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科技信息

首页 > 科技信息 > 科技信息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揭秘 年轻人是最大受益者

发布日期:2008年12月11日

12月5日,清华大学张林琦教授接过聘书,与其他201位学者一起成为第九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的一员。作为特聘教授,他将在聘期内享受每年10万元的年薪。
 
与各地动辄上百万元的人才计划相比,张林琦教授拿到的10万元并不算多。可是在1998年,当教育部和李嘉诚基金会宣布启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并以10万年薪这个在当年算得上天文数字的薪资聘请教授时,这一“破冰”之举被媒体称为“中国教育史上开天辟地头一回”。此后,高校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并陆续盘活了用人与薪资制度的这潭“死水”,一批批优秀的年轻人冲向前台,充当国家科研“突击队”先锋。
 
高校教师穷得让人感到耻辱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张伟平是“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一批特聘教授。1993年,这位留学法国的博士回到南开大学工作时被定为助教,每个月拿着200多元的工资。到了1998年,已经成为教授的张伟平工资增长到2000来元,一年下来年薪不足3万元。
 
这位当时正年轻的教授记得很清楚,自己和周围的许多同事到菜市场买菜,为了省点钱,还要与小贩们讨价还价。“为生计所累,我们能花在学问上的时间少了。”他说。
 
时任教育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韦钰也记得,不少高校的年轻教师向她反映:老师太穷了。
 
一些重点高校的年轻老师出国开会,见到自己的同门师弟师妹,聊天时说起了待遇和科研条件,只能用“穷得有些耻辱了”来形容自己的状况。让韦钰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国内一所重点高校的重点实验室主任。这个年轻人坚决放弃了海外优厚的待遇回国工作,可是国内高校的待遇实在太低了,忍无可忍的太太与这位年轻的教师分手了。而上海一所重点高校建立了一个重点实验室,科研条件都不错,校长向韦钰抱怨:国内高校钱太少了,没人愿意回来。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共有专任教师40.7万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仅占教师总数的4.6%,教师队伍断层严重,高水平学科带头人青黄不接,领军人才匮乏。
 
我们这些老高校人为什么还不如刚回国的小青年
 
在当时的条件下,要国家拿钱提高高校教师待遇困难重重:人事部门掌管技术职称评定的结果,评上教授以后,无论贡献大小,待遇都一样。而教授终身制又让不干活的老师没有解聘的危险,能干的老师也没有权利要求学校改变目前普遍偏低的待遇。
 
1998年5月的一天,韦钰与李嘉诚先生一起吃饭。席间,韦钰谈起了高校教师队伍的现状,李嘉诚先生立刻表示他愿意有所作为。这一年8月4日,教育部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在一定程度上,这个计划采纳了国外讲席教授的做法,并且向年轻人倾斜:有博士学位,年纪在45岁以下。
 
计划公布以后,一些老教授不服气,跟校长提:我们在学校服务了这么多年,到头来还不如新回国的小青年?
 
60位院士参加“长江学者”第一次初评。会议一开始,韦钰先给院士们鞠躬。她说:在座的诸位与我们要评出来的年轻学者相比,论贡献,要大;论水平,要高,论困难也可能不小。可是这次请大家来是为国家选“突击队长”。就像一家人,不够富裕时,得先让年轻人吃饱,让他们可以趁年富力强,有创新激情的时候,冲击国际前沿。
 
报名者众。有学校的领导干部甚至为了申请长江学者,放弃了官位。这一年,经过严格评审,71人入围。
 
年轻科学家为“发财”才回国的?
 
有眼红的人说,这个计划就是让一批年轻人发财了。
 
在北京大学的应聘者中,当年37岁的佘振苏教授被校方认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在美国的年薪不少于11万美元。10万元人民币的年薪,只相当于他当时一个半月的收入。
 
佘振苏告诉媒体,年薪10万元,本来不在考虑之中。吸引他的,主要是多方面的因素:想为国家做点事情。而国内的条件、特别是实验室建设条件开始渐渐成熟。学问做到一定程度,特别希望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在与长江学者的座谈中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这10万元钱并不是你们劳动价值的全部体现,仅仅是使各位能够安心工作而无后顾之忧,让各位能较体面地生活,能够集中精力出色地完成突击队长的任务。
 
还是有人不理解。当时南开大学的一位教师找到时任校长的侯自新,对这件事情发表不满。侯自新对他说:你着什么急?他们涨了,你还会少吗?
 
李嘉诚先生在今天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十周年颁奖典礼上说:“当年,这是一项打破制度局限的创举。不仅打破了科研人员薪酬结构僵化及平均主义的局限,更能为国家吸引及稳住人才。我们向世界发出了‘珍重人才’的强烈信息。”
 
年轻人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年轻人是最大的受益者。”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说。据统计,至今全国共有115所高校聘任了1308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平均年龄42岁,讲座教授平均年龄46岁。特聘教授中,90%以上具有一年以上国外留学或工作经历;讲座教授全部从海外招聘。通过讲座教授岗位的合作,部分高校进一步引进了若干名海外一流大学高端人才。
 
杨卫对此感慨最深的是,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在年轻人中形成精英的概念。当时的大氛围是当院士的年轻人很少,但是,长江学者对年轻人来说,只要通过努力就可以争取。
 
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示范和引领下,目前,全国共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许多高等学校相继实施了一批人才计划,大力吸引、培养中青年优秀拔尖人才。时至今日,国内高校教师待遇普遍提高,10万元对于很多长江学者的申请者来说不是一个大数目了。“对很多回国创业的海外学者来说,长江学者是我们回国创业首选途径。”张林琦说。
 
更多阅读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10周年综述
 
(转自:科学网)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