刊3期,另有4期专刊在组稿当中,极大提升了两刊来稿的质量。此外,编委和特邀青年编委们积极投入期刊送审和审稿工作中,共计有90多人次高质量地完成了审稿和责任编委送审工作,使两刊论文的学术质量得到整体提升。

(3)编委会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期刊

编委会要求编委在各种学术场合以及各种会议手册上积极宣传《固体力学学报》中英文版。在本年度开展的第十届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固体力学发展战略研讨会、第三届损伤与断裂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研讨会、极端环境下先进材料与结构力学学术会议、航空航天中的极端环境力学产学研论坛等会议上,期刊编委在会议资料中放置了《固体力学学报》中英文版宣传页,对《固体力学学报》进行重点推介。编委会本年度重点建设了《固体力学学报》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中向读者群隆重推介了英文版1-6期和中文版1-5期所有发表的127篇论文。

(4)编委们积极投稿荐稿并献计献策

2023年度,多位编委针对扩充优秀稿源、组织专刊、扩展期刊影响力等方面积极向主编会献计献策,对编辑部的用人模式、管理方法和工作思路等方面提出了系列建设性意见,推动了编辑部各项工作的改进和提升。编委们有20余人次向两刊投稿,有8人次向两刊荐稿,这些工作连同编委组织的中英文版专辑(中文版两期,英文版1期),显著提高了期刊的学术水平。

三、进展性工作

1.学术质量提升情况(约稿、刊发专刊等)

(1)2023年度,CJSM编委会共约稿7篇次,其中包括4篇综述论文;AMSS编委会共约稿12篇次,其中包括2篇综述论文。这些约稿文章大多来自新晋优青、杰青获得者,或固体力学各个领域知名学者。约稿和荐稿主要聚焦固体力学学科前沿和交叉方向,关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的固体力学问题,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这些高质量约稿和综述论文提高了两刊的整体论文水平和质量,发挥了刊物在服务“四个面向”中的重要作用。

(2)CJSM组织了“疲劳、断裂与损伤力学”为主题的一期专刊,出版在2023年第3期和第4期,由黄敏生教授(编委)、阚前华教授(青年编委)、吴圣川教授以及王宠教授等联合担任客座主编。这期专刊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国内部分力学工作者针对重大工程中先进材料在极端环境、复杂载荷条件、热-力-化耦合作用下疲劳、损伤和断裂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刊出3篇综述和8篇研究论文。

(3)2023年CJSM第6期和2024年第1期将出版由郭亚洲教授(青年编委)、索涛教授(青年编委)、李玉龙教授(编委)等联合担任客座主编,主题为“固体材料的冲击动力学行为”的专刊。这期专刊介绍了国内部分学者在先进固体材料动态载荷下微结构演化、损伤机制、失效模式及其定量表征的最新研究进展,将刊出2篇综述和11篇研究论文。

(4)CJSM正在筹备以“复合材料力学”为主题的专刊,由熊健教授(青年编委)和果立成教授(编委)担任客座主编,聚焦我国在先进复合材料制备、力学测试和定量表征的最新进展。该专刊计划将于2024年第4-5期出版发表。

(5)AMSS在2023年第4期刊发了以“Origami/kirigami structures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为主题的专刊,由张一慧教授(编委)、北京大学刘珂教授等联合担任客座主编。这期专刊刊出15篇论文,主要聚焦折纸/剪纸结构力学中的基础科学或前沿技术问题。

(6)AMSS正在筹备“庆贺余寿文教授八十万岁华诞专刊”,由冯西桥教授和李群仰教授担任客座主编;此外,还在筹备邓谦教授等担任客座主编的“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flexoelectricity”的专刊以及许荣老师等担任客座主编的“The mechanics of batteries”的专刊。这3期专刊拟在2024年出版。

(7)据Scopus数据库显示,中文版CJSM在2022年的CiteScore值为1.0,与2021年的0.9有一定的增长。2018年至2022年CJSM在Scopus数据库中的CiteScore值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upfile

2018年-2022年CJSM的CiteScore值走势(数据来源于Scopus数据库)

upfile

2018年-2022年AMSS的影响因子走势(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nce)

(5)据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发布的2022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显示:本年度AMSS影响因子为2.2,位居全球力学类期刊JCR的Q3区。AMSS期刊总体上实现了影响因子的持续向好,并保持稳定,较上一年度的影响因子2.187略有增长。2018年至2022年AMSS在JCR的影响因子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2.出版周期保持稳定

在审稿专家、作者、编委会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CJSM的平均录用周期为83天,与2022年的录用周期基本持平;AMSS的平均录用周期为93天,也与2022年的录用周期相当。两刊均实现了论文录用周期保持持续稳定的势头。两刊论文在录用后,分别在中国知网和SpingerLink网站上进行Online在线发表,可供读者尽早获取论文进行阅读。

3.数字化建设情况

本年度编辑部安排了固定人员定时运行维护两刊微信公众号,向编委和期刊读者有针对性地开展期刊论文的推介和推送工作。CJSM在网站http://amss.hust.edu.cn上定期发布最新一期论文目录和摘要;与知网合作,CJSM审定录用的稿件实现了网络首发(稿件经编辑部录用定稿后,先将论文网络出版,之后将论文以印刷版出版的方式出版)和增强出版(将文本和其他数字资源封装,形成一个复合数字作品的数字出版方式),提高了录用论文的传播效率。

4.期刊宣传工作和国际化进程推进情况

借助两刊编委和学术会议,两刊搭船出海,持续开展自身的宣传工作。编委会和编辑部除了借助两刊网站http://amss.hust.edu.cn和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amss以及期刊微信公众号之外,还通过编委和编辑部所在单位举办的重要固体力学学术会议进行宣传;借助电子邮件和微信读者群等方式与作者和读者进行密切交流,有针对性地向他们约稿或推介本刊所发表的优秀成果。此外,本年度AMSS出版方Springer也针对AMSS期刊向全球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了推广,继续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向全球相关领域的读者和作者进行AMSS期刊目录推送服务。编辑部还出资为选定的10篇论文进行Open Access方式出版,扩大了论文和期刊的受众和影响力。在审稿专家库中,本年度新增海外审稿专家20多人。此外,AMSS继续加强对所发表论文的英文撰写质量要求。论文录用之后,除了要求作者进一步修改英文写作外,编辑部安排专职编辑对每一篇稿件进行彻底的英文修改和润色,获得了作者的一致好评。

6.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工作情况

2023年度固体力学学报(中、英文版)编委会和编辑部积极开展各种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固体力学学报编辑部承办了2023固体力学前沿研讨会暨《固体力学学报》编委会会议、极端环境下先进材料与结构力学学术会议和航空航天中的极端环境力学产学研论坛等会议,协助举办了中国力学学会第119次青年学术沙龙。通过承办协办会议,编辑部加强了与两刊作者和读者群的交流和沟通,宣传了自我,并获得了期刊未来发展的建议和思考。

四、2024年度工作计划和安排

1.总体思路。继续秉承“以提高稿件质量为核心,以缩短出版周期为重点,以扩大期刊影响力为目标,以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指针”的总体发展思路,围绕“稿源与引用、数字化与国际化、宣传与交流、周期与管理”积极开展办刊工作。

2.稿源与引用。充分发挥编委作用,进一步加强编委邀稿和组稿力度,有针对性地组织编委投稿荐稿;编辑部加强综述论文和海外稿件的邀稿力度,加大组织高水平特色专刊的谋划和策划;争取专刊出版期数达到总期数一半(3期),持续提高期刊的稿源质量和国际论文数量。联手文献推送服务公司,借助网站(官网,B站等)、维普、微信公众号、邮件等多元化手段向读者推介论文,进一步扩大论文的引用率和影响力。

3. 数字化与国际化。整理审稿专家库,引入更多青年学者和国际学者进入专家库;准确设定审稿专家对应关键词;进一步建立微信作者群和读者群。入驻“楚天科技期刊论文在线”等数字化开放平台,进一步扩大期刊的受众和影响力。进一步办好两刊微信公众号,借助中国知网网络首发、Springer平台online发布等利好,缩短期刊首发周期,提升服务功能。 

4. 宣传与交流。加强与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等中国力学学会分支机构的合作,协助学会及其分支机构举办固体力学相关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以此开展广泛宣传;以2024固体力学大会举办为契机,加大编辑部与编委会、固体力学专家和学者的交流;与会议举办方合作,在《固体力学学报》中英文版上发表该会议部分优秀论文。加强与力学学会期刊群和期刊编辑同行的交流,组织编委和编辑部成员到兄弟期刊进行交流和学习,汲取其它力学期刊的先进经验和特色做法。 

5. 周期与管理。持续缩短编委送审环节、审稿环节、英文润色环节、排版过程等周期,将AMSS录用周期严格控制在3个月以内;加强编辑部管理和人事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加强对编辑人员的培训工作,保障期刊数字化和印刷出版质量。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