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年04月29日
2021年4月22日至25日,第十二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EFM-2021)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物理科学部主办,由湖南省力学学会承办,由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办,会议邀请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方岱宁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学物理科学部孟庆国副主任和力学处雷天刚处长、空军工程大学李应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王振国院士、航天科技集团朱广生院士、国防科技大学吴建军副校长等40多位特邀嘉宾。
大会主席、国防科技大学罗振兵教授主持开幕式并介绍会议的相关情况。本次会议参会总人数超过700人,是历届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设置大会主会场和7个分会场,共13个专题,投稿数435篇,大会特邀报告9个,分会场邀请报告43个,口头报告248个,墙报31篇,参展单位36个。
大会主席罗振兵教授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方岱宁院士代表中国力学学会对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方院士指出,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是中国力学学会的旗舰会议之一,实验是开展研究的基础,也是验证理论的依据,实验流体力学在力学以及现代科技工程中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方岱宁院士致辞
孟庆国副主任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实验流体力学学科在国家科技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并介绍了近几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基金资助情况,希望力学学科结合学科前沿与国家重大需求进一步凝练关键科学问题,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孟庆国副主任致辞
吴建军副校长代表国防科技大学向各位参会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国防科技大学的基本情况、学科发展历程与科学研究成果,并将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和鼓励学术交流。
吴建军副校长致欢迎辞
会议安排9个大会特邀报告。
空军工程大学李应红院士作了题为《等离子体激励空气动力学探索与展望》的大会开幕式首场报告,指出等离子体激励空气动力学属于空气动力学和等离子体动力学的交叉领域,以表面介质阻挡放电和等离子体合成射流两种典型激励方式为代表,介绍了本团队在等离子体激励空气动力学上的学术思路和研究成果,并对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
国防科技大学易仕和教授作了题为《高超声速技术若干基础创新研究》的报告,系统介绍了该团队发明的高超声速精细流场结构显示技术-NPLS技术、研制的高超声速静风洞和开展的高超声速气动光学研究,相关技术获得广泛应用。
清华大学冯雪教授作了题为《高温风洞在线试验技术》的报告,介绍了该技术的理论、应用和装备,并展示了该项技术在复杂高温高速流体环境下材料的氧化、烧蚀和流动机理研究中的最新成果。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沈清研究员作了题为《TSTO级间分离气动问题与试验模型》的报告,指出级间分离式两级入轨空天飞机的关键技术和难题,通过风洞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系统分析了TSTO标模两级之间形成干扰的流场结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周裕教授作了题为《湍流边界层主动减阻研究进展》的报告,介绍了哈工大湍流控制研究所在湍流边界层主动减阻实验研究所取得的若干进展,包括壁面摩阻测量方法、激励器研制、传统控制与人工智能控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罗喜胜教授作了题为《激波诱导界面不稳定性理论思考与构建—从实验入手》的报告,介绍了激波与单模、多模以及双气泡融合等界面失稳实验,构筑了具有普适性的非线性模型,很好地预测了各阶段多模RM不稳定性的发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晋军教授作了题为《柔性翼增升减阻主动控制实验研究》的报告,介绍了柔性翼主、被动变形情况下气动力、流场及其与变形的耦合作用机理,提出对柔性翼进行主动控制实现增升减阻的控制策略。
北京理工大学王国玉教授作了题为《空化,从空泡到流动的实验研究》的报告,介绍了团队近年来在空化和空泡流动方面的水洞和流场测量实验研究工作,并对将流动模型应用到工程实用的具体案例进行了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刘应征教授作了题为《湍流实验测量与数值模拟融合技术》的报告,介绍了针对非稳态流场的快响应PSP测量技术和模态在线计算实时驱动的FPGA-PIV测量技术,以及几种实验测量与数值计算的数据同化方法。
|
|
李应红院士作大会特邀报告 |
易仕和教授作大会特邀报告 |
|
|
冯雪教授作大会特邀报告 |
沈清研究员作大会特邀报告 |
|
|
周裕教授作大会特邀报告 |
罗喜胜教授作大会特邀报告 |
|
|
王晋军教授作大会特邀报告 |
王国玉教授作大会特邀报告 |
|
|
刘应征教授作大会特邀报告 |
大会特邀报告由国防科技大学夏智勋教授、国防科技大学罗振兵教授、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易贤研究员、国防科技大学孙明波教授分别主持。
|
|
夏智勋教授主持大会特邀报告 |
罗振兵教授主持大会特邀报告 |
|
|
易贤研究员主持大会特邀报告 |
孙明波教授主持大会特邀报告 |
本次会议设立7个分会场,来自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力学所、国防科技大学等众多科研单位热情参与,各受邀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流动显示与测量”、“流动控制”、“生物工业流”、“燃烧流动”、“流动分离与旋涡”、“激波与非定常流”、“流动稳定性”、“湍流与转捩”、“微尺度流”、“水动力学/液滴气泡”、“气动噪声”、“传热传质”、“智能流体力学”等13个主题与参会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对实验流体力学面临的基础研究、学科前沿与技术挑战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探讨了本学科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的关键点和方式,以及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的思路和举措。现场还有《空气动力学学报》、《实验流体力学》、《Advances in Aerodynamics》、《气体物理》、《气动研究与实验》等优秀期刊和30余家流体力学测量与显示设备企业进行现场展示交流。
国防科技大学罗振兵教授主持了会议闭幕式。全国实验流体力学专业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刘应征教授致闭幕词并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本次会议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会议策划好,会议规模空前;二是会议服务好,组委会热心细致;三是会议组织好,参会代表交流充分。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侯中喜副院长代表协办方国防科技大学宣布大会闭幕。
|
|
刘应征教授致闭幕辞 |
侯中喜副院长宣布闭幕 |
86 10 6255 9588
86 10 6255 9588
office@cstam.org.cn
100190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
学会微博 |
力学科普 |
力学学报 |
力学学报英文版 |
力学进展 |
力学快报 |
力学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