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科技信息

首页 > 科技信息 > 科技信息

光明日报:中国科技需要一次彻底的自我解放

发布日期:2014年11月21日

近日有消息说,袁隆平的第四期超级稻”2014年亩产超过了1000公斤。要知道,在1958年,全国水稻最高亩产只有400公斤左右,直到2000年,袁隆平超级稻第一期试验的目标产量也不过700公斤。短短十几年,超级稻单产连续刷新纪录,为这个尚未消除饥馑的世界带来希望,这是中国人运用科技手段解放生产力的又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例证。
然而,在解放他人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下的中国科技,也正迫切需要破除体制障碍,来一次彻底的自我解放
毋庸置疑,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都有了质的飞跃。这不仅体现在嫦娥奔月、蛟龙探海这样的重大工程中,科技改变生活的例子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俯拾即是,不胜枚举。
2013年,我国全社会在科技领域的研究与开发(R&D)经费投入已连续第二年超过1万亿元,总量与日本基本相当,位列世界前三;R&D经费投入强度(与GDP之比)突破2%,超过了欧盟。
舍得向科技投入,无疑是科学春天的重要标志。但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还有一块透明天花板——长期以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始终在10%左右的低水平徘徊,无法突破提升,这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郁结——它所反映出的,不仅仅是我们与发达国家40%转化率之间的水平差距,也不单单是成果转化的现实困境。
诚然,没能转化的成果绝不意味着没有价值。但我们也必须直视当前我国科技投入与产出不匹配、成果数量与质量不匹配的现实。追根溯源,是我们的科技体制、创新机制确实还存在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所指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加大投入,是增强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保障。而打造一个制度完善、充分激发创造活力的科研体系,则是一个民族创新基业万古长青的根本。
遵循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革科技体制、创新机制,用智慧驱动的精细模式,取代投入拉动的粗放模式,确是当下中国科技发展最紧迫的任务。
科技体制改革,说到底,是国家科技生态的治理。千头万绪,需要多管齐下。
在方向规划上,需要治。急功近利是大敌。有统计显示,由于无法在短期内见到效益,投入基础研究的经费,在我国R&D经费总投入中占比不足5%,而美国和日本则分别为19%12.5%。而基础研究正是国家科技长远发展的根基。在现实中,急功近利则突出表现为某些部门、机构,或偏好以领导任期作规划,或动辄提出以多少年内拿到某某奖为目标,完全背离了科技发展的自身规律。不仅如此,这样的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科学探索与技术研发的关系,导致了不同科技投资主体的越位与失位。
同时,在管理体制上,需要治。当前,中央财政划拨的民用科研经费出自30多个部门。政出多门、各自为政,既分散了有限资金的使用,也使很多项目重复,甚至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而缺乏严谨有效的科学评估和监管,更埋下了权力寻租的隐患。
在科研上,需要治。一些科研项目立项时,不是从科学本位出发,而是看人下菜碟。权威专家成为各方争取科研经费的旗号,甚至变为出租头衔的老板;学术带头人成了专门跑经费、拉关系的包工头。课题研究则被层层转包,质量无法得到切实保障。这既破坏了资源分配的公正准则,也助长了学术浮躁之风的蔓延,导致科研腐败频发。
在评价机制上,需要治。目前在很多科研机构,SCI论文依然被当作衡量科研工作者科研能力的唯一标尺。这使得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成为各类期刊的奴隶。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在学术垃圾的生产过程中。

(转自:中国科学网)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