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年度工作总结

首页 > 年度工作总结 > 中国力学学会工作总结

中国力学学会2022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27日

2022年,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会党委及学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在党建引领中凝聚战斗力,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1.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建工作深入开展。

2022年,学会党委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活动,号召各地方学会、各分支机构、全体理事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学会党委以“弘扬科学家精神,服务人才成长”为主题继续开展党建强会活动。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力学大师面对面”“百名科学家讲党课”活动,组织纪念周培源、郑哲敏先生的相关活动,弘扬和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参与人数7500余人次。学会党委组织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号召分支机构党组织积极搭建平台,联合院校、企业等建立科技服务乡村振兴基地,服务乡村所需。学会党委在甘肃皋兰县的“力智助学,协力同行”基础教育帮扶项目三年计划圆满收官,达成了助学贫困家庭学生、激励优秀教师爱岗敬业的预期目标。学会党委注重积极宣传报道,通过“支部工作”提交35条活动新闻,其中16条被科技社团党委公众号选用。

2. 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学会信息化服务水平。

学会推行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坚持民主办会,2022年召开全体理事大会1次、全体常务理事会1次、理事长秘书长办公会3次,集中商讨了学会理事会党委及学会重点工作,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主题活动,讨论“中国力学大会-2021+1”筹备方案,讨论和修订学会奖励章程和实施细则等事项,有效发挥了理事会集中决策作用。

学会以会员为本,通过组织学术会议、开展专业培训、创新线上线下融合交流方式,为会员提供参与学术讨论、开拓学术视野、自我提升的开放通道,如发布《会讯》5期、《会员专刊》9期、微信公众号推文243篇,还利用学会网站和期刊平台等向会员提供权威、及时的学术动态,增强学会的凝聚力。2022年,学会个人会员数量增至近4万人,单位会员增加到64家。

学会积极响应中国科协“智慧科协2.0”三年建设规划等文件要求,围绕学术交流、科技期刊、会员服务等方面构建了信息系统:打造的会议服务平台可以提供会议全流程的一站式服务,具备财务统一管理、发起会议直播、会议成果利用等核心功能;期刊集群平台整合了论文、图书、项目、机构等多元数据,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知识服务体系;全新升级的会员系统实现了信息实时更新、电子会员证下载、会费在线支付等基础功能,完成与科协系统的会员信息对接,实现与会议平台、期刊集群等信息系统等互联互通,这些工作有效推动了学会信息化建设。

3. 积极开展决策咨询服务,助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

围绕学科发展中所面临的应用需求与前沿挑战,以及青年人才发展等问题,分别召开“流体力学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发展战略研讨会”,联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研讨,促进学科研究在“四个面向”的科技创新方向上的作用发挥。

积极参与中国科协组织的“2022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征集工作,推荐上报问题难题2项,主动向中国科协提交决策咨询重点选题建议2项,有效发挥学会自身组织网络及专业人才优势。

面向地方产业转型创新需求,学会积极引导力学工作者进军主战场,通过“实验力学专委会试飞中心服务站”等组织载体,助力地方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提供技术服务4项,组织技术交流和科技竞赛各1次,合作申报项目3项。此外,学会还牵头组建团体标准应用协同工作组,针对新兴领域、交叉学科的技术团体标准,在应用推广机制、应用宣贯推介和典型应用跟踪等方面持续开展工作,促进标准技术与行业应用深度融合;面向力学领域专家学者开展了科技成果鉴定的需求调研,筹划开展力学及相关领域的科技成果鉴定工作。

4.打造学术活动品牌,繁荣力学学科。

受疫情影响,学会主办的部分学术会议未能如期举办,交流方式也调整为线上方式,举办的学术会议数量较往年有所下降。2022年,学会举办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活动49次,线上、线下参加交流近18万人次,交流论文近5000篇。其中,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收到报告摘要874余篇,会议全文230余篇,来稿篇数再创新高;围绕新兴学科前沿和热点,组织召开“第二届软物质力学研讨会”,就软物质力学面临的重大科学挑战、基础研究发展态势和趋势、国家重大需求和创新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布局;组织召开“中美生物医学工程暨海内外生物力学学术研讨会”,加强了海内外的科研合作,促进了国内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力学事业的发展。国内力学界广泛关注的中国力学大会-2021+1历经三次延期后,于2022年11月5-10日在线上成功召开,设立1个主会场、24个分会场、55个专题研讨会,共有1600余篇报告在线上进行交流;同期开放直播,注册参会人次超过2万,累计观看人次近8万。此次大会由四川大学等6家单位联合承办,全国30余家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参与协办,充分动员分会场和专题研讨会召集人参与组织工作,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力学学科的基础、前沿、热点问题,以及与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会上还颁发了第十二届周培源力学奖等学会重要奖项。

5. 推动学会办刊能力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快速增长。

学会理事会将科技期刊的发展作为提升学会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推动办刊能力和期刊影响力提升。如组织首届学会期刊评优活动,从学术影响力、出版传播能力、服务成效等多个维度,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中英文期刊分类评价的方式,对18刊的阶段性发展态势进行评优,奖励优秀期刊编委和办刊人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高质量完成中国科协第七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数理化与交叉学科集群的遴选工作,积极为学术社团服务;以学科为纽带加强期刊集群建设,汇聚多元学术资源、推动科学数据出版、探索知识服务,已实现18+9本期刊的加盟和数据汇交;发挥学会办刊优势,推动刊会深度融合,策划期刊承办或协办IUTAM国际研讨会、力学大会、智能模拟研讨会等高端学术会议,同步开展组稿约稿、学术推广和品牌宣传。根据2022年最新数据,AMM保持在JCR力学Q2区,进入中科院期刊分区一区,被认定为工程技术类TOP期刊。AMS首次进入JCR力学Q2区。AMS和TAML两刊的学术影响力增长率位居国际同类期刊前10%。《力学进展》最新CNKI综合影响因子上升至3.13,同比增长47%,位居力学类期刊首位。

6.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学会国际影响力。

2022年,多个分支机构组织召开多个国际学术例会,如“第十二届南中国海海啸国际研讨会”“2022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国际研讨会”“第23届流体动力与机电控制工程国际学术会议”“第5届非线性力学新进展国际会议”等;同时,依托北京国际力学中心,邀请IUTAM主席Norman FLeck教授、美国三院院士高华健教授等国际力学界知名专家到会交流,成功举办“IUTAM固体微结构的多尺度构筑——力学与制造专题研讨会”和“北京国际力学中心力学大师讲座报告”等高水平专题会议和学术报告。

学会是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IUTAM)、国际计算力学协会(IACM)、亚洲流体力学委员会(AFMC)、国际断裂学会(ICF)等的会员单位,已推荐多位专家在上述国际组织担任执委以上职务,并支持任职专家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如学会常务理事段慧玲教授担任IUTAM专题研讨会固体力学评审组委员、学会监事庄茁教授成功当选IACM副主席、协调AFMC秘书处工作并筹备即将于2023年在北京举办的第17届亚洲流体力学大会等。

7. 建设基地整合资源,打造品牌科普教育活动。

学会在2022年推荐并挂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三家(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工学院、河海大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两家(周培源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兰州大学力学学科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增加了科普服务的高质量供给,有效推动力学科普基地建设;组建科普撰稿、科普报告、志愿者团队40余人,有效发挥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及主动性,在研究生科普团队建设方面成效显著。

2022年,学会成功举办多项科普品牌活动,特别邀请学会科技奖历届获奖项目撰写科普文章并在学会微信公众号开辟专栏发布和宣传;第十三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3万余名青年学生报名参赛,参赛人数创历史新高, 37所高校的36支团队、156名参赛选手进入决赛;2022年9月,学会召集各基地联合举办全国科普日活动,通过科普报告和走进实验室的方式,为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也使公众有机会近距离了解高端科研平台,参与直播观众近2万人;全新推出“力学+”线上科普系列报告,邀请力学名师把精彩有趣的力学课堂面向大众直播;联合央视CCTV-10实验现场栏目,针对社会热点,录制专题科普节目。此外,学会探索科普工作新形式,联合央视CCTV-10实验现场栏目,针对社会热点,录制专题科普节目。如与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力学系打造《一起上冰雪——冬奥项目力学解读》系列节目,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策划《星河万里,速度无极》专题科普节目等,节目获得广泛影响,累计观看人次超过30万。

8. 重视力学人才培养和举荐,持续推动学会奖励体系建设。

学会重视力学教育, 8月在北京顺利举办第二期“基础力学教学的基本问题研修班”,来自全国各高校的40位理论力学教师参与学习交流。研修班邀请顶级力学教学专家,名师授课、学员讲课、专家点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提升青年教师力学教学水平,收到学员的广泛好评。

2022年,学会连续第8年获得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立项支持,在科协资助的5个名额的基础上,学会积极筹措经费申请4个自筹名额,累计遴选出42位优秀青年人才;去年设立的“青年力学人才蓄水池”项目效果显著:1位获得“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支持,3位被遴选为“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候选人上报科协。学会着手筹建的青年英才俱乐部,将持续助力青年科技人才当主角、挑大梁。

学会持续推动奖励体系建设,组织开展第八届中国力学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评选出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还开展了第17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18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22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青年科学奖候选人提名推荐工作,向国家积极举荐优秀力学人才。

2022年,学会被中国科协表彰为全国学会期刊出版优秀单位、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科协系统财务数据汇总工作优秀单位。学会将珍惜荣誉,再接再厉,提升学会的组织凝聚力、学术引领力、社会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