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年09月10日
2019年8月24-27日亚洲理论与应用力学研讨会(2019 Asian Workshop on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力学学会和北京国际力学中心共同发起,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和建筑工程学院联合承办,由浙江大学杨卫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李家春院士担任大会主席,清华大学冯西桥教授和浙江大学陈伟球教授担任会议组委会主席,浙江大学吕朝锋教授担任组委会秘书。研讨会旨在为亚洲国家与地区的高校学者、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交流理论和应用力学领域研究的新进展、新成果和新思想的平台,推动高水平合作研究,促进亚洲及其他地区力学研究的共同进步。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浙江大学杨卫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Boo Cheong Khoo教授、美国西北大学Wing Kam Liu教授、东京工业大学Kikuo Kishimoto教授四位国际著名学者作大会报告(Plenary lecture),邀请了香港城市大学吕坚教授、韩国科学技术高级研究院Hyung Jin Sung教授、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Jie Yang(杨杰)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康国政教授、北京大学李存标教授、北京理工大学陈少华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李江宇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Chwee Teck Lim教授等15位国际著名学者作主旨报告(Keynote lecture)。研讨会报告还包括23个邀请报告(Invited talk)和11个一般性口头报告(General lecture)。研讨会参加人员来自中国(含香港和澳门)、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韩国、印度、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共80余名,就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动力学与控制、生物力学和力学生物学、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8月25日开幕式由浙江大学吕朝锋教授主持。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杨卫院士代表中国力学学会和北京国际力学中心致辞,浙江大学曲绍兴教授代表浙江大学力学系致辞,陈伟球教授则代表组委会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组织情况和相关统计数据,并对各位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随后,杨卫院士以“X-Mechanics: an endless frontier”为题,介绍了力学发展的新趋势、新形势和新挑战,从介质交叉、层次交叉、刚柔交叉、质智交叉四个方面概述了交叉力学的新内涵,以多功能水凝胶、多原子模拟、柔性电子与软体机器鱼等科研进展为例,阐明了力学研究的交叉特征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趋势。新加坡国立大学Boo Cheong Khoo教授介绍了介电屏障放电等离子体驱动器对亚音速及超音速流动控制的动力学特性。他们通过实验与理论研究,比较了亚声速流下介电屏障放电等离子体驱动器与交流等离子体驱动器性能差异,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该类驱动器对超声速流的控制效果。美国西北大学Wing Kam Liu教授介绍了微纳米材料力学的大数据科学,指出利用数据驱动计算模拟技术可实现多种材料结构的设计和优化、利用实验观测数据信息可加快材料建模和材料性能预测。东京工业大学Kikuo Kishimoto教授着重介绍了复合材料结构界面强度问题,综述了界面力学的研究方法现状,并展望了复合材料力学的研究前景。
在流体力学主旨报告分会场,北京大学李存标教授综述了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为获取近地空间真实飞行数据的高超声速风洞设备,讨论了近年来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研究中的重要问题。韩国科学技术高级研究院Hyung Jin Sung教授介绍了湍流边界层中的附壁结构及高雷诺数边界层多尺度现象。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Roland Bouffanais教授介绍了利用神经网络识别水下物体技术,展示了机器学习方法识别水下物体形状的有效性。
在动力学与控制主旨报告分会场,中国农业大学龙运佳教授介绍了多自由度系统的Newton-Lagrange方法,证明其可保证可变参数运动控制的可靠性。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Jie Yang教授介绍了功能梯度石墨烯增强圆柱壳在离心旋转情况下的动态特性。澳门大学Guokang Er教授介绍了状态空间分离-指数多项式闭合求解方法及其在结构非线性随机振动中的应用。
在固体力学主旨报告分会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李江宇教授介绍了基于动态应变的先进功能材料扫描探针显微镜,阐述了其在重要功能材料和电化学系统中的应用,提出利用人工智能分析技术可有效提高灵敏度及分辨率,并讨论其挑战和前景。同济大学黄争鸣教授介绍了复合材料的破坏分析,指出现有微观力学预测复合材料内应力方法存在的不足。西南交通大学康国政教授详细介绍了横向约束介电高弹体的机电耦合循环变形,基于实验结果提出介电高弹体力电耦合的粘弹性本构模型。香港城市大学吕坚教授详细介绍了纳米材料与结构的设计概念、制备、模拟和应用,指出纳米材料有望推动机械、能源、航天航空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北京理工大学的陈少华教授介绍了纳米材料尺寸效应研究的表面理论方法,有效提高了表征纳米材料弹性性能的准确性。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Elias C. Aifantis教授因身体原因未能到研讨会现场,但通过网络做了视频报告,介绍了物理学中广泛存在的奇点问题,从量子和纳米尺度到宏观和宇宙尺度的跨尺度分析方法及其优异性。
在生物力学主旨报告分会场,新加坡国立大学Chwee Teck Lim详细介绍了细胞团簇迁移过程中的力学问题,指出该方面研究结果可为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林炳承教授介绍了如何在器官芯片装置上重构组织级和器官级结构和功能,并在体内再现器官级生理和病理生理学现象,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困境与挑战。香港大学Yuan Lin教授用理论和实验方法研究了突触回缩现象中的力学影响因素,建立了数学模型用以解释所观察到的神经细胞损伤反应。
在主旨报告之后,又进行了流体力学、连续体系的动力学、接触和破坏力学、纳米材料力学、软材料与结构力学五个分会场的邀请报告及一般性口头报告。在会议期间,每个报告都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很多问题由于时间有限没能在会中解决,在茶歇和会后阶段,代表们也不忘继续探讨,深入交流思想,氛围浓烈。
会后,大部分参会者继续参加了中国力学大会-2019,部分外国学者集中前往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参观浙江大学校史馆、建筑工程学院院史馆和土木工程实验室,简要又全面了解了浙江大学和建筑工程学院的办学历史和现状。
尽管研讨会时间不长,但报告内容丰富,涵盖当今力学领域各个热点问题,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展现了诸多与众不同的研究思路,开辟了崭新的研究视角,是一次重要的国际性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加强了亚洲、大洋洲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力学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共享新思想和新成果的极佳平台。同时,研讨会有效促进了参会青年学者的成长,并极大提升了我国在力学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86 10 6255 9588
86 10 6255 9588
office@cstam.org.cn
100190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
学会微博 |
力学科普 |
力学学报 |
力学学报英文版 |
力学进展 |
力学快报 |
力学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