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年度工作总结

首页 > 年度工作总结 > 理事会工作报告

第十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0年03月16日

中国力学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是在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郭永怀等著名科学家倡导下于1957年成立的全国性学术团体,是发展我国力学科技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201411月,中国力学学会2014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十届理事会扩大会议在上海顺利召开,选举产生了以杨卫院士为理事长的第十届理事会。五年来,在中国科协的指导和帮助下,在支撑单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广大力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力学学会对标世界一流学会,以加强力学领域科技资源集成,激发力学科技人才创新活力,主动承担政府转移职能工作,引导力学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建设面向国际的一流科技社团为目标,团结全国力学科技工作者,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圆满完成理事会任期目标。2015年,中国力学学会被民政部授予社会组织的最高奖项——“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荣誉称号,2017年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中国科协表彰为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2015年和2018年分别荣获中国科协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一类优秀科技社团和入选中国科协世界一流学会建设二类建设学会,学会的社会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以下从九个方面回顾第十届理事会五年来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一、坚持党的领导,推动学会党建工作深入开展

中国力学学会坚持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20171月,按照中国科协的统一部署,中共中国力学学会功能型党委成立,由理事长担任党委书记,夯实了学会党建基础,在学会发展中进一步强化党的政治领导和纪律建设。

一是把党建工作作为牵引学会各项事业前进的火车头。本届理事会的174位理事中,党员占70%以上。学会党委不断探索工作机制,制定了《中国力学学会党委工作规则》,明确党委的职责任务、组织机构、会议制度、议事规则等;严格执行党委会议与理事会会议联合召开的工作机制,学会党委参与学会三重一大事项前置审议,并鼓励有条件的分支机构主动建设党的工作小组。

二是发挥党建工作在学风道德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学会党委先后完善了学术交流管理规定、科学道德建设条例、出版工作诚信准则等规章制度,发挥党委对学术活动、期刊出版、奖励评价等方面工作的督导作用。在学会官方网站设有党建强会子栏目,官方微信号上设置党建动态专栏,并通过电子会员专刊头条位置刊发党建专题报道,组织党建征文、知识答题等活动。2018年,在中国科协科技社团党委创建星级学会党组织试点评价工作中获评优秀

三是把党建活动与学术活动有机结合。学会主动与优秀党组织开展联学共建活动,把党建活动与科教扶贫和学术活动有机结合。如联合河北工业大学赴河北赤城县开展扶贫工作,邀请优秀科研人员做励志报告和科普报告,让赤城县中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和认识力学;又如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在延安举行固体力学的挑战与发展研讨会,组织与会代表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和杨家岭革命旧址,鼓励大家在科研工作中继承和发扬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延安精神;再如学会党委结合中国航天事业60年,组织科研人员赴天津新一代运载火箭基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交流,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航天精神深入到每一位党员心中。

二、加强学会自身建设,提升学会运作水平

中国力学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现有理事174人,常务理事42人,在设立理事会任期目标时即按照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分工,在常务理事会中成立了组织工作组、外事工作组、学术工作组、青年工作组、教育工作组、期刊工作组、科普工作组、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组、促进工程应用和产业结合工作组,明确每位常务理事的工作任务,推动学会各项工作落实到人、有序开展。

一是坚持民主办会良好风尚,充分发挥理事会集中决策作用。学会推行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定期召开全体常务理事会会议和理事长秘书长工作会议,五年来,学会召开全体常务理事会工作会议11次、理事长、秘书长工作会议11次,集中商议分支机构换届、中国力学大会筹备、学会奖励与人才推荐评审,以及审批学会年度学术活动计划等重要事项,理事会决策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二是加强分支机构管理,适时调整应对学科发展。2015年初学会理事会推动所属分支机构顺利完成换届工作;2016年,按照民政部和中国科协要求对《中国力学学会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编委会管理规定》进行了第四次修订,增加财务管理有关内容。要求所属分支机构按时提交学术活动申请和年度工作总结、及时上报会议活动的成果资料。五年来,学会理事会批准成立了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IUTAM)工作组女科技工作者委员会软物质力学工作组,增设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转子动力学专业组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力学测试数据分析与表征专业组等,较好地应对学科新生长点和分支机构的发展需求。同时,为加强分支机构之间的交流,学会还组织举办分支机构经验交流会,召集各分支机构负责人和学会常务理事共同参加,有效促进分支机构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三是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依托,推动学会内部治理规范化。学会理事会高度重视制度建设,按照新修订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学会组织通则》有关内容提请会员代表大会修订《中国力学学会章程》以适应新时期学会的发展,适时调整《分支机构管理规定》以加强对分支机构的财务监管和过程管理;学会还通过聘请法律顾问加强对业务活动的合同审核和办事机构人力资源管理,主动聘请专业会计师事务所盘点学会资产、开展专项审计和补充完善《中国力学学会财务工作规范》,形成了包括财务报销、暂借款项、现金、支票、票据、差旅费、经费开支、固定资产、项目支出、会计档案、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等方面较为完备的财务管理体系,完成了学会管理内控机制的建立。

四是以会员为本,切实增强学会凝聚力。中国力学学会高度重视会员发展和服务工作,通过实施会员服务能力提升计划,以搭建学术会议交流平台和打造会员积分体系为抓手,推动会员之家向信息化枢纽和服务型平台转变,利用网站、期刊、《会讯》、《会员专刊》、《年报》以及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向会员提供权威准确的学术信息。五年来,整理印发《会讯》23期、电邮推送《会员专刊》45期,微信公众号实时推送信息350多条。此外,学会还以成立60周年为切入点,通过设计制作《中国力学学会简介(中英文版)》和《中国学会力学六十年纪念画册》,以及制作《中国力学学会六十年纪录片》等多种形式做好学会的对外宣传工作,对会员的凝聚力得到有效增强,个人会员从2015年的23332人增加到现在的35877人,关注学会微信公众号的人数已经超过1.1万人。

三、推进学会智库建设,引领力学学科发展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学会智库建设和开展学科发展研究是学会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在学术建设中独特作用的重要体现,也是学会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中国力学学会发挥自身组织网络及专业人才优势,集中专家资源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是牵头负责国家人才目录编制工作,服务国家大局。20166月,受中国科协委托,中国力学学会牵头负责组织国家人才目录制定工作——前沿基础交叉科学组领域的报告撰写工作,成立了由学会理事长杨卫院士等20位本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团队,其中包括院士14位。该学科组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前沿基础交叉领域,涵盖了数学、物理、天文、力学、化学等多个基础学科,是范围最为宽广的领域。历时2个月,项目组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目录编制工作,以体现学科交叉、突出高精尖缺为原则,协同配合,按期顺利提交了包括核心数学等17个重点研究方向的人才目录编制报告,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这是学会利用智库为国家需求提供咨询服务的具体体现。

二是主动承担力学学科发展研究课题。权威的学科发展报告能够为国家重大战略问题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学会于2018年主动向中国科协申请承担力学学科发展研究项目并获得立项支持。该项目自启动即得到力学界专家的积极响应,组成了由杨卫院士、胡海岩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课题组,发动了50余位专家参与编研工作,以文献调研、数据收集、专家讨论等多种方式,全面调研我国力学学科发展状况,编撰形成《2018-2019力学学科发展报告》,该项目将拟定力学学科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能够为力学科研工作者把握学术前沿、积极介入国家需求提供权威性参考。

三是定期组织力学学科发展研讨,积极参与学科规划。五年来,学会及其分支机构面向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利用学会人才荟萃的智力优势,组织相关学科发展的战略研讨,如固体力学的挑战与发展研讨会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发展战略研讨会动力学与控制学科发展论坛力学学科未来发展研讨会暨《力学学报》创刊60周年座谈会分析力学学科发展研讨会“‘中巴经济走廊国家战略背景下的实验力学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等。这些会议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研讨学科发展趋势,在战略层面深入参与学科规划,对进一步促进我国力学学科的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秉承老一辈科学家办会理念,围绕学术开展活动

五年来,中国力学学会围绕学科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问题和学科前沿热点,主办和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335次,包括国际会议75次,年均与会代表超过1.3万人次、交流论文超过6700篇,较好地显示了我国力学学科繁荣发展的态势。

 

1 中国力学学会2015年至2018年举办学术会议情况

时间

会议类型

举办次数

参与人次

交流摘要/论文数量

2018

国内会议

52

11331

6136

国际会议

16

3247

2132

合计

68

14758

8268

2017

国内会议

54

10271

5842

国际会议

8

1091

441

合计

62

11362

6283

2016

国内会议

61

13436

5008

国际会议

23

3133

1636

合计

84

16569

6644

2015

国内会议

33

8446

4983

国际会议

10

1227

633

合计

43

9673

5616

 

一是着力打造中国力学大会、青年学术沙龙等学术交流品牌。中国力学大会是学会创立的重要学术交流品牌,每2年举办1次,已经成为我国力学界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学术盛会。本届理事会期间,共组织举办了3次大会,分别于2015年、2017年和2019年在上海、北京和杭州召开,近期在杭州举办的中国力学大会-2019”参会人数已经超过4800人。中国力学大会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有各领域的权威专家参会作报告,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力学学科近年来的发展态势与创新研究成果,能够广泛结交同行,得到了众多学者和研究生的青睐,对我国力学学科起到很好的宣传和推动作用。

2 3届中国力学大会交流情况

名称

参会人数

摘要数量

协办单位

大会报告

分会场

专题

研讨会

中国力学大会-2019(杭州)

4800

3600

30

8

23

88

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北京)

3100

2486

37

8

17

109

中国力学大会-2015(上海)

3400

2800

50

8

15

76

其中,2017年适逢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之际,学会特别组织了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理事长杨卫院士在大会主旨报告——“中国力学60中回顾了近10年来中国力学取得的重大成就,对中国力学学科的发展规律进行了归纳,提出了未来十三五期间我国力学学科的发展目标和实现途径。

 

1 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开幕式

在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隆重举行,2017814日,北京

 

青年学术沙龙是学会针对青年力学人才设立的重要学术品牌,每2月举办1次,已连续举办105期,年均参与人数超过300人次。青年学术沙龙精选主题和学术报告,受到国内青年力学人才的青睐,如第83次活动和第103次活动分别以北京大学段慧玲教授和西北工业大学杨慧教授荣获第11届和第15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为契机,将3月份的沙龙活动策划为美丽力学专题论坛;又如第88次活动以国家重点领域需求与力学为主题,分别就机器人、航空航天、核能等国家重点工程领域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做学术报告;再如第97次活动依托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组织与力学大师面对面系列活动,邀请清华大学黄克智院士做我的学术人生的报告,分享自身科研经历、生活故事等,勉励年轻科研人员严谨求实,不断登攀新的科学高峰,使得青年学术沙龙成为国内力学青年人才跨地域和跨学科自由交流的重要平台。

二是分支机构主办学术会议规模持续增长,影响力与日俱增。学会鼓励分支机构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不少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学术会议已经成为相关学科领域内的重要学术例会,如全国固体力学大会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全国非线性振动暨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全国实验力学大会中国计算力学大会等会议的参会人数均再创新高: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大会参会代表超过2000人,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参会代表超过1200人等,已经发展成为相关学科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系列学术会议之一,这些会议的成功举办在繁荣力学学科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是依托北京国际力学中心开展国际交流,拓展学会国际合作新渠道。近年来,学会与国际知名学术机构和团体的开展实质性交流与合作,有效地拓展了学会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空间,学会成为国际交流活动的实际主导者,如在2018年联合美国力学国家委员会首次共同主办18届全美力学大会,学会组织近300名中国学者赴美参会,方岱宁副理事长担任共同主席、翟婉明副理事长做大会报告,为中美力学的双边交流与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又如北京国际力学中心在2017年和2018年联合泰国清迈大学工学院、成都大学分别在清迈和成都举办第一届和第二届中泰双边青年力学交流研讨会,与意大利理论与应用力学协会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并于2019年在罗马举办第一届中意双边生物力学专题研讨会,在2019年与意大利国际力学中心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并正式启动以两个中心冠名的“BICTAM-CISM离散多相流专题研讨会筹备工作,成为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IUTAM)设立的两个国际力学中心第一个实质性合作项目,这些活动显著提升了学会的国际影响力。

此外,作为学会构建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北京国际力学中心每年还定期组织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五年来成功举办专题研讨会32次,短期课程4次,接待国外教授短期来访21人次,年均参与中心人数超过700人次,北京国际力学中心设立的亚太青年联谊会国际暑期学校等品牌活动已经形成系列,成为亚太地区力学青年人才定期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北京国际力学中心从2016年起实施力学大师学术讲座计划,定期邀请国际顶尖力学专家来华讲学,如受邀的D. Lohse教授是2012年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流体力学最高奖得主,W. K. Liu教授曾获国际计算力学协会最高奖,D. Weihs教授是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等,快速提升了学会主办活动在国际力学界的显示度。

五、加强期刊质量建设,推动英文期刊走向国际

中国力学学会主办18种学术期刊(包含5种英文期刊和13种中文期刊),其中4种期刊被SCI检索,7种被EI检索,涵盖了力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五年来,学会在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建设、探索期刊集群发展、加速英文期刊国际化转型和增强期刊学术服务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学术引证指标表现良好,如Acta Mechanica SinicaAMS)和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AMM)的SCI影响因子在2018年再创新高,上升至1.5451.538,其中AMM在应用数学类的排名进入Q1区。

 

 

3 中国力学学会主办期刊引证指标变化

主办期刊

影响因子

2018年)

影响因子

2015年)

数据来源

Acta Mechanica Sinica (AMS)

1.545

0.887

JCR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AMSS)

1.149

0.775

JCR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ST)

1.070

0.579

JCR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AMM)

1.538

JCR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 (TAML)

1.200

0.167

ESCI

爆炸与冲击

0.623

0.396

CJCR核心版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0.370

0.408

CJCR核心版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0.393

0.244

CJCR核心版

固体力学学报

0.500

0.290

CJCR核心版

工程力学

0.807

0.590

CJCR核心版

计算力学学报

0.432

0.442

CJCR核心版

力学季刊

0.692

0.216

CJCR核心版

力学进展

2.435

1.387

CJCR扩展版

力学学报

1.197

0.637

CJCR核心版

力学与实践

0.372

0.450

CJCR核心版

实验力学

0.432

0.383

CJCR核心版

世界地震工程

0.181

0.296

CJCR核心版

岩土工程学报

1.143

0.953

CJCR核心版

 

一是多措并举,以学术质量为根本推动期刊建设。通过聚焦社会热点,跟踪学科前沿,精心策划和组织高水平的专题、专刊文章,如《力学进展》邀请29位作者合作撰写了《高速列车的关键力学问题》,对高速列车研制和运行过程中典型力学问题的研究进展以及国内外高速列车发展趋势做了全面梳理;《计算力学学报》刊发钱令希院士百年诞辰纪念专辑,展示计算力学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力学与实践》刊发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项目专栏,获得中科院期刊跨越发展目标导向支持项目资助;《动力学与控制》组稿多体动力学与控制专刊和转子动力学与控制专刊,较为全面地反映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和工程应用;AMS成功举办“AMS创刊30周年暨力学学科战略研讨会AMSS在创刊30周年时出版纪念专辑,一次刊出10篇高质量邀请论文;《力学学报》召开力学学科未来发展研讨会暨《力学学报》创刊60周年座谈会,这些扎实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期刊和学科之间的相关融合和共同发展。

二是推动力学期刊集群化、国际化发展。五年来,学会统一协调,组织召开2次所属期刊协调发展交流讨论会和3次期刊编辑部工作座谈会,明确各刊定位,加强合作,形成合力;通过运作中国力学学会期刊网聚合期刊数据资源,发挥力学刊群优势,实现国内力学论文资源的集中宣传和推广;通过与Springer-Nature、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IOPP等国际知名出版集团合作,AMSTAMLAMM等英文期刊在Web of Science 数据库平台进行优秀文章的定向精准推送;PST2016年起使用ScholarOne采编系统,为国外读者提供期刊优秀论文免费下载;AMSResearch Gate数据库收录,TAMLResearch GateDOAJESCI数据库收录。此外,期刊还有效地利用学会主办会议资源,以赠刊、展览和发布海报的方式宣传期刊和约稿。

三是开拓办刊思路,努力提升期刊学术服务能力。通过联合主办或协办学术会议,精选会议论文集合成册出版,拓展了高水平稿源渠道,如PST分别刊发了第23届等离子体数值模拟会议和第8届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会议优秀论文;AMSTAMLAMMAMSS等期刊率先启动优秀论文评选工作,提高优秀作者对期刊的关注度和亲密感,如AMS从期刊 30年来刊发的近1500篇论文中最终评选出6篇优秀论文以颁发“AMS创刊30周年优秀论文特别奖。学会还大力提升主办期刊的数字传播效果,如《力学进展》等刊以HTML网页形式来呈现文章内容,并进行内容分析、知识标引,实现全文数据结构化;《固体力学学报》与中国知网签署了《CAJ-N网络首发学术期刊合作出版协议》,实现录用论文快速出版;TAML2015年起,期刊文章已经全部采用开放获取(Open Access)出版。

五年来,学会主办期刊在多项评比中名列前茅,仅在2018年就有多个期刊获奖,如《力学学报》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2018百强科技期刊称号,AMS和《力学学报》入选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第三届),PST获得第六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工程力学》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工程力学》、《力学进展》和《力学学报》入选中文科技期刊精品建设计划等。

六、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事务,提升学会国际影响力

中国力学学会是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IUTAM)、国际计算力学协会(IACM)、亚洲流体力学委员会(AFMC)、国际断裂学会(ICF)等国际组织的会员单位。五年来,学会积极参与上述对口国际组织主办的学术活动,如动员国内学者参加世界力学家大会和国际断裂大会,成功推荐胡海岩院士、方岱宁院士和冯西桥教授担任IUTAM主办的世界力学家大会邀请报告人(Sectional Lecturer),申请承办国际计算力学大会、世界生物力学大会等重要学术例会,并通过组织间的互访活动促进交流与合作,如特别邀请IUTAM秘书长和IACM主席多次来华出席中国力学大会,尤其是在最近一次IUTAM全体理事大会(20168月)上投票通过提高中国在IUTAM会员等级为最高级,与美国同列该组织中仅有的两个第5级会员,使得我国在IUTAM任职的学者数量大幅提升,包括IUTAM选举委员会委员1人(杨卫),IUTAM理事5人(杨卫、李家春、胡海岩、卢天健、郑晓静,其中杨卫2012年—2016年担任执委),IUTAM 资深理事1人(白以龙),IUTAM大会委员会委员3人(卢天健、王建祥、陈十一),以及IUTAM专题研讨会评审委员会委员2人(卢天健、刘桦)等,增强了中国学者在以IUTAM为代表的国际力学界中的话语权。

七、举办品牌科普活动,努力培育科学文化

经过多年培育,中国力学学会已经打造出一批主题丰富、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的科普活动,形成多元一体的学会科普品牌体系,凝聚了一大批热心科普的专家团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五年来,学会在科普工作委员会、《力学与实践》编委会和热心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科普活动50多次,多次被中国科协评选为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

一是大力培育学会科普品牌活动。面向大学生群体,学会每两年举办一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2015年,第十届有21350人报名参赛;2017年,第十一届有23646人报名参赛;2019年,第十二届有26725人报名参赛,参赛规模和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发现力学创新人才、促进高校力学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增进青年学生学习力学的兴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向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每年定期举办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面向中学生群体,每年举办全国中学生趣味力学制作邀请赛,最近一次比赛的报名队伍已经超过40支。面向社会公众,每年5月与中科院力学所联合举办不同主题的科技周活动已经吸引了近4000人参加。

二是推动科普信息化建设,融合新媒体展现形式推广科普工作。运营的力学科普微信公众号拥有粉丝近6000人,成为学会向公众传播力学知识的重要渠道;借助科普中国平台制作了点击浏览量超千万的《天宫二号要上天!空间实验提前看》等科普微视频,社会反响强烈;建成的中国力学学会科普网已被中国科协评为首批科普中国品牌认定网站。

三是建立科普实体基地,增强科普传播互动体验。依托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学会已经建成科普实体基地——“趣味力学科普展室,并在2015年全面向社会开放,科普演示项目以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为主要环节,配合以多样化、情景化、艺术化的互动形式,使参观者能够近距离真实地感受力学的魅力,年均接待预约公众30余次,接待人数近3000人,深受青少年学生和家长的喜爱。

八、加强力学教育工作,重视青年人才培养

学会依托教育工作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等,通过举办讲习班和青年学者论坛等活动,推进力学教育工作,培育优秀青年。如组织基础力学实验教学研讨会全国力学专业实验力学教学讲习班等培训课程,提高力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水平;围绕力学基础前沿问题,举办固体的多尺度力学理论、实验和建模高级讲习班力学生物学高级讲习班结构拓扑优化的理论与方法高级讲习班现代光测力学及其应用讲习班等领域的培训班,以及每年坚持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举办 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实验力学动力学与控制生物力学爆炸力学等学科领域内的青年学术论坛,帮助青年学者了解力学发展新趋势,也为专业委员会培养后备人才提供了平台。

中国科协自2015年开始设立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学会连续4年通过积极申请获得立项支持,经过严格的推荐和评审,已经累计遴选出21位优秀青年人才进行经费资助和重点培养,通过导师制、与力学大师面对面、青年沙龙等培养方案,扶持32岁以下的青年力学人才潜心研究和快速发展,效果显著,冯立好、李铁风、袁泉子、卢同庆、王奉超等5人已经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其中李铁风还获得了腾讯基金会资助的2019科学探索奖

九、积极开展人才举荐工作,推进学会奖励体系建设

人才举荐是学会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内容。五年来,中国力学学会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推荐各类杰出人才,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铺路搭桥,先后完成了两院院士候选人遴选、国家科技奖励、光华工程科技奖、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重要奖项的推荐工作,从2015年开始,学会已被列入中国科协系统内具有国家奖励直推资格的全国学会之一。其中,冯雪、庄茁、李玉龙、陈伟球获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段慧玲获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陈迎春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王晋军获“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杨慧获第十五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冯雪获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社会力量设奖是学会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体现,是促进广大科技人员发挥创造性和积极性的有力推手。学会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不断完善评审制度和推荐标准,持续推动中国力学学会奖励体系建设。五年来,学会定期组织开展钱学森力学奖周培源力学奖中国力学学会科学技术奖(包括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科普教育奖)中国力学学会青年科技奖等奖项的评审工作,并自2017年启动中国力学学会优秀博士论文推荐评审工作,上述奖项均在中国力学大会上集中颁奖。其中,俞鸿儒获第一届钱学森力学奖、杜善义获第二届钱学森力学奖、胡海岩获第九届周培源力学奖、郑晓静获第十届周培源力学奖、方岱宁获第十一届周培源力学奖

结束语

20198月在杭州召开的中国力学大会-2019”开幕式上,理事长杨卫院士在发言中提到:中国力学学会的初心是沿着钱学森先生、周培源先生、钱伟长先生、郭永怀先生所倡议的,以力学的发展推动技术科学和数理科学的发展;学会的使命是在中国力学学会建会80周年之际,把我国建设成为力学强国。

展望未来,我们有老一辈力学家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有以往各届理事会长期积累起来的工作经验,有学会与全国广大力学工作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我们充满信心,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在支撑单位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的支持下,在新一届理事会的带领下,中国力学学会一定能够为力学学科的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做出新的贡献,开创中国力学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