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动态

软物质与柔性结构力学高端论坛在杭州召开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01日

2021326-28日,由中国力学学会电子电磁器件力学工作组和软物质力学工作组主办,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钱塘创新中心和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联合承办的软物质与柔性结构力学高端论坛在杭州成功召开。本次论坛以四个面向为指引,在当前国内外软物质科学与柔性结构技术发展的新形势下,研讨软物质与柔性结构力学的新生长点,探索力学与信息、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的新模式,面向生命健康、重大工程装备、工业物联网、智慧社区等领域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进一步凝练和提出软物质与柔性结构力学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

大会开幕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杨卫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张统一院士、北京大学魏悦广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物理科学部副主任孟庆国研究员、力学处雷天刚处长、综合与战略规划处张攀峰处长应邀出席了本次论坛。参加论坛的还有60余位固体力学领域知名专家与青年学者。开幕式由清华大学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应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冯雪教授主持。

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冯西桥教授代表中国力学学会致欢迎辞,向各位参会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冯西桥教授介绍了自己从事软物质力学的科研工作经历,并指出软物质力学研究催生了新的生长点,孕育了新的应用,在柔性智能技术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力学学会先后成立了电子电磁器件力学工作组和软物质力学工作组,并举办了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如软物质力学大会、全球柔性电子会议等,有力推动了软物质与柔性结构力学学科方向的稳步发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物理科学部副主任孟庆国研究员在致辞中表示,“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包括对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支持。针对软物质和柔性结构力学这一新兴学科方向,孟主任表示可以从力学的角度强化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集思广益,共同促进学科的发展。

论坛主席冯雪教授介绍了钱塘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的基本情况。创新中心是由浙江省政府发起、联合国家相关部委建立的新型事业单位。创新中心以创建世界一流的柔性电子技术研发高地为目标,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重大科技攻关及产业转化为主线,以全球视野整合集聚国内外高校院所、企业、非盈利机构和独立实验室等优质创新资源为手段,建设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开放式协同创新生态系统,通过共建、共享、共用,优化创新资源配置,高效培育孵化出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原创技术和成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柔性电子技术高端创新技术带和产业集群,服务国民经济发展。

冯雪教授主持开幕式

冯西桥教授致辞

孟庆国研究员致辞

开幕式后,论坛进行三场院士报告。

杨卫院士作了题为《智柔体力学》的报告,提出智柔体是智能软介质、智柔结构、智能软机器和类生命软机器的统称,与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并详细阐述了智柔体研究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通过构筑空间可重构薄膜天线(盘龙)、横跨全深海的软体机器鱼群(狮鱼)、视觉增强智柔角膜接触镜(鹰眼)和智柔多维感知衣(蛛衣)等一系列智柔体系新平台,将实现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三个方向的预期突破。

张统一院士作了题为《From Data to Knowledge Material/Mechanics Information》的报告,详细阐述了通过机器学习来实现对材料本构模型和纳米压痕测薄膜残余应力的研究,并指出材料和力学的信息化需要足够多可信赖的数据。

魏悦广院士的报告题目为《超硬薄膜/软基体系的跨尺度压痕力学响应》,针对薄膜和软材料各自力学性能测量中遇到的挑战性问题,提出通过构造超硬薄膜和软材料的膜基结构来研究发展跨越宏微观尺度的力学性能测量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宏观尺度、考虑表界面效应纳米尺度、考虑应变梯度效应、同时考虑应变梯度和表界面效应、以及考虑软基体粘弹性效应情况下膜基结构的理论模型和解答。

主题发言阶段,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王铁军教授、清华大学冯雪教授、大连理工大学郭旭教授、浙江大学陈伟球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仲政教授、清华大学冯西桥教授、浙江大学曲绍兴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申胜平教授和北京理工大学陈少华教授等9位特邀专家依次作了题为《软物质力学发展特点与态势》《柔性电子技术》《柔性结构力学与结构优化》《回顾与问题》《软物质与柔性器件研究》《肿瘤的多尺度力生物学》《软物质力学》《挠曲电驻极体及其类挠曲电效应》《基于“应用需求”发展“软物质与柔性结构”力学》的主题发言。

杨卫院士作大会报告

张统一院士作大会报告

魏悦广院士作大会报告

结合三场院士报告和九个主题发言的主要内容,与会专家和学者们针对软物质与柔性结构力学与国家重大需求进行了热烈的集中讨论。讨论中涉及的热点话题包括软物质与柔性结构力学的新学科生长点,软物质与柔性结构力学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如何利用软物质与柔性结构力学解决生命健康、工业物联网、重大工程装备等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力学与信息、材料、化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进行交叉融合的研究范式等,专家们纷纷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与思考,并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和意见交换。杨卫院士对集中讨论进行了总结,他表示力学的研究范式大部分是基于公理、假设,通过计算、实验、理论进行建立,是一种还原式的研究范式。智柔体具有多层次、构象变化、大变形、高度非线性等特征,由此必然带来研究范式上的变化,并且指出如何在物质上嵌含智慧是一个重要课题。孟庆国主任的总结发言回顾了软物质研究的历程,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提出后续研究既要重视“认识新的研究对象“,“构建新的理论体系” ,也要重视“发展新的科研范式” ,“展现新的应用前景”。

本次论坛圆满完成了预定的所有议程,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通过此次论坛进一步厘清了软物质与柔性结构力学的新生长点,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凝练和提出了软物质与柔性结构力学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为软物质与柔性结构力学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会合影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