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年09月10日
“第九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HMM-IX)暨中国力学大会-2019力学史与方法论分会场”于2019年8月25-28日在浙江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力学史与方法论专业委员会暨中国科技史学会力学史分会主办,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承办。会议分两天进行:8月27日上午,首先由中国力学学会力学史与方法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郑晓静院士致开幕词,随后进行特邀报告;8月28日上午,分为两个平行分会场报告。本次会议共有近40名专家学者与会报告。会议还吸引了来自全国众多单位的力学界资深教授、活跃在力学科研与教学第一线的中青年教师以及力学专业研究生参加。
(郑晓静院士致辞)
(8月27日上午会场)
(8月27日上午会场前合影)
在学术交流过程中,10位力学前辈做了精彩纷呈的大会邀请报告:北京大学武际可教授探讨了关于力学史的分期问题,指出现代力学并不是从哥廷根数学学派开始,并提出了力学史分期的四个基本原则;北京大学王敏中教授结合几个有趣的思维故事,强调了灵感和顿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还介绍了他自己由于顿悟而发表的两篇重要学术论文;北京大学王大钧教授认为虽然工程是结构力学的主要应用领域,但定性理论也在悄悄发展,他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结构理论解的存在性、静变形解和模态解的研究成果,以及和美学的联系;清华大学余寿文教授激情洋溢地介绍了他在力学研究中的几个案例以及对力学研究的深刻认识,指出力学研究应百花齐放、不局限于纯理论或纯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刘延柱教授建议采用高斯原理为代表的优化方法研究力学问题,指出这类方法具有约束条件能够自动实现等优点;北京工业大学隋允康教授总结出恩师钱令希先生的四个学术特点:在工程与力学之间的洒脱跨越力,对于数值计算工具的敏锐追推力,在理论与应用中的高超建模力,在学术上高屋建瓴和高瞻远瞩的深邃洞察力,并且探讨了成因;天津大学姜楠教授代王振东教授报告,介绍了冯•卡门教授在成立IUTAM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与周培源、顾毓琇等中国力学家的联系;同济大学嵇醒教授以断裂力学的裂纹扩展为例,介绍了该领域的几个里程碑工作,强调了科学研究中展发创新智慧的重要性;香港科技大学余同希教授以二十世纪塑性力学和冲击动力学领域的四篇里程碑工作为例,同样强调了巨大、创新的思维跳跃是推动学科发展的主要动力;中科院力学所的王柏懿教授回忆了力学所在中科大力学系建立中的作用,尤其是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重要贡献。
(武际可教授作报告)
在大会分组报告中,与会的中青年学者分别报告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力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史、科研和教学方法论,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力学学科发展史、著名力学家的学术思想和贡献等。时钟回忆了英国剑桥Batchelor教授与中国流体力学界的交往历史;刘沛清、赵建福、卢东强分别介绍了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和PLK方法的发展历程;施惠基、王细荣、白欣、董鑫、吴磐等报告了不同时期国内外力学机构、力学教育、研究、专业建设、著名科学家的历史;唐少强、杨迪雄、糜长稳、叶红玲、彭细荣、殷雅俊、谢锡麟、黄树新等分享了对力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解;张伟伟、赵颖涛等介绍了各自在力学教学和课程建设中的宝贵经验。
本次会议的组织工作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大家对东道主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黄志龙教授、金肖玲教授团队师生们为会议所做的大量细致而有效的会务工作、以及中国力学学会和力学大会组委会对本次研讨会的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
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长期形成的尊老携青的风尚得到继续发扬而且不断加强,中国力学学会为特邀报告的老先生免交注册费,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为外埠老先生们提供了很好的食宿与交通条件。
8月26日晚,郑晓静主任主持了本届专委会工作会议,讨论了下一步工作计划,并就编写《中国力学专业史》达成一致意见、形成了初步的工作计划。《中国力学专业史》按几个分册出版,每分册将汇编十所高校的相关内容。第一分册将于2019年底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86 10 6255 9588
86 10 6255 9588
office@cstam.org.cn
100190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
学会微博 |
力学科普 |
力学学报 |
力学学报英文版 |
力学进展 |
力学快报 |
力学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