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科技信息

首页 > 科技信息 > 科技信息

总设计师解读世界首条新能源空铁试验线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23日

21日,采用悬挂式空中轨道、锂电池包牵引动力的世界首条新能源空铁试验线,在成都试验成功并投入试运行。围绕空中悬挂式铁路的安全性、实用性;与已有的城市地铁、轻轨、磁悬浮交通相比的优劣势;未来正式投入运行可行性等问题,科技日报记者专访了新能源空铁总设计师、西南交通大学翟婉明院士。

安全性如何保障

新能源空铁线,位于双流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唐空铁产业基地,其全长1.41公里,呈U字型环绕,设车站一座、岔道一处、静调库一座,其中试验线轨道梁和桥墩均采用钢结构,包括“L”形单线桥墩,“Y”形双线桥墩两种。最小曲线半径30米,最大坡度60‰,最高运行速度为每小时60公里。

“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德国、日本之后第三个掌握悬挂式单轨交通技术的国家。”翟婉明说,空铁列车自今年9月底挂线后,经过近2个月的调试运行,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

其安全性、实用性如何,会不会脱轨?受到各方关注,翟婉明说,在脱轨问题上,车辆行走机构始终封闭于箱形轨道梁内部,永远不会发生脱轨事故;列车在空中专线上运行也不会与其他物体碰撞,运营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特别是在新能源电池方面,由于它并未采用德国、日本的悬挂式单轨交通的沿线高压供电制式,而是首创采用大功率锂电池能量包作为牵引动力,我们在新能源电池的安全问题上也采取独特创新设计。”翟婉明说,为新能源空铁运行提供能量的电池组,并未安装在车辆内,而是置于轨道梁内,研究人员将电池组轻量化后,还为它安装了小滑轮,让它伴随轨道梁内的车辆驱动装置一并前行,不仅减轻了悬挂车体的重量,还进一步提高了运营安全性。

有哪些优势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有地铁、城市轻轨、磁悬浮等多种制式,新能源空铁有哪些优势和运营可行性?翟婉明认为,极强的城市交通适应性是它的最大优势。目前与空铁最接近城市轨道交通方式是跨坐式单轨交通即城市轻轨,但与后者相比空铁的成本更低、通行能力更强,“它最小转弯半径仅30米,最大坡度可达100‰,这在城市轨道交通选线方面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拆迁量。而在运输中,其同样采用分布式动力,可根据城市交通需求自由编组,最大可达到每小时12万人的运力。”

同时空铁在建设施工中,通过轻巧的立柱和同样轻巧的轨道梁架设于空中,占地少且不影响城市原有交通布局,施工周期短、投资少。“它每公里建设成本仅为地铁的1/51/8,跨坐式单轨交通的1/21/3,其轨道梁柱采用工厂预先制造、现场组装,施工周期仅为地铁的1/5左右。”

“目前看所有技术指标完全适用于以后的实际商业运营线。”翟婉明说,作为城市立体交通的重要选择,此次空铁试验运行成功后,下一步将进行全面运营考核,并不断优化系统设计参数,“作为运行试验来说,它已经取得成功,但具体到商业运营,还涉及到系统测试优化、性能优化、成本优化等,还要在未来制定相关技术标准,为今后商业运营线建设奠定基础。”

(转自:《科技日报》)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