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科技信息

首页 > 科技信息 > 科技信息

《自然》社论:中国学术期刊何去何从

发布日期:2010年10月26日

改革势在必行;政府部门应该起强势主导作用
916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社论——《出版或灭亡》(Publish or perish),阐述中国学术期刊目前的颓势,并建议制定详细计划来挽救衰退的中国学术期刊。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中国的学术出版正处在令人为难的窘境当中。中国学术期刊的数量已达到5000份还多,然而,其发表的文章很多都未被关注,无人引用。这不得不让人产生疑问:这样的研究还有没有意义?同时,中国学术出版的有效性也遭受许多质疑——毕竟,学术出版的目的是为了向更多人传播详细的研究信息,以推进科学的发展。
比较在英文国际期刊中发表的学术文章数量,中国科学家位居第二,仅次于美国。在中国国内开始质疑为什么自己的期刊发表的高质量文章那么少的时候,中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GAPP)开始试图推进革新,振兴本土的学术出版业。这是好事,但目前GAPP并未透露革新措施的具体细节。人们不免感到困惑:接下来到底要怎么做?
正如它所承诺的那样,GAPP应该大刀阔斧地实行改革,对期刊进行重新评估,精简期刊数量,将各种资源和出版发行权给予那些熟悉国际出版的科学家和知道如何物尽其用的出版社。同时,期刊可以适时地推出英文版,并通过其他一些手段增加学术文章同行评审的公正性及学术成果传播的广泛性。
此外,中国的学术公开程度也是需要强调的,要想重振中国的学术出版,不论是中文版还是英文版,一个最好的机会便是建立一个开放获取的平台——这在西方国家的期刊中已经成为主流趋势。许多中文期刊对文章作者是收取版面费的,所以他们应该有能力实现期刊向开放获取模式的平稳转变。同时,政府也应该通过引入投资、提供经费和专业意见引导出版商走入一个新阶段。(科学网张笑/编译)
 
更多阅读
 
《自然》社论原文(英文)
《自然》相关文章(英文) 
李东东:科技期刊要建立优胜劣汰机制
专家达成共识:中国科技期刊必经集团化数字化网络化
中国期刊编辑致信《自然》讨论论文剽窃

朱作言黎乐民:中国科技期刊争稿源转变评价体系很重要

 

 

(转自:科学网)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