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科技信息

首页 > 科技信息 > 科技信息

3月9日《科学》杂志精选

发布日期:2012年03月28日

小盗龙闪光的羽毛
新的发现提示,小盗龙这种恐龙的羽毛可能带有一种闪烁着荧光的黑色。在现代鸟类中,闪光的羽色是由排成阵列的黑色素体产生的,而黑色素体是含有黑色素这种黑暗色素的细胞器。Quanguo Li及其在中美两国的同事对来自小盗龙这种近鸟类恐龙的成为化石的黑色素体与那些在现代鸟类中发现的黑色素体进行了比较。(近鸟类恐龙构成了两腿兽脚类恐龙中的一个亚组,它包括了鸟类世系。)在羽毛化石中及在现代的闪光羽毛中的黑色素体是特别狭长的。它们还以片状、端对端的定向排列。文章的作者得出结论:这些羽毛表明,至少有某些小盗龙的羽毛是闪烁着荧光及黑色的。他们进一步提出,这些羽毛化石包括了一组用来吸引配偶的可能有装饰或发出信号用途的长尾羽毛。Li及其同事猜测,荧光色彩可能对这一方面有帮助,使得其尾部羽毛变得更为夺目。
远古撞击可解释月球磁性的古怪特性
研究人员说,一颗很久以前击中月球的巨大的小行星制造了太阳系中最大的陨石坑,它可以解释从月壳显示出的令人惊讶的强磁场。这些月球上的磁性异常是早在1960年的阿波罗计划中被首次发现的,但科学家们一直很难解释它们,因为月球岩石一般不含有太多的金属铁,这使得它们成为磁性特征的不良记录器。如今,Mark Wieczorek及其同事对重大的月球撞击事件——如那个造成太阳系中最古老和最大的被称作南极艾肯盆地的陨石坑进行了详细的电脑模拟。根据他们的模拟,如果那些抛射体被某个远古的、月球磁场所磁化的话,来自小行星撞击所产生的抛射体物质的分布可解释绝大部分的月球磁场异常。正如Gareth Collins在一篇《观点栏目》文章中所解释的,这样一种磁场可能受到月球历史的早期在月球核心与其月幔之间的差异旋转的驱动。
蜜蜂基因与大胆行为有关
我们人类为什么会以我们各自的方式行事?有趣的是,对蜜蜂的一项新的研究可帮助研究人员理解引起我们渴望体会新经验的复杂的基因。Zhengzheng Liang及其同事对蜜蜂的侦察行为进行了密切的观察并找出了蜜蜂中决定它们行为的基因表达的特殊差异。显然,某些蜜蜂既会侦察食物又会侦察新的筑巢场所,而另外一些蜜蜂则不作任何的侦察。在一个大型的、被屏蔽的户外圈地中,研究人员重新排布了这些蜜蜂的食物来源并观察哪些蜜蜂会决定为更多的食物而外出侦察。Liang及其同事接着将那些敢于冒险的蜜蜂与那些待在与其蜂巢较近处的蜜蜂的脑中基因表达进行了比较。据这些研究人员披露,与其他的觅食蜜蜂相比,那些外出寻找新场所和食物来源的侦察蜜蜂显示出了与儿茶酚胺,谷氨酸和GABA信号水平有关的巨大的差异。通过给蜜蜂施予章胺和谷氨酸,研究人员发现,他们可以增加这些昆虫的侦察行为。另一方面,当这些蜜蜂被施予多巴胺阻滞剂时,它们似乎会减少侦察行动。Liang及其他研究人员提出,这些蜜蜂中的侦察行为的遗传学机制与包括人在内的脊椎动物物种中的寻求新奇行为有关的遗传学机制非常类似。进一步的研究可帮助研究人员理解这种行为究竟是如何在不同物种和世系中演化的。
一个核电厂的熔毁过程
尽管核电厂存在着固有的潜在危险,但只有少数几次大型的核事故对人类生活或环境造成了重大的有害影响。尽管这样,少数记录在案的核事故,如那些发生在乌克兰切尔诺贝利的核事故、在美国三里岛的核事故及在日本福岛的核事故等都有着可怕的后果。而且,据Peter Burns及其同事撰写的一篇评论文章,它们还教了研究人员许多有关核反应堆事故之后所发生的化学和物理反应过程。随着福岛核反应堆熔毁一周年即将到来,文章的作者描绘了在此类核反应堆核熔融事故发生时已知发生的事件。例如,去年由东北冲9.0级地震和海啸所引发的福岛核电厂的熔毁向环境中释放了未知量的放射性海水。但是,根据这些作者披露,人们对在极端的化学、辐射和热力情况下,这些核燃料是如何与水进行反应的所知相对较少。Burns及其同事对人们目前所了解的发生在某一事故期间的核燃料进行了回顾,希望它可对有关政策发生影响并可对新的更为精确的模型有所启迪。
(转自:科学网)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