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学会奖励

首页 > 学会奖励 > 中国力学学会青年科技奖

第十届中国力学学会青年科技奖(2007年度 获奖人:陈少华 陈伟球 冯西桥 康国政)

发布日期:2014年09月22日

陈少华
性 别:男
职 称:研究员
学 历:博士
地 址:北京北四环西路15号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LNM室
邮 编:100190
电 话:(010) 82543960
电子邮件:
shchen@LNM.imech.ac.cn
简 历:
2001.08 - 现  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1999.07-2001.07:中科院力学所,博士后,合作导师:王自强研究员
1996.09-1999.06:北京交通大学,固体力学,博士,导师:高玉臣院士
2008.11-2008.12: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访问学者,合作者:A. Soh教授
2007.10-2007.12: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访问学者,合作者:A. Soh教授
2003.10-2005.10:德国马普金属研究所,访问学者,合作者:H. Gao教授
2002.01-2002.02:瑞典Blekinge理工学院,访问学者,合作者:S. Kao-Walter教授
研究领域:
微纳米尺度力学,生物材料及仿生材料力学,高温烧结材料力学等
任职情况:
中科院力学所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理性力学和力学中数学方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生物材料及仿生专业组组员,塑性力学专业组组员,《The Ope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编委
获奖及荣誉:
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7年获香港大学Sino-British Fellowship Trust Visitorship;发表于IJP(2002)的论文被美国科学信息所基本科学指标(ESI)2005年评为“高引频论文”;2002年获中科院力学所中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一等奖;2001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后;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王宽诚博士后工作奖励基金
论文及著作:
国内外刊物已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42篇被SCI 收录,SCI他引160余次。已出版专著2部(科学出版社及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2篇著作:
1) Chen Shaohua and Wang Tzuchiang, 《Micro-scale Plasticity Mechanics》,2009年,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2) 王自强,陈少华,《高等断裂力学》,2009年,科学出版社
10篇代表性论文:
1) S. Chen, C. Yan, P. Zhang, H. Gao, Mechanics of adhesive contact on a power-law graded elastic half-space, J. Mech. Phys. Solids, 2009, doi:10.1016/j.jmps.2009.06.006
2) S. Chen, A. Soh, The capillary force in micro- and nano-indentation with different indenter shapes, Int. J. Solids Struct., 2008, 45, 3122-3137
3) S. Chen, H. Gao, Bio-inspired mechanics of reversible adhesion: orientation-dependent adhesion strength for non-slipping adhesive contact with transversely isotropic elastic materials, J. Mech. Phys. Solids, 2007, 55, 1001-1015
4) S. Chen, H. Gao, Non-slipping adhesive contact between mismatched elastic spheres: a model of adhesion mediated deformation sensor, J. Mech. Phys. Solids, 2006, 54, 1548-1567
5) S. Chen, L. Liu, T. Wang, Investigation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in films by nano-indentation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thickness and different coating-substrate combination,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05, 191, 25-32
6) S. Chen, L. Liu, T. Wang, Size dependent nanoindentation of a soft film on a hard substrate, Acta Mater., 2004, 52, 1089-1095
7) S. Chen, T. Wang, S. Kao-Walter, A crack perpendicular to the bimaterial interface in finite solid, Int. J. Solids Struct., 2003, 40, 2731-2755
8) S. Chen, T. Wang, A kind of deformation theory for strain gradient effects, Int. J. Plasticity, 2002, 18, 971-995
9) S. Chen, Y. Gao, Asymptotic analysis based K-S constitutive law for a rubber wedge compressed by a line load at its tip, Mech. Mater., 2001, 33, 481-491
10) S. Chen, T. Wang, A new hardening law for strain gradient effect, Acta Mater., 2000, 48, 3997-4005

 

    陈伟球,男,1969年6月出生于江苏吴江。1990年以全市物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力学系,1990年被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学位,两年多后又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在研究生期间师从著名力学家丁皓江教授,从事各向异性壳体的流固耦合振动研究。除了阅读大量与学位论文有关的文献外,也关注其他方面的研究,这不仅开拓了研究视野,也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1996年留在浙江大学土木系工作,次年与导师等合作出版了中文专著《横观各向同性弹性力学》(浙江大学出版社),为浙大百年校庆呈上一份特殊的礼物。该书共10章,他撰写了第七至十章,其中第七章是关于接触问题的,是与其博士学位论文完全不同的方向。
1997年10月获得日本文部省奖学金去日本东京大学航空系作博士后研究。那里良好的科研条件使他如鱼得水,巧妙地将最新的势理论方法引入到压电弹性力学的三维断裂和接触问题的分析中,得到了一系列三维问题的精确解,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例如1999年发表在著名期刊JMPS上的关于币状裂纹问题的论文给出了最为简洁的裂尖应力强度因子和电位移强度因子的表达式,已被他人SCI论文引用48次。
    1999年3月到期后,他义务反顾地踏上了归国的路程,回到母校工作。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在多场耦合力学分析上有创新的贡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到目前为止,与人合作出版英文专著2部、中文专著1部,发表学术期刊论文近200篇,其中181篇为SCI所收录,被他人SCI论文引用达到774次。2006年由Springer出版的专著纳入了国际权威学者、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Gladwell教授主编的著名系列丛书“Solid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是中国大陆学者第一次在该丛书框架内出版专著。1999年晋升副教授,次年全票通过破格晋升教授。目前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等多个学术兼职,是《力学学报》、《固体力学学报》、《振动工程学报》、《J. Zhejiang Univ. (SCIENCE A)》及《The Open Acoust. J.》等期刊编委。近年来积极参与和组织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推动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
他十分热心于教学事业,曾两次荣获浙江大学优秀本科生导师的光荣称号,被评为2007年度浙江大学先进工作者。2008年汶川大地震,除了及时捐款外,响应党的号召交纳特殊党费,2009年获得了浙江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
    在他读初二时,他的父亲就因病去世,但他在父老乡亲的热心帮助下,一路克服困难走到现在。他最大的心愿就是以努力的工作报答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们,报答培养过他的学校,报答提供给他生活、学习、研究的土壤和营养的伟大祖国。

 

 

    冯西桥,男,1968年5月生于河北,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7月,1991年7月和1995年3月先后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年6月清华大学核研院博士后出站。之后获洪堡奖学金,在德国Darmstadt工业大学和荷兰Delft工业大学任洪堡研究员。1999年回国,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任副教授,2001年起教授、博士生导师。此外,还曾在美国UIUC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悉尼大学、德国Max-Planck金属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韩国高等科技研究院等任客座教授或访问学者。
    现任清华大学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力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断裂与疲劳专业组副组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期刊《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编委和中国地区主编,《Archive of Applied Mechanics》、《Multidiscipline Modeling in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Acta Mechanica Sinica》、《固体力学学报》(中、英文版)、《The Open Surface Science Journal》等8种期刊的编委。曾任中国力学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秘书长(2002-2006)。
    他主持和参加了20多个重要科研项目,包括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生物材料的微纳米力学与仿生”、NSFC重点项目“天然生物材料的多尺度力学”、NSFC优秀创新群体研究基金“微纳米力学与智能材料力学”、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多尺度力学研究”、NSFC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微观尺度断裂的虚内键方法”、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多层次结构和性能研究”等。
    其主要研究领域在生物材料的微纳米力学与仿生、细胞力学、损伤与断裂力学,在上述领域已发表专著2部,学术论文200余篇,被SCI他人引用530多次。其代表性论文发表在《Nano Letters》、《Soft Matter》、《Small》、《Applied Physics Letters》、《Langmuir》、《Polymer》、《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Int. J. Solids and Structures》、《Int. J. Plasticity》、《JMPS》等。
    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007)、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5)、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999)、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一等,2004)、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7)和二等奖(2001)、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2000)等奖励。

 

 

康国政,男,1969年8月出生,固体力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习简历:
1987.09~1992.07  清华大学材料工程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就读大学本科
1992.09~1994.02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系金属材料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1994.03~1997.12  西南交通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固体力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7.12~2001.09  西南交通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讲师、副教授
2001.09~2002.09  日本国名古屋大学微系统工程系, 访问学者
2002.09~2008.07  西南交通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8.07~至今   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2008.11~2009.1  澳大利亚Monash大学机械与航空工程系,访问教授

获奖和荣誉:
1、2004年,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基金;
2、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3、2005年,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
4、2005年,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5、2008年,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4)
6、2009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4)
7、2009年,受聘为德国“洪堡”学者。

科学研究:
十余年来,一直从事材料循环本构关系、复合材料力学细观力学和材料疲劳与断裂理论研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97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8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总装“十五”预研项目和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基金以及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等省部级项目9项。已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Composi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chanics of Materia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力学学报》和《固体力学学报》等期刊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10余篇,出版论著2本。论文和论著被SCI收录46篇、EI收录99篇,被SCI他人引用192次和被国内学术论文他人引用210次。

学术兼职:
1、中国力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断裂与疲劳专业组组员;四川省力学学会秘书长、常务理事;
2、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复合材料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3、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常务理事。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