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科技信息

首页 > 科技信息 > 科技信息

科技部公布我国科技实力清单:取得多个第一

发布日期:2011年03月04日

我国科技实力到底如何?2182011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召开之际,科技部公布了一组衡量中国科技实力的关键数字
数字一:科技投入年均递增20%,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世界第一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科技投入保持了20%以上的年均增速。2009年我国中央财政科技投入为1512亿元,带动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支出5802亿元。按当前汇率计算,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居世界第四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2010年有望达到1.8%
在财政科技投入中,中央和地方比例约为11,国家科技计划对民生和经济领域的投入比例约为11。基础研究投入稳定增长,2010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经费30亿元,为2005年的5倍;国家重点实验室稳定支持经费30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达103亿元,为2005年的4倍。
2009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51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研究与开发人员全时当量229万人年,居世界第二位。中青年人才成为科技人才队伍的主体力量。
数字二:取得多个首次第一,部分领域比肩国际前沿
基础研究领域,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具有存储和读出功能的量子纠缠交换,新型铁基超导材料将我国凝聚态物理学研究推向了世界最前沿;在世界上第一次获得完全由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制备的活体小鼠,为克隆成年哺乳动物开辟了一条全新道路。
前沿技术研究领域,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相继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开发成功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天河一号,运算性能达到世界第一。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首次突破3700水深纪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具备3500水深载人深潜能力的国家。
数字三: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高技术产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
2009年,56个国家高新区工业增加值1.54万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10%。国家高新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5%,接近先进国家的水平。
十一五时期,高技术产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2009年达到6万亿元。2009年我国技术交易市场规模达到3039亿元,是2005年的两倍。
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油气田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京沪高速轨道列车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为钢铁、石化、交通等重点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发光二极管照明、光伏发电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技术支撑。目前,新能源汽车已在25个城市的公务用车和公共服务用车领域进行推广应用示范。21个城市开展了半导体照明试点,节电超过1.64亿千瓦时。
产学研结合日渐紧密,企业支出占全社会研发支出逾70%
2009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95%、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50%、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35%以上项目由企业牵头实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中,68%的项目由企业牵头或参与完成。
2009年,中央级转制院所获得国家财政纵向科技经费71亿元,来自市场的横向科技性收入为233亿元。许多研究型大学接受来自企业委托的横向科技经费占经费总额一半以上。
通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我国组建了汽车轻量化、数控机床高速精密化、半导体照明、杂交水稻等56个联盟。集聚了110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大学和科研机构,参与联盟企业2009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7万亿元。
外资研发机构技术交易额占我国全部技术市场交易的25%
截至2009年,我国已与1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积极参与了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伽利略计划、国际对地观测等国际大科学工程。
我国目前有3300多个外资研发机构。2009年,外资研发机构产生的技术交易额,占我国全部技术市场交易的25%。世界500强中有346家已在我国建立研发中心。
2010年,中美就化石能源合作续约,完成了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项目招标,正式启动联合研究工作。
(转自:科学网)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