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首页 > 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 流-固耦合力学

2019年流-固耦合力学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0年05月15日

中国力学学会流-固耦合力学专业委员会涉及的流-固耦合问题包括固定翼航空器气动弹性、旋翼机气动弹性、发动机气动弹性、风力机气动弹性、风工程中气动弹性、水弹/流弹耦合等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与工程问题,是与航空、航天、船舶、兵器、车辆、列车、建筑、桥梁、风机、悬索、电缆等工程应用紧密结合的力学问题,包括理论、分析与设计方法、计算方法、实验方法等,涉及与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弹性力学、控制等学科的耦合前沿问题,很多问题与国家重大需求工程的实施密切相关。国内仅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空气弹性力学专业委员会与本委员会接近,本会涉及更宽,且侧重基础耦合力学。

一、本年度工作情况

1.分支机构内部建设情况

1)中国力学学会第五届流-固耦合力学专业委员会于2015年成立,有22位委员,主任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杨超教授。目前已召开4次专业委员会工作会、3次全国空气弹性交流会、2次全国非定常空气动力学交流会、4次专题研讨会、若干次内部工作协调会。

22019730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召开了第五届流-固耦合力学专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讨论了工作进展及本年度重要工作事项的落实情况,加强了内部组织分工以及与空气弹性力学专业委员会的协调,讨论了2019年第十六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的准备情况,讨论了2020年全国非定常空气动力学交流会的候选承办单位和2021年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的候选承办单位。

2.分支机构本年度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情况

1)第十六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

由中国力学学会流-固耦合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空气弹性力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于2019730日至31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承办。

会议收到论文和详细摘要共计153篇,会议论文集收录了58篇全文发表论文和详细摘要95篇,并制作了电子论文集。

来自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工程热物理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贵州理工学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发展研究中心、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空气动力研究院、飞机强度研究所、成飞、西飞、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通飞研究院、特种飞行器研究所、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院、北京研究发展中心,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部、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北京空天技术研究所、四院四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五院、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航天宇长鹰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47个单位共计248名代表参加,包括多位飞行器设计领域的资深强度总设计师、资深教授等专家学者。

学术交流大会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来宾介绍和致辞,由空气弹性力学专业委员会吕计男秘书长主持,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空气弹性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白葵所长、中国力学学会流-固耦合力学委员会主任杨超教授分别致开幕词,表达了专委会对承办单位及全体会务组成员的真诚感谢。气动中心高速所吴勇航所长作为本次会议承办方代表发言,代表高速所对各相关单位和各位代表长期以来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对空气弹性/-固耦合学术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表示崇高敬意。

第二阶段为大会报告阶段,大会报告由中国军事科学院首席专家、气动中心高速所路波研究员主持,大会邀请了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颤振室赵东强主任、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白鹏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杨国伟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超教授、气动中心高速所卢奇正研究员等5位专家分别就《一飞院气动弹性专业发展历程》、《智能可变形飞行器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高速列车流固耦合问题研究》、《大柔性飞机的气动弹性探索与试验》、《气动中心高速所颤振试验技术发展回顾(19651995)》做了精彩的大会学术报告。卢奇正研究员不顾85岁高龄和长途的舟车劳顿之苦,讲述了气动中心高速所在19651995年间,克服重重困难建立了新中国自己的高速风洞气动弹性试验平台,有力推动了我国飞行武器型号的研发进程。最后,《气体物理》编辑部伍超华主任介绍了杂志简况以及对气动弹性学术研究的支持和期待。

第三阶段为分组交流,分五个分会场进行,共交流论文115篇。与会代表围绕近年来试验技术、数值模拟、主动控制、优化设计等气动弹性和流-固耦合领域取得的新进展及新成就进行了充分交流。经过各组推荐、专委会讨论,会议共评选出10篇优秀论文。

2)中国力学大会——2019“飞机气动弹性” 专题研讨会

2019826日,中国力学大会-2019在浙江杭州召开,下设飞机气动弹性专题研讨会。专题研讨会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参加会议交流的论文共计24篇。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7家单位,分别为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力学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专题研讨会邀请了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刘子强研究员做特邀报告《高空超长航时太阳能无人机大柔性结构流固耦合动力学问题》。

3)新型飞行器气动弹性前沿问题青年论坛

2019926日-27日,新型飞行器气动弹性前沿问题青年论坛在福建厦门召开。

青年论坛全部采用邀请报告形式,共有7个单位的9名学者受邀作学术报告,交流的主题为先进飞行器前沿气动弹性问题。参加会议的代表分别来自为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航天一院一部、航天三院三部、中科院力学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厦门大学。

本次会议由空气弹性力学专业委员会和流-固耦合力学专委会主办,厦门大学承办。青年论坛邀请业内45岁以下的核心年轻工作者作邀请报告,以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报告内容贴近工程,实现将新方法/新技术服务于工程,增强气动弹性/-固耦合学科在总体设计和科学研究中的影响力的目标。

本次会议创造了良好的交流与研讨氛围,充分调动了青年工作者走出来交流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术研究的质量,更好的为工程服务。会后,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征求了各位参会代表的建议,为下次会议的召开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2020年度的工作计划

1)第五届全国非定常空气动力学学术会议由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承办,时间地点待定,联系人吴佳莉,联系电话18345155178。这是两年一次的全国性学术交流会,预计人数200人左右。

2)第五届流-固耦合力学专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由流固耦合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时间地点待定,联系人万志强,联系电话13701252611。专业委员会年度工作会议,讨论流-固耦合专业委员会内部管理、专业发展及相关交流事宜。

3)第二届全国空气动力学大会,下设气动弹性专题研讨会,时间地点待定,联系人万志强,联系电话13701252611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