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科技信息

首页 > 科技信息 > 科技信息

中国迎来“科技创新的春天”

发布日期:2015年04月02日

当许多中国人对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提出科学的春天这一说法仍记忆犹新时,中国科技界迎来新的春天。科技创新的春天成为许多受访者的口头禅。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3日晚出台,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这个春天一锤定音。

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又将立春的种种现象分为三候。中国科技创新的春天也有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将学术孤岛整合为新型研究机构。

趁着改革东风,中国科学院正在将所属的100多个研究机构进行分类改革、调整优化科研布局。

 我们希望通过四类新型研究机构建设,把中科院的力量有效地集成起来,满足国家的重大需求,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分散为一个个学术孤岛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说。

四类新型研究机构包括卓越创新中心、创新研究院、大科学研究中心和特色研究所,有的瞄准学术难点、有的瞄准战略需求。白春礼表示,中科院将对各类型机构采取不同的支持方式或评价方法。

这解决了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面临的困扰。他举例说,以往空间科学卫星、天文卫星、遥感卫星等分属中科院的不同机构,这次打破围墙,承担载人航天平台研制工作的原空间应用与工程中心、负责嫦娥工程的国家天文台及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联合起来,共同瞄准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

意见在深化转制科研院所改革方面再下一城,提出对于承担较多行业共性科研任务的转制科研院所,可以组建成产业技术研发集团。

 二候蛰虫始振:让科技人才得到红利与肯定。

身处改革之中的科技人才将大展拳脚,并且实实在在地得到改革红利。

一些科研人员说,有观点认为他们花费国家的资源出创新成果,收益理应归国家所有。基于此,财政部门在设置科研项目经费时仅给科研人员较低的劳务费。

如今,意见提出重奖精英,要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还将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全部下放给符合条件的项目承担单位。

 避免有些人打着国有资产流失的旗号限制科研人员分享其应得的劳动成果,充分体现了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的导向。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李新男说,此举找准了社会创新的内在动力。

意见还提出为人才提供良好环境,比如实行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吸引制度,探索建立技术移民制度;再如促进产学研融合,符合条件的科研人员经所在机构批准,可以带着科研项目和成果、保留基本待遇到企业开展创新或创办企业。

 除了现实物质上的奖励,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国家对我们的重视。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宋祥甫一语道破众人心声。

 三候鱼陟负冰:促科技体制改革和万众创新勇破坚冰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就用勇破坚冰、高速前进,打响了一场勇闯深水区、敢啃硬骨头的攻坚战来形容科技体制改革的艰巨性。

意见明确指出,要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要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意见同时强调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建立依托专业机构管理科研项目的机制,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科技管理事权和职能定位。

眼下,中国科技部正将涉及40多个部门的上百个科技计划统筹为五大类,并放置在统一的科技管理平台上进行管理。他们还将建立统一开放的国家网络管理服务平台,实行激励机制,将重大科研基地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

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万钢认为重点在于将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已有基础与创业者的需求对接,具体措施包括构建众创空间、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将已有的普惠政策集成到众创空间创新服务等。

意见更提出强化资本市场对技术创新的支持,比如加快创业板市场改革、发挥沪深交易所股权质押融资机制作用等,投资界人士评价这次的政策切中创新发展需求要害,强化金融创新功能

对此,受访者呼吁更具体、可操作的配套细则尽快出台,让这个春天长一些。

(转自:中国新闻网)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