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科技信息

首页 > 科技信息 > 科技信息

8月27日《自然》杂志精选

发布日期:2009年09月10日

 
封面故事:
 
吸入真菌孢子
 
并不总会引起过敏的原因
 
 
我们每天都会吸入数以千计的微小真菌孢子(分生孢子),它们来自很多不同的真菌菌种。然而,虽然这些孢子内含抗原和过敏原,但它们的吸入并不会连续激发我们的先天免疫细胞或引起炎症反应。一系列免疫学、生物医学和遗传学实验说明了原因:这些孢子的免疫识别被覆盖分生孢子表面的小棒蛋白所构成的一个憎水层阻止了。如果将这个憎水层去掉,孢子就会激发免疫系统。具备这一防卫层的一个致病性孢子也许会一直处于休眠状态,躲开宿主防卫系统,直到条件合适时才萌发。从治疗角度来讲,小棒蛋白的这种特性也许可被利用来生成纳米颗粒,后者含有嵌入的分子,这些分子以身体内某一特定位置为目标,或经过了优化处理,可以持续向体内输送。
 
球蛋白基因表达的发育调控方式
 
脊椎动物从胚胎到胎儿的转变,以为血液中的伽马球蛋白编码的基因之间一个发育开关为特征,而球蛋白基因表达的发育调控方式在小鼠与人类之间则有所不同。一项涉及将人类贝塔球蛋白位点连同周围DNA的100个“千碱基对”插入小鼠基因组的实验表明,BCL11A基因是造成这种调控差别的原因。BCLA11A蛋白是人类伽马球蛋白表达的一个抑制因子,是以前通过整个基因组范围的关联研究被识别出来的。这一关于在演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基因表达的一种改变的实例,也为了解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类血红蛋白从胎儿到成年转变的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一颗接近寿命终点的热木星
 
被称为“热木星”的太阳系外行星,被认为是在距其主星一定距离处形成、之后向内迁移的。这些行星为人们了解行星系统的演化提供了新视角,而迄今轨道最近、温度最高的热木星WASP-18b的发现,让我们有机会一瞥一个接近其寿命终点的行星会是什么样子。WASP-18b轨道近、质量大(为木星质量的10倍)、轨道周期短(0.94天),在已知的恒星—行星系统中具有最强的潮汐互动作用。我们所看到的WASP-18b似乎处在一种罕见的、短命的状态,因为它正在以螺旋方式向其主星运动,注定要在其主星寿命之内被毁掉。另一方面,这一体系(也许还包括其他热木星)中的潮汐耗散作用一定要比我们太阳系中的弱得多。
 
“Spacing”现象的
 
首次明确实验演示
 
纳米等离子体学,指的是对表面等离子激元(一个金属表面上电子密度的波动)的纳米尺度操纵。它有可能使包括从传感和生物医学到成像及信息技术在内的一系列应用发生革命性变化。但是,我们首先需要一个简单而高效的方法来主动生成相干等离子场。这在理论上利用“Spaser”是可以做到的。“Spaser”作为一种能够以激光生成和放大光子同样的方式生成和放大表面等离子激元的器件于2003年被首次提出。现在,Noginov等人利用具有一个金核和一个掺杂燃料的二氧化硅外壳的直径为44纳米的纳米颗粒,首次明确通过实验演示了“Spacing”现象的发生。该体系能以与激光生成相干光子受激发射同样的方式产生表面等离子激元的受激发射,已被用来实施迄今为止所报道的最小的、第一个在可见光波长工作的纳米激光器。
 
“印度洋—太平洋暖池”
 
过去两千年海洋表面温度重建
 
对过去几千年的最高分辨率的气候重建一直以北半球的陆地记录为重点,海洋重建研究迄今为止很少见,而且特别重要的是,还缺少最近几个世纪的数据,使得研究人员无法将其与观察记录进行比较。现在,对“印度洋—太平洋暖池”的海洋表面温度所做的一次新的重建,产生了一个具有10年分辨率的记录,其时间跨度为过去2000年,与仪器记录重叠,从而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根据仪器记录对代用数据进行直接校正,并根据20世纪的发展趋势对过去的变化进行评估。
 
棕色脂肪与肥胖症
 
棕色脂肪组织能通过燃烧卡路里产生热量来防止肥胖,而白色脂肪则起能量库的作用。Bruce Spiegelman及其同事去年在Nature杂志上报告说,棕色脂肪细胞与骨骼肌密切相关,蛋白PRDM16neng指示肌肉干细胞成为棕色脂肪细胞。现在,同一实验室又获得了这样的发现:PRDM16与C/EBP-β协同作用,这一转录单元的表达在“天真的”成纤维细胞中足以诱导功能全面的棕色脂肪。将这样的成纤维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会生成一个棕色脂肪层,其作用是充当葡萄糖的一个汇。
 
(田天/编译,更多信息请访问www.naturechina.com/st)
 
《科学时报》 (2009-9-3 A3 国际)
 
(转自:科学网)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