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科技信息

首页 > 科技信息 > 科技信息

杨卫:基础研究,要提升源动力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28日

新时代下,基础研究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迎来新的发展征程。

特征之一,基础研究的源头作用愈加凸显。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想要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依赖更高层次的创新——源头式创新,即从基础研究衍生出来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突破。

创新通常划分为4个“阶梯”:管理型创新、开发式创新、技术型创新和源头式创新,对生产力的推动也逐级提升。此前我国更依赖前两种创新,但这两类创新源头知识仍来自他人。从供需角度看,基础研究是创新的供给侧,创新是创新驱动的供给侧,而创新驱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供给侧。因此,基础研究是无可替代的“源头供给”。要通过壮大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提高创新层次级别。

特征之二,基础研究从自由探索为主向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转变。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基础研究通常分为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二者同样重要,但报告提及“应用”二字,就是希望引导一部分科学家关注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取得更多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性基础研究成果。

特征之三,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基础研究能够助力中国“弯道超车”。虽然我国的国际科技地位逐年上升,但大多是“低门槛”研究,在航空发动机材料等需要常年攻坚的“大山头”,仍缺乏原创性突破。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就是希望通过科学投入和组织,加快促进引领性的重大原创成果产出。

新时代下,如何更好地发挥科学基金对基础研究的支撑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临全新挑战。

比如,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的“颠覆性技术”,往往是交叉学科融合的产物。但学科交叉存在很多争议和风险。目前,我们正在努力探索交叉型研究项目评审机制、交叉型研究成果的评价机制、学科交叉型研究人才的培养机制等环节,力求解决交叉学科申请遭遇“远亲排斥”、缺乏匹配专家评审等困境。

基础研究的核心永远是人才。目前,我国已经建立涵盖不同成长阶段科技人才的项目资助体系。但同时要尽快消除“人才叠冠”“评价指标倾向于数‘帽子’”等不良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没有基础研究强国,就没有科技强国,更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基础研究发展任重道远,更需砥砺前行。

(转自:《人民日报》)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