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年09月19日
“近几年我每年都参加自然科学奖评审”,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饶子和开门见山地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我认为国家对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是非常积极、非常认真的”。
对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而言,科技奖励制度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促进科学成果研究方面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十八大以来,科技奖励制度不断完善,“提高质量、减少数量、优化结构、规范程序”已成为科技奖励改革的新思路。
奖励制度需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在《方案》中,明确提出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引导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立奖等重点任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钱七虎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我们要提出建设科技创新性国家,需要原创、独创的科技成果,深化科技奖励体制改革适应了建设科技强国的需求。”
事实上,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在1999年有过一次全面改革,调整奖项设置、奖励力度、奖励结构、评价标准和评审办法,期间多次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进行修订,有效促进科技奖励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据数据显示,近五年来,自然、发明、进步三大奖的平均数为307项,与上一个五年平均数355项相比,减少了48项。特别是2015年和2016年,三大奖总数都已控制在300项以下。
本次改革方案把国家三大科技奖的数量从不超过400项减少到不超过300项,饶子和表示:“科技奖励瘦身是一件好事,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很难,取消三等奖后,常常导致评出的二等奖项目中排名靠前和排名最后的学术水平落差较大。”
过去,三大奖一直采用混合评审的方式,未能评上一等奖的项目可以顺延参与二等奖的评审,引发了报奖投机等问题。本次改革提出建立定标定额的评审机制,一、二等奖项目实行按等级标准提名、独立评审表决的机制,没评上一等奖的项目不能再参与二等奖的评审。
我国干旱研究团队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强认为,“科技奖励有分量才能激励科研工作者”,限制数量才能让得奖项目经得起历史检验。
科学奖励要祛除功利化导向
科技奖励制度是科技评价体系的组成部分,客观地分析科技奖励所起到的作用和效果,可以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使科技奖励起到正面的导向作用。
在本次改革方案中,实行由专家学者、组织机构、相关部门提名的提名制,改变了以往的推荐制,引导科技工作者潜心研究,遏制“跑指标”等浮躁的学术风气。
同时改革提出健全科技奖励诚信制度,为各奖励活动主体建立科技奖励诚信档案,严惩学术不端,对重复报奖、拼凑“包装”、请托游说评委、跑奖要奖等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对违规的责任人和单位,记入科技奖励诚信档案。
从2017年国家科技奖励初评结果来看,今年国家科技奖对论文数量的要求大大降低,饶子和明显感受到了变化:“今年论文比例确实降低了,这是一个好的趋势,提名制也可以让专家更慎重、更负责。”
在张强看来,保持专家库的“高水平”是必须重视的工作,要让有真知灼见、有科学判断力的专家开展评审,这也是国家科技奖励“含金量”的重要保证。
2017年,科技工作者迎来了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同时国家设立了“全国创新争先奖”。这是继国家“三大奖”之后,国家批准设立的又一重大科技奖项,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一个科技人才大奖。
作为“全国创新争先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获得者,张强感慨到:“我是一名偏远地区的基层科技工作者,科技奖励制度每年都有变化,奖励越来越面向一线科技创新人员,评奖方式也越来越公平。”
钱七虎从20世纪末就开始参加科技奖励评审工作,至今将近二十年,目前仍担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他在《科学的春天从国家科技奖励恢复开始》一文中提到,专家参加评审工作,没什么利益要求,对学术问题的评价非常尖锐,“只讲学风、作风”。
这番话在饶子和的评审经历中也得到了印证:“每次评审工作非常紧张,评委一天要看几十个项目,很多专家车马劳顿赶过来,评完就走。我们希望科技奖励制度淡化功利色彩,坚守公平公正的道德底线。”
社会力量设奖要规范管理
近年来,社会力量设奖日趋活跃,各地政府也把科技奖励作为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的重要举措,各类科技奖励蓬勃发展。据数据统计,目前全国影响较大的奖励有70种,仅省部级每年就奖励1.2万项左右。
例如依靠社会力量设立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奖项,对科技人员从不同层次、不同渠道进行科技奖励,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科技奖励体系。
张强说:“社会力量设奖体现了对科技事业发展地关注和支持,但是奖项依然存在参差不齐地现象,需要规范管理。”
今年,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依法办奖、坚持公益为本、坚持诚实守信,为社会科技奖励发展规划“蓝图”。
饶子和是第一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的获奖者,现在作为奖励委员会主任,他认为社会力量设奖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这也是“谈奖”走过十年,在学界保持很高声誉的秘诀。
截止目前,国家共授予27位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47183人(次)自然、发明、进步三大奖。奖励科技成果5280项,其中自然奖563项、发明奖813项、进步奖3904项,包括杂交水稻、高温超导材料、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重大科技成果。
(转自:科学网)
86 10 6255 9588
86 10 6255 9588
office@cstam.org.cn
100190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
学会微博 |
力学科普 |
力学学报 |
力学学报英文版 |
力学进展 |
力学快报 |
力学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