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科技信息

首页 > 科技信息 > 科技信息

7月3日《科学》杂志精选

发布日期:2009年07月17日

 
在雪貂中比较
 
甲型流感和季节性流感
 
有2项研究报告说,与季节性流感相比,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雪貂模型中会引起略微严重的病症。这些发现可帮助解释为什么新型的H1N1大流行的症状中包括某些普通流感所通常没有的症状,如胃肠道不适和呕吐等。人们认为雪貂是研究流感的一种良好的动物模型,因为它们受流感病毒影响的方式与人相似。这两项研究分析了感染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雪貂的情况,并将其与感染了季节性流感的雪貂进行比较。这2个研究团队中的一个来自荷兰,另一个来自美国。它们都发现,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能够在呼吸道中更为广泛地复制,可以向下延伸至肺部,而季节性流感病毒则停留在雪貂的鼻腔之中。美国的研究团队还发现,雪貂的肠道中也有该病毒。不过,在这两队研究人员检测该病毒的传播能力时,他们所获得的结果则是混杂的。荷兰的Vincent Munster及其同事报告说,这两种流感病毒在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时对新感染的人具有同样强的感染能力。相反,美国的Taronna Maines及其同事发现,2009年的甲型H1N1病毒的传播能力比季节性H1N1病毒要弱。
 
对太平洋变暖的
 
新看法可能改进对飓风的预测
 
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发生在热带太平洋中的一种新的暖化事件,这种暖化与其更为出名的对应体厄尔尼诺相比,它对发生在北大西洋上空的热带旋风具有可预测性的功效。这些发现可使研究人员在年初的时候对热带飓风会如何频繁地影响美国的墨西哥湾沿岸及中美洲作出更为精确的预测。当厄尔尼诺(空气—海洋温度受到干扰的温暖相)事件发生时,贸易风会变得缓和,而东太平洋的表面会被暖化,从而影响到全世界的天气模式,包括热带的飓风活动。Kye-Mi Kim及其同事现在报告说,中太平洋也会以一种准周期性的方式变得温暖起来,而且对大气循环具有很大的影响。在一则相关的文章中,Greg Holland指出,随着ENSO周期于春季在厄尔尼诺相与拉尼娜相之间的摆动,该系统会变得相当难以预测。当厄尔尼诺在6月明显出现时,这时保险业已经将其年度费用锁定。相反,中太平洋的暖化事件是以一种更可预测的方式发生的,而这些事件与热带飓风有关联,这些热带飓风的发生会更为频繁,而且更可能在北美洲和中美洲登陆。文章作者说,中太平洋的暖化事件可能在过去被误认为是厄尔尼诺事件,所以梳理清楚这两种类型的事件应该对研究人员预测热带飓风有帮助。他们还注意到,中太平洋的暖化事件在最近几十年中已经变得越来越频繁,尽管其原因仍然不清楚。
 
我们为什么会大喊大叫
 
科学家们认为,他们已经知道为什么我们有的时候会不假思索地脱口说出我们希望保守的秘密,或者在我们竭力希望温和有礼的时候却变得说话结结巴巴。在这篇文章中,Daniel Wegner审阅了最近的有关“逆动过程”的心理学研究,该研究提示,大脑中保障正确行为的监控中心可能出现分神或变得疲惫,使得禁忌的想法“逃逸出来”。这种情况会以禁忌的思想、在社交场合令人难堪的言论、肢体动作及痛苦的情绪等方式出现。根据这一理论,我们会以两种思维过程来压制不想要的资讯:第一种思维过程是自觉的需要付出努力的过程,其目标是为了建立所希望的精神状态(如克制不想有关性方面的事情),或是在一场对话中保守某些秘密;第二种思维过程是一种非意识性的监控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的头脑在搜寻那种不希望有的精神状态。当分神、压力或其他的精神负担干扰了对自我分心的自觉想法时,它们会使这一逆动监控过程不受核查,使我们回复到一种不希望有的思想及对其他的错误变得敏感。Wegner的结论是,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也许能够通过不要过于努力地尝试避免它的发生来避免做出最糟糕的事情。或者,如果这种方法没有效果,当有必要进行精神控制时,下一个选项应该是尝试将压力和分心最小化。但是,那些通过促进精神控制或帮助人们放松的疗法在大体上仍然是尚未被测试的疗法。
(转自:科学网)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