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学会动态

首页 > 学会动态 > 学会动态

Acta Mechanica Sinica创刊30周年座谈会暨力学学科战略发展研讨会

发布日期:2015年06月25日

201568-9日,国际期刊Acta Mechanica SinicaAMS)创刊30周年座谈会暨力学学科战略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市西郊宾馆召开。会议对国际力学学科的前沿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同时还结合力学学科的发展趋势,深入探讨了AMS下一步的办刊思路,为提高期刊服务学科的能力提出了宝贵建议,也为海内外力学科研同行提供了一次交流机会。我国力学界卓有威望的力学家以及海外力学界顶级科学家在内90多位力学科研工作者应邀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AMS第七任主编郑泉水教授、史维教授、锁志刚教授共同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会现任理事长、AMS第五任主编杨卫,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宋军部长,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会第二任理事长郑哲敏,第六任理事长白以龙,第八任理事长李家春,第九任理事长胡海岩,AMS第二任主编黄克智、第三任主编吴承康,第四任主编王自强、高华健以及对AMS做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应邀出席了会议。

本次会议还特别邀请了美国布朗大学高华健教授、美国哈佛大学John W. Hutchinson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John A. Rogers教授、美国西北大学黄永刚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Alexander Smits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Sanjiva K. Lele教授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孙建桥教授参加会议并做学术报告。

开幕式上,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宋军部长代表中国科协致辞。宋军部长首先对AMS创刊30周年表示祝贺。他表示,在过去的30年里,AMS始终坚持办刊宗旨,保证办刊质量,在我国力学界和国际力学界保持着良好的学术声誉。并持续在中国科协的相关评选活动中荣获奖励。特别是2013年,AMS入选中国科协等六部门联合实施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成为中国科技类英文期刊的佼佼者。他还表示,在我国科学技术事业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之际,希望AMS再接再厉,努力跻身最优秀的力学国际期刊行列,中国科协也将一如既往地支持AMS的发展。

 

随后,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会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为开幕式致辞。杨卫首先代表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AMS创刊30周年表示祝贺,希望此次研讨会能够为力学学科发展带来新的气象。杨卫从纵横两个方向梳理了AMS的发展历程。纵向即历史,在力学发展的历史中AMS起到了链条作用。创刊以来,AMS把“让中国了解世界力学,让中国力学为世界所认识”作为目标,这个目标凝聚了多位前任主编的心血,也凝聚了前几届编委会孜孜不倦的努力。横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方面要面向全国力学工作者,另一个面向力学相关领域,第三要面向世界。因此,国际化发展、跨学科的引进成为AMS发展的动力。杨卫理事长希望AMS能够成为力学工作者最喜爱的期刊。为此,他提出,AMS要不断有新的血液、新的运行方式推动自身发展。同时,电子期刊的演化、出版平台的架构关系都应该是AMS进一步发展所需要思考的问题。AMS已过而立之年,杨卫希望AMS能在世界力学大舞台上不断冲刺,争取取得越来越好的成果。

 

AMS的历史和未来

开幕式结束后,AMS主编郑泉水代表联合主编史维、锁志刚向与会代表介绍了AMS的发展历程。郑泉水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解和掌握国际力学科研最新动态、搭建国内外力学科研交流平台,在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关怀和支持下, AMS1985年正式创刊。刊物由中国力学学会和中科院力学所共同主办,中国科协主管。

创刊之初,AMS着力面向世界报道我国力学科学的最新成果与动态,将《力学学报》中最前沿和最具影响力的科研成果译成英文,进行刊载。从1990年起, AMS开始接收来自全球的投稿,大大提高了期刊的时效性和影响力。AMS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严苛的出版制度。把追踪国际力学科研的最新成果作为办刊方向,通过选题策划、组织专刊的形式刊发了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科研成果。AMS不断借鉴国外先进办刊理念,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投审稿制度,对稿件学术质量严格把关,保证了AMS的学术水平。一直以来,AMS保持了较高的办刊水平,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

AMS把创建国际化期刊当做自身发展的方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外权威专家受邀担任编委和审稿人,大大提高了AMS在国际力学科研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和国际著名出版商Springer进行合作,AMS打开了一扇进入全球科技期刊市场、参与全球期刊市场竞争的大门。1995年,被美国工程索引数据库EI所收录。1999年,AMS被美国科学索引SCI所收录。至2015年,AMS已经被全球42家数据库所收录。

AMS聚焦于前沿创新和学科交叉,并不断融合数字化传播的技术手段。开创主题文章栏目,加大约稿力度,精选优秀文章。优化审稿制度并利用国际出版平台,加快出版速度。从开门办刊到开放办刊,通过拓宽科技期刊数字化传播途径,扩大期刊国际影响力。

最后,主编郑泉水教授在报告中对AMS的未来进行思考。希望AMS有一天能够成为世界力学最优秀的期刊,为我国力学发展贡献力量。

 

AMS创刊30周年优秀论文特别奖

为了感谢广大作者和读者对AMS的支持,扩大期刊影响力,在创刊30周年之际,期刊特别评出了“AMS创刊30周年优秀论文特别奖”。评委会对AMS 30年来刊发的近1500篇论文进行评比,根据论文的学术质量,最终评选出6篇优秀论文,给予颁发“AMS创刊30周年特别奖”。获奖论文信息如下(按出版年份排名),

   Ø   Tan, H. L.(谭鸿来),Yang, W.(杨卫): Atomistic/continuum simulation of interfacial fracture, Acta Mechanica Sinica, 10 (3): 237-249  (1994)

   Ø   Tan, W.C.(谭文长), Xu, M.Y.(徐明瑜):Plane surface suddenly set in motion in a viscoelastic fluid with fractional Maxwell model, Acta Mechanica Sinica18 (4): 342-349  (2002)

   Ø   Mei, F.X.(梅凤祥), Xu, X.J.(许学军), Zhang, Y. F.(张永发) :A unified symmetry of Lagrangian systems, Acta Mechanica Sinica, 20 (6): 668-671 (2004)

   Ø   Qi, H.T.(齐海涛),Xu,M.Y.(徐明瑜):Stokes' first problem for a viscoelastic fluid with the generalized Oldroyd-B model, Acta Mechanica Sinica, 23 (5): 463-469  (2007)

   Ø   Shi, X.H.(施兴华), Kong, Y.(孔勇), Gao, H.J.(高华健) :Coarse grained molecular dynamics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of carbon nanotubes entering cell membrane, Acta Mechanica Sinica, 24 (2): 161-169  (2008)

   Ø   Sigmund, O. :Manufacturing tolerant topology optimization, Acta Mechanica Sinica, 25 (2): 227-239  (2009)

郑哲敏院士、吴承康院士、胡海岩院士、李家春院士、黄克智院士、白以龙院士为获奖者颁奖。

 

AMS创刊30周年暨力学学科发展战略研讨

颁奖结束后,中国力学学会历任和现任理事长、AMS历任和现任主编分别就期刊发展进行座谈。大家回顾了期刊的历史,对期刊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并且对力学学科的发展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郑哲敏院士回顾了《力学学报》的历史,对老一辈的力学科学家钱学森、郭永怀和钱伟长等主编表示怀念,希望AMS能够继承传统、服务力学、走向国际。

黄克智院士、吴承康院士介绍AMS90年代注重快速出版,邀请优秀稿件和稿件的英文写作水平,使AMS很快被EISCI收录。

王自强院士表示,期刊发展要跟上学科发展,要提升文章的含金量。力学的发展不能仅限于其自身的方向,在未来的发展中要考虑与材料、医学、生物、物理、化学相结合。AMS30年仅是期刊发展的第一步,要再接再厉,努力达到世界优秀期刊的水平。

杨卫院士表示,AMS的发展目标应该是跻身于世界一流英文期刊行列。如何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做好四方面工作,包括国际性、及时性、高影响性和网络化宣传。

   

高华健教授表示,中国力学发展非常迅速,AMS发展成为世界优秀期刊的目标一定会实现,但是需要几代人不懈的努力。

黄永刚教授作为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JAM)主编向参会代表介绍了JAM快速出版的办刊经验。

白以龙院士认为AMS需要梳理自己面临的挑战,树立目标。AMS应该是国际力学更有学术背景的舞台,期刊要有前瞻性的内容发表,对中国力学有推动作用。另外,新的交叉领域和分支是约稿方向。

李家春院士表示随着和国际的交往越来越多,中国工程界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期刊可以抓住一些关键问题邀请优秀文章;同时借助电子手段将科技信息推送出去;主编和编辑部也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建立健全的会审制度、审稿制度;编辑部建立良好的与作者读者的人际关系,树立期刊威信。

胡海岩院士表示,中国力学界应该树立自信,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深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大力支持,中国的力学将会迎来大发展。要把期刊做好有很大的难度,影响因子对期刊很重要,但是中国力学界应该有自己的文化,期刊需要做好内在工作,如缩短发表周期,邀请优秀稿件等。但是审稿队伍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在力学界找寻年轻的优秀的审稿人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审稿专家也要严肃审稿。建议AMS能够评出“优秀审稿专家”,使期刊更有凝聚力。

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会副理事长,中科院力学所副所长戴兰宏研究员表示,中科院力学所多方位给予AMS支持,希望AMS能中国力学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周哲玮副理事长分享了应用数学与力学的办刊经验,建议力学界为期刊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与会的其他代表作为作者、审稿人和编委也纷纷发言,为期刊发展提出了很有用的建议,以及对AMS的殷切希望和美好祝福,讨论热烈。

   

 

学术报告

本次会议还特别邀请了7位国际知名学者带来学术报告。在固体力学方向,AMS特别邀请美国布朗大学高华健教授、美国哈佛大学John W. Hutchinson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John A. Rogers以及美国西北大学黄永刚教授,针对低尺度纳米材料、软物质、智能材料以及复杂三维结构的发展几个前沿领域向参会代表做相应报告;流体力学方向邀请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Alexander J. Smits教授和美国斯坦福大学Sanjiva K. Lele教授分别就湍流和气动声学两个领域做了报告;动力学与控制方向,邀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孙建桥教授就超级计算时代动力学与控制的发展做了报告。

高华健教授的报告题目为Mechanics in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s of low-dimensional nanomaterials介绍低尺度纳米材料在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力学特性; John W. Hutchinson教授的报告题目为Structural stability at large and small scales: shells and soft materials,报告综述性地介绍了非线性稳定性现象在壳体和软物质材料领域的发展; John A. Rogers教授的报告题目为Mechanics of soft electronic systems for the human body,报告介绍了用于人体的软电子系统的力学性质; 黄永刚教授的报告题目为Assembly of micro/nanomaterials into complex, three-dimensional architectures by compressive buckling的报告,报告介绍了微纳材料在复杂、三维架构通过压缩屈曲方式的组装; Alexander J. Smits教授的报告题目为Experiments in high Reynolds number flows,报告介绍了用非常大的雷诺兹管和边界层流动测量方法研究湍流标度律; Sanjiva K. Lele教授的报告题目是A second golden age of aeroacoustics?,报告介绍了剪切层不稳定性与激波元的作用; 孙建桥教授的报告题目是 Dynamics and control research in the age of supercomputing, 报告介绍了超级计算在动力学与控制领域的发展轨迹以及发展趋势。

   

学术报告后,参会代表与报告人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69日,AMS创刊30周年座谈会暨力学学科发展研讨会落下帷幕。本次会议是AMS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在中国力学学会历任理事长、AMS历任主编、历任编委会和海内外力学界的鼓励和支持下,AMS将继续脚踏实地、面向全球,与我国力学科研共同成长,助力于力学学科的发展。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