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在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化学会的领导下,在各位委员和流变学界同仁的热情参与、大力支持下,第六届流变学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又取得了新的成绩。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举办了第十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
2010年11月14~16日,第十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于在杭州召开。会议由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承办,浙江省复合材料学会协办。本次会议共分7个主题,分别是本构模型与本构理论,多相多组分体系流变学,聚合物及其加工流变学,电-磁流变学,岩土、地质与石油流变学,工业流变学,食品、医药与生物流变学。来自国内外67家单位(包括6家流变仪厂商)的180多名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共进行了72场学术报告,其中大会邀请报告7场、分会邀请报告17场、分会报告48场。会议论文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收入论文87篇。
7 场大会报告的报告人及报告题目分别为:
1、 杨卫(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纳米晶体的流变与断裂。
2、 韩志超(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科学与材料联合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Nucleation Phase Separation Under Oscillatory Shear。
3、 瞿金平(聚合物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基于拉伸流变的聚合物叶片塑化输运技术研究。
4、 赵晓鹏(流变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微纳分级结构颗粒的电流变效应。
5、 申长雨(中科院院士、郑州大学校长):塑料成型模型化理论及数值模拟技术。
6、 江雷(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教授):仿生智能界面材料。
7、 郑强(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教授):多相多组分聚合物体系流变学研究。
二、召开了本届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借第十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召开之机,流变学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议于2010年11月14日晚在杭州戴斯大酒店举行。出席本次会议的委员16位,1位委员委派代表参加,2位委员请假。
会议主要议题包括:(1)各位主任委员汇报各自分管工作的进展情况;(2)第二届中国流变学杰出贡献奖和第六届中国流变学青年奖的评选;(3)专业委员会换届的有关问题;(4)团体会员费交纳问题;(5)协商决定第十一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承办单位;(6)讨论专业委员会的其他工作。
本届专业委员会将于2011年上半年任期届满。本次全体会议经过讨论,对换届相关问题达成共识如下:(1)将以通讯投票方式决定新一届专业委员会的组成。(2)为了使专业委员会能更有效地开展工作,换届时要注意把在流变学研究与应用和普及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热心学会工作、积极参加流变学学术交流活动、年轻有为的同志吸收到新一届流变学专业委员会中。同时,适当扩大专业委员会的组成单位。(3)鉴于本届专业委员会有些委员可能因研究方向改变、工作太忙或者健康等原因,很少参加专业委员会的活动,为了使新一届专业委员会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工作,本届专业委员会将在换届工作中,给现任和拟提名担任新一届委员的同志发函,征求他们本人参加专业委员会工作并承担相应义务及责任的意愿。
会议经过讨论、协商,决定2012年第十一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由湖南工业大学承办。
三、评选了“第二届中国流变学杰出贡献奖”及“第六届中国流变学青年奖”
两个流变学奖项的推荐工作于6月初启动。在推荐的基础上,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以2/3以上赞成票决定了“第二届中国流变学杰出贡献奖”的获奖人选,他们是:北京化工大学金日光教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罗迎社教授。
会议通过表决,决定“第六届中国流变学青年奖”授予北京化工研究院刘建叶博士。
在第十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闭幕式上,举行了这两个奖项的颁奖仪式。流变学杰出贡献和流变学青年奖的评选对于推进我国流变学事业的健康发展、激励优秀青年流变学工作者投身流变学研究与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举办了“第七届全国液体及软物质物理学术会议”
由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化学会主办,西北工业大学承办的第七届全国液体和软物质物理学术会议2010年10月20日~23日在西安召开。流变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晓鹏教授担任执行主席,并作了题为“电场调控的智能软材料及其性能”的大会报告。
全国液体和软物质物理学术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主要围绕液体结构与颗粒物质、复杂流体与软纳米体系、生物物理与聚合物体系三大主题领域前沿研究进行了交流,涵盖了液态结构与性质、液-固及玻璃化转变、受限液体与微流、软物质中的相互作用和动力学、软物质中的自组织(装)、胶体与聚合物结构、软纳米体系、生命体系有关的软物质、颗粒物质、电磁流变液、电子墨水、液体和软物质研究方法等议题。
本次会议收到论文98篇,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中央大学等全国各地的50多所大学、研究机构的200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五、组织参加了在日本札幌召开的“第五届泛太平洋地区流变学会议”
为了扩大我国流变学界的国际影响,并为申办2016年国际流变学大会创造有利氛围,专业委员会大力组织了我国流变学工作者参会。本次会议注册参会人员450人,我国与会代表43人,参会人数除东道主日本外仅次于美国。中科院化学所韩志超研究员作了题为“Nucleation Phase Separation under Oscillatory Shear”的大会邀请报告,流变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晓鹏教授、副主任委员罗迎社教授分别作了题为“Biomimetic Design and Preparation of Electrorheological Materials”、“Rheological Experiments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Two Kinds of Light Metal Alloy Materials”的主题报告(keynote)。按第一作者统计,我国代表宣读论文31篇(含香港3篇,台湾2篇),另有张贴论文8篇(含台湾2篇)。通过论文宣读及与各国同行的交流,展示了我国流变学领域近年的研究成果。
六、出版了《流变学通讯》电子刊物第二期
2010年12月7日出版了《流变学通讯》电子刊物第二期,刊登了“第七届全国液体及软物质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57篇。目前,刊物稿源缺乏的问题比较突出。
七、完成了上级学会理事候选人推荐工作
按上级学会部署,通过全体委员投票,推选了力学学会理事候选人、化学学会理事候选人及化学学会代表大会代表。本专业委员会推荐的力学学会理事候选人罗迎社教授、化学会理事候选人郑强教授、解孝林教授分别顺利当选力学学会、化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