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科技信息

首页 > 科技信息 > 科技信息

2月5日《自然》杂志精选

发布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封面故事:NIH的R01研究课题基金
 
“R01 Research Project Grant”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原始资助机制,并且仍然是最重要的资助机制之一。R01对卫生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支持。相关研究工作既可以是由研究人员自己发起的,也可以是应NIH的要求进行的。但一项R01资助并不是永久性的,失去这样一项资助会意味着一个实验小组或研究小组的结束。本期Nature上所讲的两个故事与此有关。
 
一种新型电子传输型塑料半导体材料
 
印刷电子器件在制造廉价消费及医疗产品方面有巨大潜力,新应用正在迅速出现。但器件应用受到这样一个事实的制约:现有塑料半导体几乎全是“空穴传输”型材料,它们通过正电荷的传导来工作。如果能够找到一种电子传输型材料(这样的材料可保持良好的电传输性能、化学稳定性和易处理性),那么将有可能将其与现有塑料半导体串联使用,用来制造功能更为强大的器件。这样的组合被称为“互补性”电路。在美国Polyera Corporation实验室及德国巴斯夫工作的一个小组制成了一种实现了该目标的新材料。它是一种高度可溶的电子传输型塑料半导体,具有前所未有的器件性能,并且与一系列印刷及加工技术都是可兼容的。
 
生长厘米尺度石墨烯薄膜的新方法
 
高性能的、透明的和可延展的电极,在开发柔性电子和光电应用系统方面需求量很大。在微米尺度具有优异光学、电学和机械性能的石墨烯有望成为这样一种基础材料。实践证明,合成能够保留人们所期望的这些性能的大尺度石墨烯薄膜很困难,但现在Kim等人介绍了一种方法,用该方法可生长厘米尺度的石墨烯薄膜,其导电性和透光性与微米尺度薄膜的一样高。石墨烯从化学蒸气中被沉积到镍薄层上,然后转移到任意基质(如二氧化硅)上, 成为一个成型的薄膜,可被用来制造具有优异机械和电学稳定性的可延展的透明电极。
 
宇宙再游离过程的观测研究
 
一个宇宙再游离过程,被认为是在宇宙足够冷却、以允许第一代恒星形成之后开始的。人们是通过观测在大爆炸之后不到10亿年形成的天体来研究这一时期的。红移值z = 6.42的类星体SDSS J114816.64+525150.3的宿主星系就是这样一个星系,现在研究人员已用很好的空间分辨率对其进行了成像,显示了一个存在强烈恒星形成过程的巨大区域。这一“超级星爆”可能是预测在宇宙再游离过程末所发生的强烈恒星形成事件的代表,它们导致了热类星体宿主星系中核球的生长,与在银河系中所看到的类似。
 
AMOC的历史行为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是对全球气候的一种调控,通过将温暖的、含盐量高的表层海水向高纬度输送(在那里它们冷却、下沉并在深处向南返回),帮助使欧洲西北部的气候保持温暖。人们对表层海水这一北向流动过去的行为并不是很了解。Thornally等人对整个全新世表层海水流入一个深水组区域的水流的温度和咸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流入的水流在温度和咸度上经历了千年尺度的变化,这些变化与以前所报告的迅速气候变化的时期相关联。流入的水流在淡水向北大西洋的流出量增加期间咸度增大。模型研究预测,AMOC因北极淡水流量增加而减弱,尽管流入水流可通过增大咸度来在10年时间尺度上对其进行补偿。新的数据表明,这样一个负反馈机制可能曾在过去的气候变化期间发挥作用。
 
通过节食延长寿命
 
饮食限制可延长不同物种的寿命。在哺乳动物中,间断性的节食也可延长寿命和减少与年龄有关的疾病的发生,即使热量摄取很少或没有减少。在关于与间断性节食的好处相关的分子机制的一项研究中,Honjoh等人建立了一个可延长线虫寿命的节食体系,并且发现,低分子量的GTPase RHEB-1在寿命调控中有双重作用。它是间断性节食诱导的长寿命所要求的,而RHEB-1抑制则能模仿热量限制的效应。RHEB-1部分是通过胰岛素/胰岛素生长因子类信号作用效应物DAF-16来在间断性节食中施加其影响的。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旨在提高健康水平而不产生毒副作用的节食性拟态药物的开发。
 
沙眼衣原体获取类脂的一个机制
 
同很多其他细胞内病原体一样,沙眼衣原体也依赖于宿主的类脂来生长。现在,研究人员已在被感染的HeLa上皮细胞中发现了沙眼衣原体获取其类脂的一个机制。在正常细胞中,高尔基体的作用是修饰新合成的蛋白和类脂,供在细胞内或细胞外分配。沙眼衣原体的细胞内复制触发高尔基体分解,通过基质蛋白golgin-84的解理产生功能完好的高尔基体小堆栈。这些高尔基体小堆栈(它们在细菌内含物周围排列)似乎可提供一个渠道,病原体通过该渠道可获得类脂的供应。这项工作表明,炎性“半胱天冬酶”和“钙激活酶”在机制上是有所参与的,它们也许可用作抗衣原体药物的新颖的分子目标。
(转自:科学网)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