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下午,“2012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在京举办,由中国力学学会组织编著的《中国力学学科史》正式对外发布。
按照中国科协的指导意见和项目规划,中国力学学会于2010年启动“力学学科史”研究项目,成立了以李家春院士为主编的编研组。在力学界同行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编研组通过大量调研、集中讨论和精心编写,历时两年,最终形成了《中国力学学科史》一书,积累了有关中国力学的珍贵史料,探究了力学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展示了现代力学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中国力学学科史》的编写过程中,编研组注意突出学会特点,体现学科特色,按照侧重中国史,侧重现代史,侧重学科史和侧重学术思想的原则,开展《中国力学学科史》研究工作。一方面编研组积累与力学发展有关的史料,另一方面编研组就隐含在这些史料之中生产方式、人文环境、学科制度对力学学科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进一步梳理我国力学学科发展的主要脉络,分析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使这门既经典又现代的学科能在我国建设现代化创新型工业国家的进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中国力学学科史》简介
在人类进化、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伴随着力学发展的踪迹。力学的经验和知识是人们通过观察外部世界现象和生产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实验、逻辑推断与理性思维,总结成科学的原理和定量的规律,这是力学学科发展的基本模式,世界的和中国的力学学科发展历程都是如此。
《中国力学学科史》一书,在世界力学学科发展的大背景下,概括了中国力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生产方式、人文环境、学科制度对力学学科发展的影响,总结了力学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
全书分为五编、十章。第一编:世界力学简史是中国力学学科发展的大背景,包括:古代人类力学知识的积累,经典力学学科的形成,理论和应用力学研究进展等三章;第二编:中国力学学科的孕育是中国力学从发生、停滞到再起步的阶段,包括中国古代力学知识的积累,明清时期西方力学的传入和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力学等三章;第三编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力学学科的发展,该编描述了我国力学从奠定近代力学基础到现代力学全面发展的历程,包括中国近代力学学科的形成和中国力学学科的全面发展等两章;第四编和第五编分别是有关力学教育和学术共同体的章节,探讨人文环境、学科制度对于力学学科发展的影响。
本书可供从事自然科学史研究人员,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与力学相关专业的师生、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在科技、教育等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和科学普及工作者参考,也可供中等学校教师和高中学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