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编委会工作总结

首页 > 编委会工作总结 > 力学与实践

2006年《力学与实践》编委会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06年05月14日

《力学与实践》在中国力学学会和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的领导与支持下,坚持科学性、实践性、知识性、可读性和时效性的办刊宗旨,尤其是强调保持特色,突出实践性。通过全体编委和编辑部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2006年度的工作任务。不管是在期刊的编辑出版方面,还是在所承办的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期刊状况

1、收发稿情况

2006年共收到稿件493篇,其中应用栏 306篇,教育栏160篇,综述栏目10篇,力学纵横栏目17篇。目前已退稿261篇,录用79篇,已刊登25篇,待发表的54篇。收稿数量比2005年(521篇)减少28篇。教学研究栏的自投稿件数量占全部稿件的32.5%。应用研究的投稿数量占全部稿件的62.1%,比往年有所提高。目前的录用率为23.2 %

2006年全年刊出6期共计151 篇,其中:综述栏12篇;应用研究栏84篇;教育研究37篇;学术讨论1篇;力学纵横18篇。在所刊出的综述栏与应用研究栏的共96篇文章中,有45篇受基金支持,占46.9%;其中有30篇受国家自然基金资助,占31.3%.

2006年的刊出周期为349天。下图为2006年每期出版的时滞走势图。从图上可以看出:只有第24期的出版周期超过一年(365天),其他4期都控制在一年以内。

2、栏目的改进

为了突出《力学与实践》反映当前前沿热点问题,贴近公众、贴近现代生活的特色,专题综述栏目每期都有一篇主打的以约稿为主的综述文章。2006年随着青藏铁路的全线开通,组织撰写了青藏铁路建设中的冻土力学问题;还针对三峡工程问题,组织撰写了三峡水库岸边排污的特性及数值模拟研究以及混凝土大坝抗震中的力学问题等。还对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等问题从力学分析的角度进行了报道。

应用研究栏目以自投稿件为主,但审稿从严。从2006年第1期开始改变应用栏目的排版方式,即将英文题目、摘要等提前,排在中文摘要的后面,然后再排正文,为检索提供方便,并给作者赠送抽印本。

虽然我们对教学研究栏目的文章评审已很严,但由于压缩了该栏目的发表文章的数量,编委会还是强调从严审稿,同时有针对性地组织了一些高质量的稿件,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力学纵横栏目的稿件量有所增加,投稿作者面有所扩大。最为重要的是还培养了一批年轻的作者。例如: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的李卓政同学的漏刻——历史久远的计时工具较全面地概述了漏刻的作用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电子系的唐宇婕同学认识惯性的过程与惯性定律总结了从古希腊到牛顿对惯性与惯性定律的认识发展,特别对力学的教学人员有参考意义。等等。

3、期刊评估数据

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611月公布的2005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最新统计结果,《力学与实践》被引频次384次,与去年有所增加,在13种力学类期刊名列第8,影响因子为0.244,在13种力学类期刊名列第11

《力学与实践》正在采取措施,为争取被国际检索机构收录而努力。一方面在期刊排版上尽量符合检索刊物的要求,这样做本身也是期刊规范化之必需。同时,我们仍然要保持力学与实践的特色。在此基础上,积极同EI联系,介绍自己的刊物,争取早日进入EI收录期刊的行列。

4、举办了读者调查活动

为了切实提高《力学与实践》的总体质量,我们从22个方面对期刊的读者定位、期刊的栏目设计、期刊的编辑质量以及期刊的学术质量等进行了读者的调查。请广大读者对本刊的编辑、出版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本刊将对反馈回来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并在今后的办刊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5、参加中国科协第三届优秀科技论文评比活动

2006年参加中国科协第四届优秀科技论文评选活动,编辑部根据评选的要求,并经征求有关专家和编委的意见,确定推荐陈钢、张传勇和刘应华的含局部减薄弯头塑性极限载荷的数值分析2004年第3期);范平、李家春和刘青泉的分流河道淤积与洞庭湖萎缩对长江洪灾的影响2004年第 1期)两篇文章参加评选。第二届优秀论文获奖是武际可,徐丹的从窑洞的冬暖夏凉谈起 —— 一种居室温度调节的节能前景,第一届获奖论文是王仁先生的力学的反演、反演的力学

二、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

中国力学学会主办的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历来是由《力学与实践》编委会负责承办。本届编委会已于2004年成功地举办了第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2006年又对即将在2007520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进行了一系列筹备与组织工作。总结如下:

1.组建了第六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的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的领导小组和组织委员会。

2.组委会组织制订了《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章程》。经过多方征求意见,章程中包含了竞赛宗旨,组织,参赛对象与报名方式,竞赛与评奖,颁奖,经费等的各项内容。使今后的竞赛有章可循。

3.申请并已被批准进入教育部高教司主办的大学生科技竞赛。20066月教育部高教司发文委托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和周培源基金会联合举办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这个文件发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要求有关高等学校积极支持,使竞赛纳入了一条稳定的轨道。

4.制定了竞赛考试范围以及命题原则和要求:为了使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成为本科一二三年级学习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的广大学生热爱的一项赛,难度定在中学时的内容,竞赛科目分为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两门,竞赛包括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步骤,初赛和复赛采用闭卷笔试方式,个人决赛采取口试方式,团体决赛采取实验测试的方式。

5.为了集思广益,提高命题水平,更为了保证大赛的客观公正,经大赛组委会研究决定:面向全国19所高校有奖征集大赛试题。竞赛命题组将从征集的竞赛试题中遴选整合,组成本届大赛试题。

6.参赛地区扩大:经过与香港力学学会的联系与沟通,香港力学学会决定组织参加第六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

7.同时考虑到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的品牌已经树立起来,应该有一个与这项竞赛相适应的徽标。为此,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组委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徽标设计方案(截止日期20061230)。共收到16份设计方案,下一步将进行评选活动。

820061229,组委会有关人员参加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的大学生科技竞赛工作研讨会。通过这次研讨会,开拓了我们对竞赛的组织管理的思路。

9.为了使大赛活动进一步程序化、系列化,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又考虑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专业人才的渴求竞争日趋强烈。为此,本届竞赛活动将导入市场机制,公开向社会招募赞助商,为企业与优秀人才之间建立桥梁。同时,为中外各赞助单位提供一个平等的展示自我、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地位的良机。

三、以后需要改进的方向

1.继续加强重点稿件的组织

2007年计划从大型飞机的减阻、现代桥梁的抗风理论及应用、以及从石油采收率的提高、风能的开发利用等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组织一些综述稿件;联合力学史与方法论专业委员会,继续搞好力学史话栏目,并加强力学纵横栏目的组稿;进一步发挥全体编委的作用,加强力学应用方面的介绍;在教育研究栏目上,计划介绍一些教育部评出的力学精品课中比较具体的有特色的内容,以及一些高质量的教学实验的文章,组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撰写教学文章。

2.与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互相配合,办好《力学与实践》的三个有特色的栏目——教学研究栏、小问题、力学纵横。

3.从严审稿,缩短出版周期:将通过编辑部、编委沟通,加快稿件处理,减少稿件积压,争取将出版周期缩短至10个月。

4.扩大发行量:探索扩大个人订户的有效措施。

5.组织好第六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