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科技信息

首页 > 科技信息 > 科技信息

2月17日《自然》杂志精选

发布日期:2011年03月04日

封面故事:人类活动影响极端降水量的证据

人类活动的一个显著效应已经在所观测到的气温和平均降水量趋势中被检测到。但迄今为止,尚没有研究工作正式识别出关于极端降水量的人类影响指纹,而且评估人类对特定天气事件的影响已被证明是困难的。现在,两个小组提供的证据表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显著增加了降雨量及局部洪灾风险的概率。Min等人对北美、欧洲和北亚1951年和1999年间降水量的观测结果和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他们发现了温室气体增加对北半球陆地上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率的一个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性的效应。Pall等人利用公开发布的气候模拟结果发现,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在2000年秋季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大范围洪灾期间使洪灾风险有实质性增加。

人类祖先的界线划分

近年来的几个化石发现被称为是早期类人猿(包括人类和人类祖先在内的进化枝的成员),其中包括来自埃塞俄比亚Middle Awash地区的Ardipithecus、来自肯尼亚Tugen HillsOrrorin和来自乍得Djurab沙漠的SahelanthropusBernard WoodTerry Harrison表示对此要谨慎。现代人类与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等非类人猿之间的差别是相当大的。但在距今800万年和距今400万年前之间、当人类这个分支被认为已经出现时,人科动物之间的差别整体上是比较小的。在这篇Review文章中,WoodHarrisonArdipithecusOrrorinSahelanthropus等在生命树上的位置应该在什么地方提出了另外的解释——它们接近类人猿这个分支,但也许并不在这个分支上。

衰老的端粒/线粒体轴线

最近对端粒(染色体端部的保护性末端)和线粒体之间的一个功能联系的揭示,提出这样一个可能性:二者都可能涉及与衰老相关的过程。现在,对来自小鼠心脏和肝脏组织的造血干细胞的转录组(全部RNA内容)所作的一项分析,表明存在一个端粒-p53-PGC轴线,这个轴线将端粒功能丧失与器官功能降低联系了起来,而且也可能与跟年龄相关的病变联系了起来。在端粒丧失功能的小鼠中,p53-调控的细胞生长停滞被激活,接着它又抑制PGC-1αPGC-1β(代谢过程和线粒体过程的主要调控因子)。这会导致线粒体质量减少、线粒体功能丧失和ATP生成量减少、糖生成受损、心肌功能受损和活性氧增加。

渔场管理的可持续模式

使渔场更具可持续性的一种做法是共管理,即渔民和管理者共同负责监管。关于这种做法能够奏效的证据大都是道听途说的,所以,Nicolás Gutiérrez及其同事系统分析了130个共管理的渔场,以找出共管理的哪些属性是成功所必需的。排在最前面的属性包括领导力社会凝聚力明确的激励保护措施

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比以前估计的小很多

活动星系核(AGN)是宇宙中最亮的天体。它们是由质量在1000万个太阳质量和100亿个太阳质量之间的超大质量黑洞提供能量的,其周围是一个宽发射线区域,这个区域很可能与一个吸积盘相关。人们对中央宽发射线区域的动态和结构很不了解,尽管在这个方面已经进行了超过30年的深入研究。现在,WolframKollatschnyMatthias Zetzl发现,在AGN光谱中所观测到的发射线宽度和发射线形状之间有一个根本性的关系,据此他们推测,内区域的几何对于快速转动的宽线天体来说是最平的,而慢速转动的窄线AGN有一个更接近球形的结构。知道转动速度之后,就有可能推导出对中央黑洞质量的更准确的估计值——结果表明,这些黑洞的质量比以前所估计的小两到十倍。

具有前所未有高折射率的超材料

超材料(具有在自然界中无法获得的电磁性能的人工设计的复合材料)正在为基础研究以及有用的应用提供新的机会。迄今为止,寻找具有负折射率的材料一直是一个优先目标,但要扩大新颖的转换光学应用的范围,具有异常高的折射率的材料也将同样是有用的。现在,Bumki Min及其同事研制出一种宽带的、柔性的太赫(兆兆赫)超材料,它的折射率为38.6,这样高的折射率是前所未有的。这种新的超材料基于I-形的、薄的金构造单元的分层阵列,它为小尺寸隐形设备、广角镜头和慢光设备的研发工作提供了一个起点。

 

(转自:科学网)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