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获得者厄温·内尔先生和求是基金会顾问何大一先生为2010年“求是科技基金会”求是杰出科学家奖获得者沈平平、蒲慕明和施一公颁奖。
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11月1日上午在福州开幕。开幕式上,2010年“求是科技基金会”求是杰出科学家奖揭晓,能源专家沈平平、生物学家蒲慕明和施一公获得此项荣誉。
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认为,沈平平领导的团队实现了产学研的密切结合,在第一期973项目的支持下,首先用分子试剂理念研制出了用表面全自动高温高压油层物理系统,形成了一整套化学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理论技术体系,在大庆油田开展了大规模的化学区实验,为大庆油田化学区年产原油1300多万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第二期的973项目支持下,在中国首次建立了适合中国油藏特点的二氧化碳、地质安全埋藏评价体系,发展了二氧化碳与原油埋藏理论,在吉林油田建立了世界第二个二氧化碳地质埋藏和提高采收率的示范区,二氧化碳埋藏率提高了10万吨。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剧增,石油和天然气对国外资源的依赖不断增长,提高我国原油天然气的勘探、生产、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紧迫要求。沈平平领导的团队在这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在国际上得到高度评价。
蒲慕明在神经生物学的研究中发明和发展了一系列新理论技术,创造了神经生长中对导向分子的反映,并阐明了神经生长进行方向决策时细胞类的信号传导机制。在过去20年发现了神经营养因子可以调节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也对神经信号的时间信息存储机制进行了定量的分析。这些工作对理解神经环路的发育机制,大脑如何储存长时间记忆以及如何修复脑神经损伤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施一公主要研究肿瘤发生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其抗癌药物的专利在美国进入临床实验,从2007年以来,他领导的清华大学研究组在膜蛋白结构与功能以及生物大分子研究中连续取得重大进展,2009年首次在世界上成功解析了细胞凋亡小体的高分裂与空间三维结构,该结构挑战并打破了学术界的传统解释,对研究细胞凋亡发生的机理有重大影响。2009-2010年,该研究组首次在世界上成功解析了氨基酸反向专用蛋白的原子结构和复合物结构,这两项工作对破解一大类膜转运蛋白的转运机理作出了关键性的贡献。
本年度,求是科技基金会还设有求是研究生奖学金,奖励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南大学的优秀博士研究生;IAS Qiu Shi Foundation Members,捐设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两个华裔研究学者名额。
“求是科技基金会”由查济民先生及家族于1994年在香港创立。“求是”之名,是查先生根据浙江大学前身“求是书院”而取的。基金会之主要目的是通过奖助在科技领域上有成就的中国学者,推动国家的科技研究工作。
更多阅读
(转自: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