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科技信息

首页 > 科技信息 > 科技信息

专访诺奖评委:中国正一步步走近诺贝尔科学奖

发布日期:2008年12月11日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对科技发展加大投入,在教育、研发、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诺贝尔科学奖对中国来说并非遥不可及,中国科学家们正在用实际行动表明,他们在一步步走近这一奖项并很有可能在未来10年至15年内获得这一殊荣,”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院长哈丽雅特·瓦尔贝里-亨里克松教授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从亲自指导过中国研究生和博士生的生理学教授,到现在领导世界著名学府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瓦尔贝里-亨里克松在中国与瑞典科技交流合作的20年间切身感受到中国的改革开放给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动。
 
瓦尔贝里-亨里克松说,随着中国持续开放,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在上世纪90年代迎来了中国科研人员访问和求学的高峰,当时这所学院每年都会迎来140多名中国学者,其中大部分是医学博士。他们勤奋刻苦地求学,拓展了两国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而且相当一部分人学成后归国,为中国的科技发展事业添砖加瓦。虽然目前每年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深造的中国学者比过去减少了约一半,但这是因为中国的教育环境和科研平台都在接近或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学者在国内也同样能拥有良好的科研条件,进行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瓦尔贝里-亨里克松认为,改革开放不仅为中国科学家们打开了走向世界的大门,也为其他国家与中国在科技领域共同进步开辟了道路。她说:“我们先前对中国的科研事业一无所知,在中国政府大力促进科技发展和交流后,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不仅与中国许多高校互派留学生和研究人员,还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建立了良好的科研互助伙伴关系,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了办事处,在医药等自然科学研究方面进行合作。”
 
瓦尔贝里-亨里克松说,中国的医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正在实施的项目数量众多。她还强调了科研体系的重要性,因为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都离不开实践,拥有良好的“消化”体系,才能将研究成果更有效地转化成实际生产力。
 
瓦尔贝里-亨里克松认为,中国是个正在发展的有活力的国家,中国在科技和教育领域的巨大投入给亚洲乃至世界都树立了榜样。通过各种国际项目合作与交流,中国已经具备了在未来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潜力,中国拥有大批出色的学生和科研人员,他们立志为人类科学发展作出贡献,而诺贝尔科学奖设立的宗旨就是要表彰那些为人类发展作出不朽贡献的人。她相信,未来一定会有中国培养的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转自:科学网)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