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首页 > 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 动力学与控制

2020年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04日

一、2020年亮点工作

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但在中国力学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指导下,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和各工作组都开展了系统深入的学术交流和组织活动。最具特色和亮点的工作包括:

1.出版《分析力学史略》

我国分析力学学科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梅凤翔先生等人撰写《分析力学史略》科学出版社出版),是世界上第一本专题论述分析力学发展史的著作,对分析力学的四个阶段Lagrange力学、Hamilton力学、非完整力学和Birkhoff力学形成和发展,以及中国学者分析力学学科重要贡献进行了详尽的记述和总结,这也是梅凤翔先生最后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2.召开第十一届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主办、兰州理工大学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20209月18-20日在甘肃省张掖市顺利召开。新一届(第十一届)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共议动力学与控制学科发展,专委会主任孟光教授向第十一届专委会委员颁发了聘书、向第十届专委会主任和委员颁发荣誉证书。基金委数理学部孟庆国副主任做了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形势》的报告,详尽分析了2020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评审、立项情况,以及未来科学基金深化改革方向。数理学部力学处雷天刚处长及相关人员和参会代表一起就动力学与控制学科的发展规划、人才培养、前沿科学问题凝练、组织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3.线上/线下形式召开第十一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

受疫情影响,第十一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于202011月2-4日在江苏镇江举行,全国300余位与会专家围绕先进飞行器、液体火箭系统、石油钻井系统、水下装备声隐身、航天结构低频振动与噪声控制等多个国家重大工程问题展开了深入地学术交流,致力于推动学科研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同时注重社会服务,不断向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会议学术交流氛围浓厚,为动力学与控制领域和其他相关研究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对共享与会者的新思想和最新研究成果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得到了众多与会代表的肯定与好评。

4.召开第十四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

交叉融合、激发创新、服务国家为主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和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兰州理工大学承办、河西学院和动力学与控制学报协办,上海交通大学孟光教授担任主席的第十四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于2020年9月19-23日在甘肃张掖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与青年学者一道,从不同视角就动力学与控制学科发展、青年人才培养、需求牵引的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凝练与重大项目申报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讨论。

二、分支机构内部建设情况

根据中国力学学会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及各专业组进行了换届工作,组建了第十一届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孟光教授担任主任委员。新的专业委员会由来自全国不同单位的25名成员组成,在新的专业委员会中增加了年轻学者的比例,改善了性别比例。

2020年,动力学与控制学科有分析力学、多体动力学、非线性动力学、神经动力学、随机动力学、航天动力学和转子动力学等七个专业组都进行了换届工作;同时,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进一步整合和调整所属专业组,决定合并随机动力学与神经动力学专业组,组建了新一届专业组,从而圆满完成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和所属专业组换届工作。

三、分支机构本年度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情况

在学会的支持和指导下,本年度组织了多次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主要包括:

1)第十四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和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兰州理工大学承办、河西学院和动力学与控制学报协办的第十四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于919-23日在甘肃张掖顺利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相关负责人、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部分委员、动力学与控制学科40岁以下优秀青年代表及部分特邀代表,与来自全国60余家科研院所的16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上海交通大学孟光教授担任本次研讨会主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孟庆国副主任向大会做了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形势”的报告,详尽解读和分析了2020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评审、立项情况以及未来科学基金深化改革方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同济大学徐鉴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彭志科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张景瑞教授分别做了“共融机器人的研究进展”、“海上浮式风机动力学研究”、“在轨服务失效航天器的动力学与控制问题”的大会报告,2040岁以下青年代表分别报告了自己及团队的研究进展,并与参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

孟光主席表示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拓视野、知不足、交朋友,希望青年学者了解外边的世界、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建自己的学术朋友圈;数理学部雷天刚处长强调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要立足工程实际、凝练科学问题。胡洁副校长结合自己的科学基金成长之路,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兰州理工大学发展概况。

2)第十一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NCDC2020

第十一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NCDC2020)于2020112-4日在江苏镇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办,江苏大学承办,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与《动力学与控制学报》协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科学部资助。胡海岩院士担任大会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副主任孟庆国、力学处处长雷天刚、综合处处长张攀峰,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杨绍普教授、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孟光教授等全国300位动力学与控制领域专家参加了会议。

113日上午,校长颜晓红到会致欢迎辞。他简要介绍了学校和力学学科的基本情况;指出,江苏大学力学学科是江苏省重点学科,也是我校重点建设的基础性学科,经过长期发展,在非线性动力系统、结构损伤检测等领域形成了特色研究方向,为强化我校的工科优势提供了基础支撑。他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进一步推动我校力学学科的内涵建设,为新工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胡海岩院士在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进一步加强与会专家的交流和合作,提升动力学与控制的科研创新水平,推动整个学科为我国关键技术上的突破做出重要贡献。他还特别指出,青年教师是学科的希望所在,鼓励他们志存高远,努力提升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孟庆国主任,辽宁大学的郭永新教授,天津大学的丁千教授,江苏大学的毕勤胜教授,华东理工大学的王如彬教授,同济大学的陈建兵教授,上海大学的丁虎教授,清华大学的赵治华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的朱睿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的黄锐研究院等分别做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深化改革”、“分析力学的现代发展与展望”、“基于机械波调节的智能结构涉及与动力学研究”、“不同尺度耦合的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基于力学的大尺度神经科学理论与传统实验神经科学的整合”、“随机系统的整体灵敏度与随机动力响应概率密度群演化分析”、“弹性体横向振动非线性边界控制” 、“大运载火箭发动机故障的自激振动机理” 、“基于力学超材料的波动控制与应用研究” 、“柔性飞行器非线性气动弹性动力学与控制研究”共10个大会报告。

会议收到来自分析动力学、非线性动力学、多体系统动力学与控制、随机动力学与控制、神经系统动力学、运动稳定性与控制、先进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故障诊断与在线监测、工程系统的动力学与控制、细长结构动力学与控制以及其它动力学与控制问题共11个专题方向的300余篇投稿。在6个分会场组织进行了90个报告。

与会专家围绕先进飞行器、液体火箭系统、石油钻井系统、水下装备声隐身、航天结构低频振动与噪声控制等多个国家重大工程问题展开了深入地学术交流,致力于推动学科研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更加注重社会服务,不断向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本届会议学术交流氛围浓厚,为动力学与控制领域和其他相关研究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特别是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学习和交流氛围,对共享与会者的新思想和最新研究成果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得到了众多与会代表的高度肯定与评价,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3第十二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暨第九届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会议

20201030日至111日,第十二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暨第九届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会议在重庆大学科苑戴斯酒店和建工馆隆重召开。

本次学术会议得到了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和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共有来自同济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重庆励颐拓有限公司等91家单位的385名专家和代表参会。大会共收录投稿摘要212篇,全文40篇。

会议期间举办了13场大会特邀报告(含朱位秋学术讲座),设置了9个分会场,进行了140场学术报告,围绕多个主题展开广泛交流和热烈讨论,充分交流了在随机振动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学术进展,取得了良好的学术效果。

4第一届国际非线性动力学与复杂性网络会议

20201123日至25日,The 1st online Conference on Nonlinear Dynamics and Complexity(第一届国际非线性动力学与复杂性网络会议),由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艾德华兹维尔分校、中西部州立大学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州立大学联合举办在线会议。随机动力学专业组组织了 “Symposium on Stochastic Dynamics and Data Science”主题论坛。

非线性和随机性广泛存在于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诸多领域,与确定性系统相比,具有非线性和随机性的系统可以更精确地描述现实世界。然而,非线性和随机性的存在使得系统动力学与控制问题的研究变得非常困难。近期大数据和计算科学的发展为非线性随机动力学系统的研究带来契机,大数据科学与随机动力学系统的融合吸引了诸多学者兴趣,称为随机动力学研究领域一大热点。本论坛旨在为大数据科学与随机动力学系统交叉融合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论坛吸引了来自西北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华侨大学等多个高校学者参与,安排了15个口头报告,涉及方向包括:随机系统数据驱动建模、随机共振、数据驱动可靠度分析以及随机动力学在生物、智能检测、车辆和机翼等领域的应用等。论坛的召开有利于促进非线性随机动力学学科的快速发展。

四、党建和思想政治引领

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和各专业组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才、科学研究等方面中的引领作用,注重将科学研究与国家科学发展和科学布局结合,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更好地为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经济服务。

为了促进基层党建工作与前沿科技创新的融合,分享动力学与控制专委会基层党建方面的工作,在抓改革、促创新、求发展方面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助推“党建促科研”方面的工作再上台阶,20209月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新一届党支部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上,党支部书记孟光教授传达学习了中国科协关于基础科学重大问题研讨会的会议精神,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推动专业组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五、2021年工作计划

1.专委会会议安排

1)广州大学承办第十五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第十八届全国非线性振动会议202157-9日,广东广州。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会议主席:张伟/孟光。

2)内蒙古工业大学承办第六届海峡两岸动力学、振动与控制学术会议2021717- 21日,内蒙古呼和浩特。会议主席:张伟。

3)国防科技大学承办动力学与控制学科发展研讨会202141618日,湖南长沙。会议主席:孟光

4)上海交通大学承办“非线性振动青年学者论坛”,2021416-18上海会议主席张伟

5)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第八届国际振动工程会议”(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ibration EngineeringICVE 2021),2021724- 26上海会议主席胡海岩

2.专业组会议安排

(1)转子动力学专业组:

1)桂林理工大学承办“第3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及控制会议”,2021年8月,广西桂林。负责人:祝长生。

(2)神经与随机动力学专业组:

1)北方民族大学承办数据科学与随机动力学论坛”,2021年5月, 宁夏银川。负责人许勇

2)同济大学承办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Safety and Reliability (ICOSSAR2021)”,2021年6月21-25日,上海。负责人许勇

3)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共同承办统计与数据科学及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会议”,2021年7-8月,山西太原。负责人许勇

4)华侨大学承办第十届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大会”,2021年11月,福建厦门。负责人许勇

5)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承办“第五届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20214月17-20日,浙江杭州。负责人王青云。

(3) 分析力学业组:

1)河南商丘师范学院承办分析力学学科发展研讨会20211河南商丘专业组组长:张毅

2)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办辽宁大学承办 “第十二届全国多体动力学与控制暨第七届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和第十五届全国分析力学联合学术会议20215辽宁沈阳多体动力学专业组、航天动力学与控制专业组和分析力学专业组联合举办

3)广东医科大学承办第一届全国分析力学青年学者研讨会”,202111广东东莞专业组组长:张毅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