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有“论资排辈”嫌疑;有教师担心结果可能“官大学问就大” |
我国高校教师从正、副教授到讲师、助教,都将划分不同等级。根据教育部和人事部联合发布的高校教师评级定岗办法,目前教育部所属各高校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教授评级定岗工作,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首次进行教授评级。
不再仅是正副之分
原先教授只分正、副两级,基本上都是终身制。新办法规定,高校教师的岗位分为13个等级,不同级别的教师享受不同待遇。教授岗位分一至七级。其中正教授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教授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一级教授基本上只有院士才能达到相关的评定标准,而文科基本上没有一级教授。
“实行岗位分级制,最大的好处是让不同体系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沪上教育部直属高校的一位教授告诉记者。新办法规定,学校可以在教师岗位中尝试设置教学为主型岗位、教学科研型岗位和科研为主型岗位,能够体现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不同贡献。
利弊相间仍存“照顾”
“评级中,资历、头衔、工龄占了最大的比重,学术能力体现得太少。评上高级别教授的,仅仅可能是因为工作年限长,抑或拥有某个头衔。”一位年轻教授表示。他举例说,某高校一个学院的院长,因为其行政身份,担任教育部某个学科委员会的委员,就理所当然地评上二级教授,而没有此类头衔的教授,可能只够得上三级,纵然他的学术水平很高。
一位副教授认为,教授评级定岗有利也有弊。按照他的情况,可以申请六级副教授,对应的薪酬标准比原来有所提高,原本副教授薪酬均是按照七级的标准发放的。但他觉得新办法有“照顾老同志”之嫌,按照新的评级办法,2000年以后评上的教授,除非是院士或者长江学者,只能申请四级教授。
担忧搅乱学术平静
分级制推出后,带来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教授的学术发言权,是否也会受到“级别”的影响?二级教授是否一定比三级教授权威?这是一些高校教师所担心的。在网络论坛,有网友认为分级制会“搅乱了科学研究者本来一心平静从事科学研究的心”,还有教师担心,评出来的结果可能是“官大学问就大”。
沪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说,分级制还存在一个弊端,即不利于体现高校的自主权。“外国高校的教授,没听说有一级终身教授、二级终身教授之分的,完全由学校按照教授的能力聘用,由学校定年薪。”他认为,中国要实行分级制,怎么个分法,每个级别的标准,都应真正体现教师的学术能力和贡献。
(转自:科学网)