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首页 > 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 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

2012年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13年01月15日

2012年中国力学学会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组织了多次国内低温等离子体学术交流研讨会,举办了低温等离子体暑期数值模拟讲习班,有效地促进了国内低温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同行交流以及青年人才培养。同时,委员会成员积极组织并参加国际等离子体相关重大学术活动,推动并促进了我国低温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事业进一步发展。
一、组织国内学术交流
本年度依照专业委员会的倡议,委员会委员组织了不同研究领域的多次学术交流,分述如下:
1. 热等离子体应用专业研讨会(2012520日、合肥)
本届研讨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夏维东委员召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
研讨会采用专题报告、工作交流和研讨的形式,围绕热等离子体在能源、化工、材料、环境、冶金、国防等领域应用主题,探讨了热等离子体研究的发展方向、重大应用背景、制约热等离子体的瓶颈问题。
会议主题报告和工作交流报告有:(1)郭文康教授:等离子体热解煤制乙炔进展;(2)陈连忠研究员:热等离子在航天领域的应用;(3)袁方利研究员:高频常压热等离子体制备粉体材料;(4)童洪辉研究员:放射性废物等离子体焚烧技术研究及中核总西南物理研究院热等离子体应用研究进展;(5)倪国华研究员:大气压水蒸汽等离子体射流的特性及其应用研究;(6)李和平副教授:热等离子体非平衡特性数值模拟研究中若干问题的讨论;(7)王海兴教授:低气压热等离子体数值模拟研究展望;(8)黄河激副研究员:力学所热等离子体研究进展;(9)李祥(代印永祥教授):级联式等离子体发生器;(10)万树德高工:热等离子体在冶金中的应用。由印永祥教授、黄河激副研究员、陈连忠研究员主持。
会上进行了工作交流和研讨,由郭文康教授和夏维东教授主持。与会代表在介绍各自的研究工作亮点和热烈讨论基础上,一致同意借助“热等离子体应用专题研讨会”平台,凝聚共识,从基础和应用研究两个层面,分别筹划“973”和“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重大项目,争取12年内立项申报。
本届研讨会还通过,2012年“热等离子体应用”专题研讨会将于2013上半年召开,由中核总西南物理研究承办,召集人为童洪辉研究员。
2. 低温等离子体数值模拟培训班(201282124日、大连)
首届全国低温等离子体数值模拟培训班由中国力学学会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召集人为大连理工大学的宋远红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王海兴教授。
培训班以授课的形式,围绕低温等离子体领域内重要学术和工程问题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培训,这次培训班得到了国内同行的大力支持,多家单位的教师和研究生踊跃报名参加,共有115人参加了为期4天的相关知识培训。
培训班的主要安排有1)王友年教授:低温等离子体理论模型;2)姜巍老师:低气压射频等离子体PIC/MC模拟报告以及程序代码;3)丁可老师:大气压等离子体PIC/MC模拟;4)徐翔老师:低气压射频等离子体流体力学模拟;5)刘大伟老师:大气压等离子体流体力学模拟;6)戴忠玲老师:低温等离子体鞘层模拟报告以及程序;7)李和平老师:Simple算法在热等离子体体系数值模拟中的应用;8)王海兴老师:低气压热等离子体数值模拟。各位授课教师按照王友年教授的要求,精心准备课件,对讲授的相关方法进行了耐心细致、全无保留的讲解。听课教师和学生纷纷反应通过培训,在低温等离子体领域内一些重要学术和工程问题的物理数学模型、数值模拟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国内外当前相关研究方向的发展等方面都有较大收获。
在培训班举行的简短结业典礼上,钟晓霞老师,李和平老师分别代表听课和授课教师谈了体会和感想,王友年老师对培训班的活动效果和意义进行了总结并为认真参加培训的教师和学生颁发了培训班的结业证书。
本次低温等离子体数值模拟培训班由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承办,宋远红、高飞老师及其课题组的研究生承担了大量的会务工作,保证了会议的各项议程顺利进行。会议初步商定下届低温等离子体数值模拟培训班于2014年暑期举行。
3. 等离子体化工环境应用研讨会(20121130日、广州)
本届研讨会由中国力学学会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主办,华南理工大学承办。召集人为华南理工大学的叶代启教授。
研讨会采用专题报告、工作交流和研讨的形式,探讨了当前等离子体技术在化工、生物、医学、环境领域中的应用发展、瓶颈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研讨会共进行了5个主题报告,由李坚教授和孙冰教授主持:等离子体化工过程强化:问题与思考(闫克平教授,浙江大学),等离子体催化脱除VOCs的部分机理与面向应用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朱爱民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放电等离子体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研究(李杰教授,大连理工大学),脉冲DBD等离子体处理印染废水(钟方川教授,东华大学)和等离子体射流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研究进展(杨勇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
主题报告后的工作交流和学术研讨由叶代启教授主持。与会代表在介绍各自的研究工作重点和热烈讨论基础上,一致认为等离子体技术是化工环境应用中的一种有效的处理手段,应该大力推进其在理论基础和应用上的深入研究,特别是放电等离子体的物理化学过程及工业化应用中面临的问题的解决。本届研讨会还通过了2013年“等离子体化工环境应用”专题研讨会将于明年暑期召开,由浙江大学承办,召集人为浙江大学闫克平教授,并初定分成教授研讨会和研究生讲习班两个环节。
二、组织并参加国际学术活动
1. 召开2012年等离子体催化与能源材料应用国际研讨会(201292124日、天津)
由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大学刘昌俊教授组织的2012年等离子体催化与能源材料应用国际研讨会(2012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lasmas for Catalyses and Energy Materials ISPCEM-2012)于92124日在天津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比利时、澳大利亚、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102位学者、学生参加了研讨会,其中国外22人、国内80人。国外等离子体催化、等离子体纳米材料制备、等离子体离子液体知名学者Frank Endres教授、Ben Jang教授、Hyungjun Kim教授、Akira Mizuno教授、Kostya Ostrikov教授参加了会议。国内相关领域主要研究机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西北大学、石河子大学、大连大学、天津大学等参加了研讨会。中国力学会等离子体专业委员会委员李星国教授、朱爱民教授、夏维东教授、钟晓霞教授、王海兴教授参加了研讨会。袁方利教授派员参加了研讨会。
等离子体在催化与能源材料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在日本、韩国和欧洲已经形成庞大的产业。相关领域的学术会议主要在日本、德国、荷兰、英国、法国等地召开。特别是日本,已经形成规模很大的多个系列会议。尽管受地震影响,但相关会议在日本依然活跃。由于等离子体新兴和交叉学科特色,我国缺乏相关原创技术。我国企业大量引进的是国外技术,迫切需要发展我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由此提高我国产品的竞争力。为此,天津大学发起并组织、召开了上述研讨会,旨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宣传我国学者创新性研究成果,促进我国相关学科加速发展,为今后我国企业提高竞争力打下一定基础。研讨会期间就等离子体催化与能源材料应用科学问题、高水平论文发表组织了学生培训会。
探讨会将在两个SCI收录期刊Catalysis Today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出版专辑。
根据与会人员建议,ISPCEM将继续举行,印度学者将在印度组织ISPCEM-2016
2. 参加第39IEEE等离子体国际会议(20127812日、英国爱丁堡)
由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主办的第39IEEE等离子体国际会议(39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lasma Science)于20127812日在英国爱丁堡召开。拉夫堡大学(Loughborough UniversityMichael G. Kong教授担任大会主席。
这次会议上,共有3位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作口头报告,分别为华中科技大学卢新培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朱爱民教授和东华大学石建军教授。此外,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均派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3. 参加第11届亚太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会议(20121025日、日本京都)
由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主办的第11届亚太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会议(11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于20121025日在日本京都召开。SAMCO公司的辻理董事长任大会主席。
本次大会上我国共有4位专家受邀作邀请报告,分别为: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孟月东研究员,报告题目“Preparation of Direct Alcohol Fuel Cells by Plasma Technology”;浙江大学闫克平教授,报告题目“High-Voltage Power Sources for Pulsed Discharge Plasmas”;清华大学蒲以康教授,报告题目“Experimental Study of Fast Ionization Wave Discharge at High Pulse Repetition Rate”;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黄河激副研究员,报告题目“Unsteady Phenomena In A Non-Transferred DC Arc Plasma Generator”。
此外,我国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印刷学院、东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均派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亚太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会议是由我国与日本、韩国于1992年共同发起组织的地区性系列国际会议,每两年举办一届,由中、日、韩、澳等国轮流举办。目前已成为国际低温等离子体学界最重要的学术会议之一。除交流低温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外,本次会议还增设了低温等离子体工业应用的特别议题,邀请工业界的技术人员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在先进材料制备、节能减排、生物环境等领域的创新性应用。
下一届亚太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会议初步定于2014年在我国台湾召开。
三、2013年度工作计划
2013年专业委员会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继续积极推动国内低温等离子体界的学术交流与发展。拟举办的学术活动包括:2013年全国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会议、第二届全国等离子体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专题研讨会、2013热等离子体应用专题研讨会、低温等离子体诊断暑期讲习班等。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