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年07月07日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杨卫主任在“支持科学人才合作,共创一带一路未来”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全文):
尊敬的各科研资助机构和国际组织代表,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各位同仁、朋友们相聚“支持科学人才合作,共创一带一路未来”国际研讨会,共商推进国际科研合作大计,为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来自科学界的力量。我谨代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远道而来的嘉宾表示诚挚欢迎!
当前,人类社会正处于一个挑战频发的时代,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地缘冲突频发、贫富差距加剧、难民危机扩大。面对压力,是合作还是对抗、是开放还是封闭?中国给出了清晰的答案。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愿与国际社会共度时艰、开创未来。
在今年五月于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主席指出,古老的“丝绸之路”不仅是连接东西方的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和平合作之路、开放包容之路、互学互鉴之路和互利共赢之路。中国坚信,只要我们坚持走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道路,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就一定能够再造“丝绸之路”的繁荣,造福各国人民。
也是在这一论坛上,习主席强调,共建一带一路,要向创新要动力,点出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是解决全人类面临的诸如疾病传播、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经济贫穷等共同挑战的根本出路。经济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公共性不断凸显,要素的流动性、开放性、共享性日益增强,使得合作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必然要求。强化科学合作,充分发挥科技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性、战略性、支撑性作用,是同属欠发达阶段、自然地理条件相近、社会现实问题相似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谋求共同发展的明智选择,是其走向共同繁荣的持久动力。
基础研究是推进科学技术进步的关键所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科研资助机构作为着重支持基础研究的主体,在推进科学技术进步中举足轻重。深化科研资助机构间的合作,鼓励基础研究国际合作、促进科研人才协同创新、实现各国优势互补、解决人类共同难题,是推动各国和地区科学繁荣、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有效手段,为将“一带一路”建设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做出积极贡献。
今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科研资助机构及相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和代表相聚于“支持科学人才合作,共创一带一路未来”国际研讨会,从共同支持国际科技合作研究计划、共同支持基础科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共同构建科研人才培养渠道、共同支持科研人员合作交流等几个方面共商科技合作大计,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希望我们的合作能够以此次会议为起点,逐步进入实质性阶段。为了做到这一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尽自己所能,为一带一路科研领域国际合作提供资助经费、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并切实履行我们的承诺。
这次研讨会是一个自由交流观点的平台、合作机制的平等协商平台、共同筹划未来发展的平台。本着平等、互惠、自愿的原则,在共识、共赢基础上,我期望通过这次会议形成的宣言、行动计划,将“一带一路”沿线及更多国家和地区间的科技合作推向实质性、可持续性,共创未来繁荣。
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预祝行动计划结出硕果!
谢谢大家!
新闻背景:
2017年7月2日至4日,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30个国家地区科研资助机构和国际组织的领导或代表共计80余人,在中国首都北京相聚一堂,出席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的“支持科学人才合作,共创一带一路未来”(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unding Science and People Cooperation for A Prosperous Belt and Road)研讨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院士、副主任刘丛强院士出席会议。
当今为应对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宏伟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响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政府期望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杨卫主任在致辞中指出,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宏伟倡议以来,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并获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响应。在今年五月于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主席指出,“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我们必须要继承和弘扬丝路精神,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再造“丝绸之路”的繁荣,造福各国人民。
会议期间,与会各科研资助机构代表将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相互尊重”的精神,从共同支持国际科技合作研究计划、共同支持基础科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共同构建科研人才培养渠道、共同支持科研人员合作交流等几个方面共商科技合作大计。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亦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全面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科技合作向实质性、可持续性方向发展,共创未来繁荣。
(转自:科学网)
86 10 6255 9588
86 10 6255 9588
office@cstam.org.cn
100190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
学会微博 |
力学科普 |
力学学报 |
力学学报英文版 |
力学进展 |
力学快报 |
力学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