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年12月21日
2017年12月16-17日,第九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颁奖暨研讨会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举行,本次会议是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北京理工大学分布式航天器系统技术研究所、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空间工程总体部、清华大学宇航技术研究中心共同承办。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周哲玮教授、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赵平校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空间工程总体部袁伟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专职副秘书长汤亚南主任,以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多家单位的18支代表队的指导老师和选手们。
12月16日上午,举行了会议的开幕式,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周哲玮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他指出空间轨道设计是航天动力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也是空间任务分析与设计的核心内容。性能优异的轨道设计能够显著提升空间任务的需求满足度,提高空间任务的综合性价比。其中融入了数学、控制、计算机、优化、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知识内容,相信参赛团队在问题求解过程中都能感受到其中的挑战与乐趣。空间轨道设计竞赛已经走在了国际化的前端,希望以后能够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周哲玮副理事长致辞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赵平校长代表协办方对所有参会人员的到来表示欢迎。他以80年代北航发起的“挑战杯”为例,强调了科技竞赛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助推作用,希望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在将来为我国航天事业持续输送精英人才和中坚力量。同时,他也简单介绍了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筹建过程、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
赵平校长致辞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空间工程总体部的袁伟副主任指出,本届竞赛的成果可以为我国的空间站货物返回舱项目提供部分技术支持,但还需要结合工程实际约束加深研究。希望以后的轨道竞赛都能与我国重大工程需求相结合。
颁奖典礼由北京理工大学张景瑞教授主持,她向大家介绍了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的情况。该赛事是中国力学学会于2009年开始举办,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第一届在清华大学承办,此后每一届竞赛的冠军团队负责承办下一届竞赛。本届竞赛于2017年9月由发布了甲、乙两组题目,分别以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波束监测集群轨道设计与优化、局部导航增强的星座设计和部署作为任务背景,要求设计者在45天内提交结果。竞赛还首次发布了中英文两种版本,收到了包括欧空局在内的3支外国队伍共计52支队伍的报名。最后,共有21支队伍提交了结果,经组委会检验,确定了18个有效设计结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分别获得了甲、乙组冠军。
本届竞赛的甲组冠军、同时也是下一届的承办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的杨洪伟副研究员在颁奖典礼上发表了获奖感言。他希望能够继续秉承轨道设计竞赛开拓新思想的宗旨不断努力,争取将竞赛推向新的高度。
甲组冠军队发言
到会的18支参赛队的百余位代表们还在研讨会上相互分享竞赛设计方案,研讨解决思路。大家切磋技艺,深入交流,也为竞赛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的举办,进一步提升了我国面向复杂空间探索任务的轨道设计能力,锻炼了轨道设计领域的科研人才队伍,一大批青年学者和研究生从轨道竞赛平台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骨干力量。
86 10 6255 9588
86 10 6255 9588
office@cstam.org.cn
100190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
学会微博 |
力学科普 |
力学学报 |
力学学报英文版 |
力学进展 |
力学快报 |
力学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