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年07月11日
中国力学学会第二期青年托举人才——西南交通大学于超,从攻读博士学位起,一直从事形状记忆合金的多场耦合本构关系的研究。但是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相对较为成熟,剩下的问题大多数是难啃的“硬骨头”。在独立科研以后,究竟是换到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上还是坚持已有方向做出自己的特色是于超最为困惑的问题。
2017 年,于超来到香港科技大学与托举导师孙庆平教授交流讨论。孙庆平教授以自己坚持一个学术方向30年为例,建议被托举人不要盲目改变方向,要坐得住冷板凳,只有多年坚持一个方向,有充分的积累,才有可能做出原创性工作。虽然形状记忆合金研究起步较早,应用也较为广泛,但其中很多重要的学术问题尚未被解决。同时,博士导师康国政教授也一直以“淡定、坚持”的精神激励被托举人,“骨头越硬,啃起来越香”。
通过与导师们及其他同行的多次深入交流之后,于超决定继续坚持现有的研究方向。经过3年多的持续研究,他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拓展了非弹性、非均质材料热-力-电-磁耦合细观力学理论,建立了在宽泛加载条件下能够统一描述热致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和形状记忆功能性疲劳的宏细观本构模型,提出了合理描述磁致形状记忆合金磁致伸缩、弹热以及磁热效应的细观力学模型。为形状记忆合金的服役安全及器件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相关研究成果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了塑性力学领域的“王仁先生青年科技奖”,入选了西南交通大学人才计划“雏鹰学者”,获得了全国铁道系统奖励“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
86 10 6255 9588
86 10 6255 9588
office@cstam.org.cn
100190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
学会微博 |
力学科普 |
力学学报 |
力学学报英文版 |
力学进展 |
力学快报 |
力学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