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年11月13日
2017年8月4日至6日,由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和分析力学学科组共同主办,辽东学院承办的“全国分析力学学科发展研讨会暨庆贺梅凤翔先生八十华诞”在丹东辽东学院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分析力学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分析力学学科未来的前进方向,分析力学学科的人才培养,并庆贺我国著名力学家梅凤翔先生八十华诞。
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分析力学学科组组长、辽东学院校长郭永新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北京理工大学梅凤翔先生以《在分析力学道路上继续前行》为题为本次会议致开幕词,回顾了分析力学学科的由来及其发展历史,我国分析力学学科的过去和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并鼓励年轻学者和学生们努力进取,肩负起学科未来发展的重任。上海交通大学刘延柱教授和北京理工大学陈菊博士共同为梅凤翔先生八十华诞暨治学立教五十五周年而出版的庆贺册《路》剪彩。出席开幕式的还有哈尔滨工程大学梁立孚教授、梅先生的北大同学赵关康先生、安徽师范大学丁光涛教授、江苏科技大学许志新教授、湖州师范学院葛伟宽教授、石家庄铁道大学校长杨绍普教授的特派代表刘永强博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龚自正教授、广西大学赵跃宇教授、西北工业大学邓子辰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琪教授和王青云教授、北京大学刘才山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岳宝增教授和吴惠彬教授、苏州科技大学张毅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戈新生教授、青岛大学潘振宽教授、商丘师范学院陈向炜教授、李艳敏教授、刘翠梅教授和郑世旺教授、浙江理工大学罗绍凯教授和傅景礼教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薛纭教授、绍兴文理学院楼智美教授、呼伦贝尔学院胡楚勒教授等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代表共80余人。
本次会议共邀请了八位专家和学者作了大会议报告:梁立孚教授的《连续统分析动力学及其应用》、龚自正教授的《空间碎片防护与移除研究进展》、刘才山教授的《自行车的自行稳定性与非完整约束》、邓子辰教授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保结构方法及其应用》、王青云教授的《神经动力学研究进展及展望》、王琪教授的《含二维摩擦非完整约束多体系统动力学的LCP算法》、岳宝增教授的《Hamel-Boltzmann方程及其航天动力学应用》、陈立群教授的《非线性隔振的若干进展》。
同时,本次会议还专门安排了半天时间组织了“全国分析力学学科发展论坛”,该论坛由郭永新教授主持。与会专家共同探讨了分析力学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问题,包括:学科研究方向的凝练,学科之间的交叉,国际交流与合作,教材和专著建设,各类基金项目的申报等相关议题。参会专家和学者热烈讨论和发言,为分析力学学科更好的发展献计献策。同时,本次论坛还为下一年度的工作安排作了部署。首先,绍兴文理学院的楼智美教授介绍了第十三届全国分析力学会议的组织情况,青岛大学潘振宽教授介绍了今年9月即将在青岛召开多体会议的组织情况,呼伦贝尔学院的胡楚勒教授介绍了承办第十七届交叉科学会议的准备工作。另外,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也讨论了《动力学与控制学报》拟出版《分析力学专刊》的组稿等相关问题。
会议期间,湖南大学赵跃宇教授主持了梅凤翔先生八十华诞暨治学立教五十五周年庆祝活动。岳宝增教授受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院长胡更开教授委托向梅先生表示了祝贺;王青云教授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陆启韶教授委托宣读了陆先生亲自起草的贺信;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现任石家庄铁道大学校长杨绍普教授的代表刘永强博士宣读杨绍普教授给梅先生的亲笔贺信,并赠送贺礼。梁立孚、赵关康,丁光涛,许志新等老先生们回顾了和梅先生的交往历程,并回顾了梅凤翔先生在我国动力学与控制学科尤其在分析力学发展过程中的卓越贡献,以自己的方式恭祝梅先生生日快乐,健康常伴。梅老师的学生们为梅老师的生日送上了自己的祝福和礼品;学生代表郭永新教授、罗绍凯教授,陈菊博士等回忆了和梅凤翔先生的生活点滴和言传身教,最后与会代表共同恭祝梅凤翔先生健康长寿。
在正式会议召开之前,分析力学学科组召开了工作会议,梅凤翔教授、赵跃宇教授、郭永新教授、刘才山教授、岳宝增教授、罗绍凯教授、张毅教授、陈向炜教授、陈立群教授、吴惠彬教授和楼智美教授等参加了会议,并对本次会议的举办形式和方式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交流。
为恭祝梅凤翔先生80华诞,本次会议组织出版了的庆贺册《路》。该庆贺册由赵跃宇、郭永新、薛紜主编,刘世兴担任责任编辑,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亲自为《路》作序,详细地回顾了梅凤翔先生对我国一般力学即动力学与控制学科,特别是对分析力学在我国的发展所做出的凸出贡献。《路》收录了梅凤翔先生的家庭生活、学生时代、教书育人、学术交流,学术成就等方面的照片、以及梅凤翔先生亲自做的自序和梅老师的同学、朋友、同事、同行、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的佳作,共计51篇,以此表达对梅凤翔先生的敬意,并衷心祝愿梅凤翔先生身体健康,学术之树常青。
本次会议对分析力学与国际研究接轨、与应用研究结合、与相关学科融合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分析力学学科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讨论,为分析力学学科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会议对辽东学院给予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热心、周到的服务表示衷心的感谢!
86 10 6255 9588
86 10 6255 9588
office@cstam.org.cn
100190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
学会微博 |
力学科普 |
力学学报 |
力学学报英文版 |
力学进展 |
力学快报 |
力学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