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科技信息

首页 > 科技信息 > 科技信息

6月17日《自然》杂志精选

发布日期:2010年06月25日

封面故事:
 
科学度量体系的科学性问题

科学家今天已经习惯用数字标准来评估他们的表现。“科学度量体系”从上个世纪60年代“科学引文索引”(SCI)的推出起步,此后人们尝试了很多新的评估方法。但度量体系的应用是否像那些被度量者所认为的那么广泛呢?Nature杂志对全世界的研究机构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这个问题是复杂的。很多研究人员感觉,研究机构对“可疑”的度量体系太过信任,尽管很多管理人员提出,个人推荐等传统方法一般要好于数字指标。不过,并非所有度量测试都是一样的,而且如果它们得到改进的话,也许能够代替旧的方法。Richard Van Noorden报告了现有的大量方法以及它们到底度量什么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在一篇文章中,我们就度量方法可以怎样得到改进的问题征询了6位研究人员的意见。
 
两台望远镜对KBO 55636的
 
观测结果
 
“柯伊伯带天体”(KBOs)是太阳系中在海王星以外轨道上运行的小型冰质天体,难以进行观测。偶尔,这样的一个天体会引起“掩星”现象,这个时候与其结构相关的数据便可获得,其少量特性也可以被推断出来。但2009年10月9日的“掩星”(涉及KBO 55636,它是富含水冰的Haumea KBO碰撞家族的一个成员)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将关于KBOs的观测天文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在对明亮的KBOs进行几年跟踪之后,便有可能预测一次即将发生的“掩星”,并让若干天文望远镜对准其方向。尽管天气状况变化无常,并且还有影响观测的其他因素,但仍有一台以上(事实上有两台)独立的天文望远镜能够观测到这次“掩星”。由于有两个不同的视角,所以可以计算出更准确的数字:KBO 55636的平均半径为143±5公里,其几何反照率在V-带中约为0.9,这说明它比以前所认为的要小,而且同其母天体一样,也具有高度反光性。它的动态年龄说明,要么KBO 55636有一个主动表面修复机制,要么新鲜水冰可以在太阳系外层存在数十亿年。
 
Skyrmion晶格的真实空间图像
 
Skyrmions是稳定拓扑质地,具有与粒子相似的性质,它是一个最初用来描述核粒子的数学概念,但过去10年却在从微观到宇宙的所有尺度上都得到了应用。事实证明,Skyrmions对于描述磁体中新颖的自旋构形尤为有用,而且去年Skyrmions在磁性化合物MnSi和Fe1-xCoxSi中的存在也通过中子散射实验得到证实。现在,Yu等人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获得了后一种化合物的一个二维Skyrmion晶格的真实空间图像,其形式为涡旋自旋结构的一个六边形排列。该晶格被发现在一系列不同温度和磁场下都是非常稳定的。本文作者们猜测,所观测到的纳米尺度的自旋拓扑也许会导致有趣的、新的电磁效应被发现。
 
硫酸盐形成的特定氧化通道
 
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排放出的二氧化硫被氧化成硫酸盐,并可进而形成硫酸盐气溶胶,后者能影响地球的辐射平衡。Bao等人利用对保存在岩石记录中的大气硫酸盐进行硫和三氧同位素测量,来研究硫酸盐形成的特定氧化通道。他们发现,新生代中期(距今3400万至700万年前)在北美洲高平原北部,曾经发生7次与喷发相关的硫酸盐气溶胶沉降事件。在这些沉积物中所发现的在同位素上不相关联的硫酸盐可能只是在碱性云水中产生的,这种云水有利于在对流层中形成一个由臭氧支配的二氧化硫氧化通道。这表明,与今天的弱酸性条件不同的是,那个地区的云水在新生代中期经常是碱性的。
 
物种生态互动的遗传性
 
调控物种互动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遗传的,所以认为亲缘关系较近的生物比亲缘关系较远的生物更有可能有相似的生态互动似乎是符合逻辑的。有关这一关系已经进行的研究工作很少,而且少量这样的研究也往往关注专门化的生物,如寄生虫或食草昆虫。对包括专门化生物和非专门化生物、无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在内的各种不同互动类群(包括所有互动类型)中的宿主利用方式的演化所作的一项新的分析,支持认为所有物种的生态互动都具有遗传性(即在演化过程中被保留了下来)这样一个观点。同样规则似乎也推动着大多数生态互动的演化,并且对于地球生物多样性的组织也有很大贡献。
 
(转自:科学网)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