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1年02月14日
“乐声如微风使柳枝摇曳,使池塘表面水波荡漾,掀起了听者情感的波澜。哀怨的笛声,使来自北方的诗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不禁潸然泪下。”
如此文采斐然的段落摘自一本科学随笔之中,它的书名叫《诗情画意谈力学》,作者是天津大学教授王振东,说起王振东,我是久闻大名,原来我在《应用数学和力学(英文版)》编辑部工作的几年里,常常听力学界的前辈说,我国力学界有几位才子,不仅学术水平了得,而且文史方面亦有很高的修养,其中之一就是王振东先生,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曾用优美的笔墨写过许多力学科普短文,其中有多篇发表在我现在供职的《自然杂志》上。
用力学来诠释古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且不说古代诗词对力学现象的描述极为简练、含蓄,就是要对我们周围发生的力学现象作一点科学分折也是很难的。20世纪30年代出现过一种神奇的玩具——“饮水小鸭”,它既不需要电力推动,也不需要上紧发条,却会不断地低头“饮水”,然后又直立起来,循环反复,永无休止!其奇妙的构造和原理曾经让名重一时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为之困惑。所以王先生的力学诗趣写作,实在是煞费了一番苦心。
在本书的后记里,作者详细地回顾了一篇文章从酝酿到立题,从分析现象到发现其中机理的漫长过程。如“野渡无人舟自横”名篇,就这样想想写写,历时达10年之久才定稿。当然,这里所说的10年乃是从酝酿到完篇的时间跨度。因为他们平时的主业是力学的教学和研究,读闲书,写闲文只能作为陶冶情趣,修身养性的休息。有空琢磨一会,没闲就先放一放,这样锲而不舍,日积月累,终于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仅1998年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力学诗趣》里就收录了他发表的11篇文章,其中部分文章被俄罗斯科学院的《力学文摘》摘录。《力学诗趣》出版后,在科普界和力学界产生了很好的影响。王振东教授的科学随笔还被评论为是一种诗性文化,可谓成绩斐然。
这次新版的《诗情画意谈力学》,是王振东这10多年中陆续发表的科普文章的集结,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中国力学学会策划的《大众力学丛书》之一。
该书是一本科学和艺术交融的力学科普读物,内容大致可分为“力学诗话”和“力学趣谈”两部分,“力学诗话”的文章,是试图从唐宋诗词中对力学现象观察和描述的佳句入手,将诗情画意与近代力学的发展交融在一起阐述。“力学趣谈”的文章,结合问题研究的历史,就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力学现象,风趣地揭示出深刻的力学道理。由于先生在力学上学养深厚,再加上他丰富的文史知识和清新隽永的文字写作,所以能引人入胜地描绘一些场景,并说明其中的原理。引文中的唐宋诗词、历史掌故,信手拈来,传神贴切,美不胜收,读起来不啻让人徜徉在诗情画意之中,得到美妙的艺术享受和高雅的学术熏陶。
从“野渡无人舟自横”说到流体运动中物体的稳定性,从“车如流水马如龙”谈到现代交通流动理论,从“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说到流体运动的不稳定性……,书中用引人入胜之文字,阐释深奥的力学原理,读者一点也不会觉得力学原理的艰深,不知不觉中懂得了力学学生费老大劲才能弄明白的道理。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没有停留在一些浮光掠影的诠释,而是加以广泛的引申,涉及更有意义的力学应用范畴。例如:从“但见流沫生千涡”说到涡旋的害与利;从“郡亭枕上看潮头”谈到潮汐的开发利用;从“直挂云帆济沧海”说到飞机机翼的设计,等等。写得文思清晰,情景交融,读了飘然意远。
中国的传统文化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启迪学理的灵感。本书从唐宋诗词中的佳句入手,来阐述深奥的力学原理,生动新颖,文采斐然。读者读了此书后,一定能感受力学魅力,体验诗情人生,有益于交融文理,开阔思路和激发创造力。(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出版社)
原刊于上海《自然与科技》2010年第6期
86 10 6255 9588
86 10 6255 9588
office@cstam.org.cn
100190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
学会微博 |
力学科普 |
力学学报 |
力学学报英文版 |
力学进展 |
力学快报 |
力学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