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科技信息

首页 > 科技信息 > 科技信息

8月12日《科学》杂志精选

发布日期:2011年08月30日

可伸缩的电子皮肤
一种超薄型的电子装置可像一个临时性的刺青一样附着于皮肤之上,它可测量心率和其他的生命体征,但却无需如今在医院中对病人进行监护的笨重的电极。该装置还可用作一种电子绷带以加速伤口的愈合、用于烧伤以及其他的皮肤疾病;它甚至还可为假肢装置(如人造下肢或上肢)带来触觉。目前医院监护中使用的复杂的接线极不方便,而且会令病人和医生都感到苦恼。例如,一名可能有心脏病的患者常常需要携带一个笨重的监控仪达一个月或更长时间,目的是为了捕捉到异常但却罕见的心脏异常事件。目前最好的电极是凝胶涂层粘合垫。许多人,特别是那些皮肤敏感的人会在使用凝胶涂层粘合垫后产生皮疹。由John Rogers和同事设计的这种电子皮肤位于一层橡胶样的聚酯之上,它具有的力学性质与自然皮肤的力学性质有着良好的匹配。该装置是通过纯粹的吸力而黏附在皮肤上的;被称作范德华力的微弱的力量是存在于相同物质分子间的引力,但它不会干扰正常的皮肤运动,因此它可像临时文身一样用于皮肤。该装置的中层是由感应器、电子原件、电源及发光元件所需要的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成分组成的;该设计将所有这些必须的元件挤压到一个超薄层中,其厚度大约为人的一根头发。研究人员将这些电子皮肤在受试者身上进行了测试并发现,该装置可在上肢、颈部、前额、脸颊和下颚上工作长达24个小时,但它不会刺激皮肤。接下来,该研究团队用该装置来测量实验参与者的大腿肌肉和心脏产生的电活动,并发现该装置测得的信号与同时用常规笨重的电极、导电凝胶和胶带所测得的信号是吻合的。这些结果提示,电子皮肤有一天可取代常规的医院监护方法。
利他的黄蜂觊觎蜂后位置
像群居黄蜂Polistes dominulus(一种细腰亚目的黄蜂)这样的动物在一起工作并相互帮助的动机会是怎样的呢?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假设,这种合作行为一定会给每个个体的相关亲族提供某种好处以使其辛勤的劳作变得有价值。但是,一项新的研究显示,这些群居性的昆虫并不是为了它们的亲族的裨益而服务于它们的蜂后的。相反,它们如果与群体的其他成员在一起而不是单打独斗的话,它们可获得直接的健康上的益处,以及有可能继承后位的机会。这些发现提示,个体的选择可能足以解释自然界许多例子的群居行为。Ellouise Leadbeater及其同事解释说,每年春天,雌性的Polistes黄蜂(或称雌性创建者)开始自己建造蜂巢或是一群共同雌性创建者一同建造蜂巢。在共同创建的蜂巢中,许多黄蜂之间是完全没有亲族关系的,这使得人们不清楚它们为什么要帮助这个群体。因此,这些研究人员在西班牙开展了一项大型的实地研究:他们检测的是来自228个不同黄蜂巢中的1113个雌性创建者的繁殖成效,其中包括处于支配地位的蜂后及处于从属地位的工蜂。他们发现,这些共同雌性创建者(从属于蜂后)通常会比单独的雌性创建者(即选择自己建造蜂巢者)产下更多的后裔。他们说,某些共同雌性创建者的后裔来自那些被偷偷放入蜂后巢的蜂卵。据Leadbeater及其团队披露,即使是那些处于从属地位的共同雌性创建者(即那些不继承蜂后位置者)的后裔数目也会等于或超过那些单独的雌性创建者所产的后裔数目。
如何消灭结核菌
抗结核病药物吡嗪酰胺(或称PZA)扮演着一个独特的显著缩短疗程的角色,尽管研究人员从来不知道其原委。一项新的研究终于找到了PZA在结核分枝杆菌(即该病的致病菌)上的标靶,并提出了该药究竟是如何消灭这些细菌的。Wanliang Shi及其同事发现,当PZA水解成为吡嗪酸(或称POA)之后,它会将核糖体蛋白RpsA作为其标靶,而RpsA会参与蛋白质的翻译过程。这种反式翻译过程对细菌在应激情况下(如饥饿、酸性pH值和缺氧等情况下)处理受损mRNA上的停止运作的核糖体是至关重要的。研究人员提示,PZA能够抑制这一过程可能是其成功治疗结核病的秘密。这种特别的抗结核药物是结核病疗法中唯一无法替换的药物,因为它能杀灭那些其他药物无法消灭的持久性的细菌。因此,目前抗结核病的所有候选药物都将与PZA合并使用以取得最佳的疗效。
(转自:科学网)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