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癌症干细胞”疗法受到质疑
人体肿瘤中的癌症干细胞,已在功能实验中被定义为当移植进免疫缺陷小鼠体内时能形成肿瘤和自我更新的细胞。实验证明,对若干肿瘤类型来说,这种细胞相对少见。据此,研究人员总结出了一些基于一个“癌症干细胞模型”的治疗方法,该模型正是以这些干细胞为目标,而不是以整个肿瘤或整个细胞群为目标。新的研究工作表明,至少对人体黑素瘤来说,癌症干细胞模型可能并不适用。肿瘤形成潜力是黑素瘤细胞的一个共性。在这些实验中,研究人员从12位患者身上取来黑素瘤细胞,并进行异种移植分析,发现约1/4的黑素瘤细胞可在小鼠身上形成肿瘤。这表明,一系列不同癌症细胞都有帮助肿瘤发展的潜力,从而也向专门针对“癌症干细胞”这一小细胞群的治疗方法提出了质疑。本期封面图片所示为黑素瘤细胞及从这种细胞形成的肿瘤。
干细胞的衰老问题
血液、表皮和精液中的成年干细胞,通过非对称分裂维持高度分异的短寿命细胞群,在每次分裂时产生一个可以自我更新的干细胞和一个正在分异的细胞。打破更新与分异之间的平衡,会导致过度增殖(及形成肿瘤)或干细胞耗尽(及组织退化)。Cheng等人利用果蝇雄性精细胞系作为模型,研究了组织衰老对非对称干细胞分裂的影响。正常情况下,生殖细胞中心体的取向精确地位于它们的小环境内,非对称干细胞分裂肯定可以进行。实验表明,干细胞取向随年龄的变化会阻止或延迟细胞分裂,造成精子生成量的减少。
超新星1572是Ia-型超新星
Ia-型超新星(被宇宙学家用作距离指示器)是从双星体系中的白矮星的热核爆炸产生的。关于这种爆炸反应怎样进行以及它们前身星的性质等重要问题仍然有待回答。如果能在我们附近发现一个例子,将会有助于找到答案。现在,我们有了这样一个例子。最近关于来自编号为1572的Tycho Brahe超新星的光回声的发现以及现在对其光谱的确定,都证实了人们的怀疑:超新星1572事实上是我们宇宙“后院”、即我们银河系中的一个Ia-型超新星。这一结论为爆炸模型施加了严格的限制条件,现在,我们可以将这些模型与对436年前的爆炸及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它的残迹的观测结果进行详细对比。
高纬度地区上冻时期
甲烷排放量突增现象研究
晚秋“肩膀”是高纬度地区大气甲烷季节性周期中的一个固定特点,但甲烷含量的这种突增来源是什么仍然不太清楚。现在,Mastepanov等人报告了在土壤开始上冻时对北极高纬度地区甲烷通量的测量结果。这一上冻时期的总排放量与在整个夏季所排放的甲烷数量大致相等。在一个大气化学和运输模型中,所观测到的初冬排放量突增使得模拟出的季节性周期与来自北纬60度以北地区的大气数据更加一致。这些结果表明,冻原地区与永久冻土相关的上冻时期甲烷量突增现象,可能是高纬度地区甲烷排放量季节性分布的一个重要的但以前却没有发现的构成部分。
明打威地区
再次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
2005年3月,就在2004年的苏门答腊—安达曼岛大地震断裂区南面,发生了里氏8.6级的巽他群岛大型逆冲带地震。随后,人们主要关注更靠南的明打威地区,1797年和1833年那里曾经发生过大地震。2007年9月,那里的确发生了一次里氏8.4级地震,12小时后又发生了一次里氏7.9级地震。现在,Konca等人发现,2007年的地震只释放了1797年和1833年地震以来所积累的弹性应变的一部分,根据局部因素,还存在以不同模式出现相同规模的大型逆冲带断裂事件的可能。因此,明打威地区发生一次大型逆冲带地震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的致病机制
志贺毒素大肠杆菌能引起严重肠道疾病,其致病机制部分是由枯草杆菌酶细胞毒素调控的。现在,这种毒素的B-亚单元被发现对含有N-羟乙酰神经氨酸的聚糖有很高亲和力。这种糖类不是由人体合成的,而是作为饮食(如红肉和奶品等)一部分消化的,随后进入小肠和肾脏组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红肉和奶品(N-羟乙酰神经氨酸的丰富来源)也是最常被有毒细菌污染的食物。所以,通过饮食选择,人类可能会在将自己暴露于一种病原体的同时变得对其更加易感,因为他们的身体组织已变得对一种关键毒性因子非常敏感。(来源:科学时报)
(转自: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