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动态

第一届全国分析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纪要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13日

2023年7月12-15日,由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办,广东医科大学承办,辽宁大学协办的第一届全国分析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在广东东莞召开。辽宁大学郭永新教授任大会主席,湖南大学赵跃宇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席。

广东医科大学副校长邝卫红教授, 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北工业大学邓子辰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琪教授,北京大学刘才山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戈新生教授,宁夏大学王青云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田强教授,岳宝增教授,商丘师范学院陈向炜校长等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同时参加会议的还有来自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山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辽宁大学、青岛理工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商丘师范学院等30余家单位的近60名青年教师和优秀研究生代表。

会议开幕式由商丘师范学院校长陈向炜教授主持。大会主席郭永新教授致开幕词,并代表组委会对承办方表示感谢,对参会代表表示欢迎,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以及胡海岩院士和动力学与控制学科的学术同行对分析力学的认同和鼎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分析了我国分析力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并对年轻人提出了希望。邓子辰教授代表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举办,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分析力学及相关学科的未来发展和人才培养。邝卫红副校长代表承办方——广东医科大学致欢迎辞,介绍了广东医科大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相关学科建设成绩,向前来参会的各位代表表示热烈欢迎。

会议邀请了李泽湘团队XbotPark机器人基地智慧医疗负责人汤小溪、北京理工大学史东华、西北工业大学王博、之江实验室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熊佳铭、苏州科技大学翟相华分别做了题为《创业人才培养与端到端科创生态体系建设》《经典场论Hamel形式的新进展及其应用》《极端环境下薄膜航天器智能外衣研究》《基于约化动力学模型的自行车控制与稳定性研究》和《Herglotz广义变分原理与非保守动力学》的大会报告,大会主席郭永新为大会报告人颁发了荣誉证书。

本次会议共收集会议摘要28篇,安排其中18位青年学者和研究生作报告。报告内容涉及了完整和非完整力学、几何力学、几何数值积分、对称性与守恒量等分析力学经典研究内容,同时也涉及了超细长弹性杆、光的非线性传输,航天器的智能蒙皮、多场耦合系统的建模与计算,热柔耦合系统的建模、时滞系统等应用和工程领域的内容。报告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泛,充分展示了分析力学及相关学科领域青年学者的优秀研究成果,体现了与会青年学者积极踊跃、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同时在我国著名分析力学专家梅凤翔先生逝世三周年之际,本次会议特意邀请了梅凤翔先生的部分学生和访问学者,如赵跃宇教授、罗勇教授、王树勇教授、薛纭教授、傅景礼教授、贾利群教授、楼智美教授等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在会议期间开展了梅凤翔先生学术生涯追思会活动。追思会由梅先生的学生郭永新教授主持。首先播放了梅凤翔先生追思视频;其次,邀请赵跃宇教授、薛纭教授、岳宝增教授分别做了主旨报告,回顾了和梅先生学习的过程、梅先生的漫漫科学路和学术成就,以及梅先生对分析力学学科发展的重大贡献;最后邓子辰教授、王琪教授、刘才山教授、戈新生教授、王青云教授、姚文莉教授、楼智美教授等进行自由发言。大家分别回忆了与梅先生交往过程的点点滴滴以及让人难以忘怀的故事。这些往事的回忆,让我们感受了梅先生对分析力学学科发展的重大贡献,对后辈学仁的关心、提携和关爱,重温了梅先生伟大的人格魅力。此次追思会活动在本次青年学术研讨会期间召开,有效的鼓舞了年轻人要继承梅先生等老一辈学者的优良传统,脚踏实地,继往开来,为我国分析力学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分析力学专业组扩大会议,通过充分讨论,针对我国分析力学学科的未来发展,形成以下会议决议:为了促进分析力学及相关学科青年学者在分析力学等领域的交流,加强分析力学学科与相关力学分支学科的合作,分析力学专业组决定将分析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的举办常态化,举办周期为二年;

经过分析力学专业组讨论决定,成立分析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组委会,负责定期组织分析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全国分析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原定2022年举办,但由于疫情原因,推迟到了2023年。经过申请人自荐和参会代表投票,决定2024年第二届全国分析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由苏州科技大学承办,地点为江苏省苏州市。

与会代表经过两天的报告和讨论,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为促进我国分析力学学科的发展,适应分析力学学科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我国从事分析力学及相关领域研究的青年学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促进分析力学与多体动力学、航空航天动力学等相关学科以及航空航天、机器人、智能医疗设备等应用领域的交叉与融合,进一步提升我国分析力学的研究水平和人才队伍建设。

upfile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