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科技信息

首页 > 科技信息 > 科技信息

北大首现“一个人的专业” 培养跨学科人才

发布日期:2009年03月20日

跨学科专业成为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
 
“数学与哲学”、“种族与移民研究”、“分子生物物理与分子生物化学”……耶鲁大学所拥有的这些跨学科专业,不仅在北京大学没有,就是在我国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也闻所未闻——我国现行的大学本科教育按照学科分类进行专业设置,在跨学科专业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
 
如今,这一状况正在改变。
 
2008年,北大元培学院成立了第一个跨学科本科专业——古生物学。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古生物学专业是如何进行人才培养的?其他跨学科专业的建设与申报工作进展如何?跨学科专业教育的价值何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了元培学院。
 
在“一个人的专业”里学习
 
3月3日上午10点,元培学院学生张博然来到北大2教的102教室,准备开始“动物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同他一起上课的学生,大部分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学专业,有十几个来自城市与环境学院的生态学专业,而张博然的专业则与他们都不相同。
 
张博然是选择跨学科专业古生物学的第一人,在他那个年级的学生里,这个专业只招收了他一个学生。在“一个人的专业”里,张博然不仅要修生物学专业课,还要修地质学专业课。“这个学期我选了4门地质学专业课,1门生物学专业课,还有2门人文社科类的课。”张博然说。
 
跨学科专业的学习,让张博然逐步建立起复合型知识结构,也为他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宏观领域的生态研究创造了条件——这也正是他选择古生物学专业的初衷。
 
当年,作为山东省2005年高考理科状元,由于“不想草率地给自己设定专业方向”,张博然抱着“多试一下、多了解一些”的愿望走进了元培计划实验班(现为元培学院)。在元培学院,张博然涉猎广泛,修过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哲学系等多个院系的课程,后来将专业方向定在了生物学。
 
“我一开始想学进化生物学,但当时研究生物行为的老师们都偏重于微观领域的探索,而我则喜欢从事宏观领域的研究,希望能用进化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解释现象,去追寻原因,不仅要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已经修了两年生物学专业课的张博然对研究领域和自己的研究兴趣有了一定的了解,他希望能找到一个更适合他的专业。
 
这个时候,古生物学专业的建设与申报工作已经铺开,在元培学院老师们的指点下,张博然逐渐对这个新专业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我发现古生物学研究的时间跨度大,对进化论思想有直接的体现,我觉得这个专业和我的兴趣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就这样,张博然选择了古生物学专业。
 
培养要精耕细作舍得投入
 
古生物学专业目前已经招收了两届,一共只有两名学生,这并不妨碍元培学院对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元培学院副院长卢晓东告诉记者,针对古生物学专业,学院整合利用北大现有的师资资源,聘请相关研究领域的教师担任元培学院本科生导师,指导古生物学专业的学生。学生可以在生物、地学、环境等相关学科和院系选修所需要的专业课程。元培学院还专门为古生物学专业的本科生设计了培养方案的框架,而具体的方案则由导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并实施。
 
“建立跨学科专业以后,学科的交叉程度更高,在古生物学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地质学和生物学的知识与训练大约各占一半。”张博然的导师、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质学系副教授刘建波说,“张博然在他三年级时从生物学专业转入古生物学专业,以前学的生物学课程较多,因此现在他更多地修地质学的课程。”通过完善知识结构,刘建波希望引导弟子“把生物学的方法同古生物学的研究结合起来”。
 
除了课程的学习,专业实习也是古生物学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建波告诉记者,去年夏天,他和3位地质系的教师带着张博然和40多名地质学专业的学生赴湖北宜昌对长江三峡进行考察。这次考察是暑期课程“综合地质实习”两段式实习中的下半段。与地质学专业的学生不同,张博然没有参加上半段的实习而直接进入下半段,在实习中根据古生物学专业研究的需要,对三峡一带的化石、地层和环境等状况进行观察和描述。
 
与此同时,刘建波还鼓励张博然尽早进入科研,并且动手写论文。刘建波说:“只有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梳理,用文字表达出来,研究所得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2008年下学期,通过参加导师的课题会和阅读经典文献,张博然对自己的研究提出了初步设想:以现代生态学理论解释古代生物演化的特征。刘建波让张博然在课题会上作了报告,并鼓励他沿着这个思路将研究做下去。于是,张博然开始了查文献、作研究、写论文的历程。在此过程中,张博然随时通过电子邮件与导师联系。“我会和他一起探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也会将我发现的新文献发给他。”刘建波说。每周五的上午,刘建波安排半天的时间,与他指导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张博然会报告自己的研究进展,并与导师、同学一起讨论。在导师的指导下,张博然正一步一步地向着科学研究的殿堂攀登……
 
“培养跨学科专业人才,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经费,比起普通专业,跨学科专业教育的成本更高。”刘建波认为,跨学科专业教育具有精英教育的性质,它不是大众教育或者大规模的教育,教育者必须以做精英教育的态度精耕细作,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学生拓展专业成长的空间。
 
为了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
 
古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汇合的交叉科学,涉及到生物、地学、环境等多学科专业知识。古生物学专业人才需求量不多,但在理论与应用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毕业生不仅可以从事古生物学方面的基础研究,而且在石油、煤炭等能源工业方面也将大有作为。
 
“以往,由于本科专业设置的限制,北大尽管拥有相关的学科和教师资源,却无法培养古生物学专业的本科生。”卢晓东说,借鉴国外顶尖大学在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元培学院开始了自己的尝试,古生物学已经作为第一个跨学科专业通过了审批,并进入招生和培养阶段。
 
现在,另一个跨学科专业——“政治、经济与哲学”的建设与申报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卢晓东说,按照传统的专业设置,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由于分属不同的学科,因此都设置为单独的专业,但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领导型人才不但要具备政治学、经济学的知识和思维方式,而且要能从哲学的高度、以哲学的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问题。
 
卢晓东告诉记者,尽管目前中国还没有政治、经济和哲学专业,但元培学院已经具备组建这个跨学科专业的条件,因为北大在政治、经济、哲学三个领域都有非常强的学术力量,有非常好的哲学系和政府管理学院,在经济学方面有三个教学组织单位——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这个跨学科专业的学生所学的知识,正好涉及到整个社会发展极其重要的三个领域:哲学关系到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命脉,政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核心方面之一。”卢晓东说。可以预见,政治、经济与哲学专业的设置,将为培养治国理政的领导型人才铺就一条新路。
 
下一步,“历史与文学”、“计算机与心理学”、“生物医学工程”等也将成为元培学院跨学科专业建设的可选项,跨学科专业教育的探索将步步深入。
(转自:科学网)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