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年03月19日
由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力学系承办的“结构基因组工程”研讨会于2019年3月15日-3月17日在天津大学召开。当前“结构基因组工程”的概念在国内外科技界开始出现,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我国在这方面的源头创新能力,针对“结构基因组工程”的科学内涵和目标、涉及的核心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对力学及交叉学科的促进、对工程技术和国家重大需求的意义等问题进行深刻的研讨。本次会议大会主席由方岱宁院士、汪越胜教授和亢一澜教授共同担任。
会议特邀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程耿东、张统一、胡海岩、魏悦广、郭万林,欧洲科学院院士张传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力学处处长雷天刚、副处长白坤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综合与战略规划处副处长张攀峰,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铁军、专职副秘书长汤亚南等包括千人、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在内的固体力学领域的60余位专家学者。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科研院常务副院长崔振平、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王天友等也出席了研讨会。
2019年3月16日上午,会议主席汪越胜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代表承办单位致辞,介绍了学校新校区的规划设计、学科发展中强工厚理的特色、机械学院与力学学科的建设等方面的情况。随后,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固体力学学报主编方岱宁院士也进行了致辞,介绍了举办此次研讨的目的与意义,指出了先进结构技术的重要性和科学层面的挑战性,并鼓励与会专家 就“结构基因组工程”相关内容的科学问题做深入探讨。
开幕式后,亢一澜教授和王铁军教授主持了4位院士的特邀报告。中科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胡海岩教授在会上做了“动力学视角下的结构基因组”的报告,中科院院士、上海大学张统一教授做了“力学信息学”的报告,中科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程耿东教授做了“含微结构材料和结构等效性质的预测”的报告,中科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方岱宁教授做了“增材设计制造:从3D到4D”的报告。四场报告精彩纷呈,内容涉及结构动力学的基因、人工智能、材料-结构协同设计中的重要意义、3D与4D打印、增材制造的挑战与关键技术等国际科技发展前沿课题。四位报告人分别就各相关研究领域,阐述了对“结构基因组工程”的认识,每场报告都反响热烈,参会专家踊跃提问,就报告中涉及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16日下午,方岱宁院士与汪越胜教授主持了本次研讨会的自由讨论环节。与会专家积极发言,提出各自的观点与看法。分别就“结构基因组”包含的关键科学问题、在计算力学与工程方面的作用、作为学科领域提法的严谨性与包容性、与“材料基因组”的差异、研究对象的整体性与跨层级等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高水平学术研讨会,达到了预期目标,并期待着本领域的研究迈向新的阶段。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力学学会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天津大学力学学科的经费资助。
86 10 6255 9588
86 10 6255 9588
office@cstam.org.cn
100190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
学会微博 |
力学科普 |
力学学报 |
力学学报英文版 |
力学进展 |
力学快报 |
力学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