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年06月06日
他急国家之所需,面向空间碎片环境下航天器特别是载人航天器在轨安全运行重大挑战,坚守既要解决“心腹之患”也要解决“燃眉之急”的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初心,二十余年如一日攻坚克难,挑战瓶颈制约和“卡脖子”关键技术,力促我国空间碎片防护设计体系建设。
面向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需求,他前瞻性地提出基于声发射的空间碎片撞击在轨感知技术,助力空间站应对既“防不住”又“躲不了”的“危险碎片”威胁,带领团队历时17年攻坚克难,锲而不舍地开展技术创新,解决了一系列复杂结构超高速撞击动力学响应难题,全力支持该技术在航天型号任务中的工程化实施,并成功应用于我国空间站核心舱,为空间站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针对空间碎片防护结构所需的高性能填充层材料国外对我禁运,他在对超高速撞击防护机理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以强烈的使命感,带领团队多维度开展国产材料防护性能研究,成功选定一种各项性能优异的国产替代材料,在空间站防护结构设计工程实施中被采纳。
他带领团队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持续攻关,在缺乏探测数据的条件下突破空间碎片时空分布与演化特性建模技术,自主建立了空间碎片环境工程模型,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我国开展航天器空间碎片防护设计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同时,着眼于未来我国对空间资产安全的战略需求,提前谋划,开发了航天器生存力评估系统,致力于将空间碎片防护设计从载人航天器扩展到更多类型的非载人航天器,为改变我国卫星在空间碎片环境下“裸奔”的现状提供技术支撑。
86 10 6255 9588
86 10 6255 9588
office@cstam.org.cn
100190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
学会微博 |
力学科普 |
力学学报 |
力学学报英文版 |
力学进展 |
力学快报 |
力学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