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年04月18日
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助理教授。分别于2014年和2019年获得西北工业大学的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曾前往韩国中央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进行学术交流。2019年8月,以“百人计划”助理教授加入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先后获得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和中国力学学会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21年入选中国科协第七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李庆军博士针对超大型航天器在轨运行过程的动力学与控制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轨道-姿态-结构耦合动力学建模、准对日定向姿态方案设计、结构动力学分析、高精度姿态控制等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AIAA Journal、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等航空航天领域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篇。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 针对超大尺寸、复杂构型的航天器,考虑万有引力及其梯度、轨道-姿态-结构耦合效应、几何非线性的影响,提出了轨道-姿态-结构耦合动力学建模方法。针对多体航天器的约束Hamilton动力学方程在数值求解过程面临的约束违约、能量虚拟耗散等问题,提出了保能量-保约束数值算法,实现了同时保持系统能量和约束的效果,可用于长时间的轨道-姿态-结构耦合动力学仿真。
2. 针对空间太阳能电站质量过大、控制燃料消耗过多的问题,提出了准对日定向姿态的设计方法。其优势为,分布式万有引力梯度和分布式惯性力最大程度相互抵消,避免引入控制力矩,大幅节省姿态控制燃料。同时,准对日定向姿态减小了结构内力,大幅降低结构振动,有利于实现结构轻量化设计。
3. 研究了分布式万有引力梯度引起的超大尺度结构的振动问题,针对小变形情形推导了结构准静态变形的解析解,针对大变形情形揭示了几何非线性的影响机理。发现了万有引力梯度和几何非线性共同引起的结构共振现象,并揭示了共振机理。
4. 针对超大尺寸、超大柔性太阳能发电卫星的对日指向和对地指向姿态跟踪控制需求,提出了平滑切换的迭代学习控制方法,实现了不同控制周期之间的平滑切换,提高了姿态控制精度,降低了传感器噪声、结构振动和轨道运动的影响。
86 10 6255 9588
86 10 6255 9588
office@cstam.org.cn
100190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
学会微博 |
力学科普 |
力学学报 |
力学学报英文版 |
力学进展 |
力学快报 |
力学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